来源:学恒的海外观察
美股方面,联储尚处于加息通道,且宏观层面有滞胀预期,但我们认为美股在第三季度会有一轮反弹。这主要得益于三季度的信息真空期:
1)宏观层面,CPI同比难创新高,7-8月只是下降多少的问题,GDP是大盘滞后指标,对未来股价走势影响有限;
2)微观层面,中报季没有企业业绩下修的催化剂;
3)货币层面,9月FOMC会议尚有时日,且联储态度边际转鸽。盘面上,利空因素快速出清后,美股仍能逐日上行,反映出美股投资者多头力量充裕。
港股方面,恒指去年7月下跌至今年3月,低位震荡格局已维持一个季度,反弹势能充足。基本面上,我们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已在二季度见底,个股业绩下修趋势有望在中报季结束。今年下半年或出现两种情况:
1)三季度反弹,则我们建议投资者四季度谨慎;
2)三季度低位震荡,四季度反弹。
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建议投资者在三季度布局,准备迎接反弹。
我们为投资者提供4条反弹逻辑:1)盈利预测未下调,但股价超跌带来的估值修复逻辑;2)寻找抗滞胀的商业模式;3)利用高增长动能突破经济衰退;4)前期超跌带来的机构投资者强制补仓需求。我们推荐的行业有:
首推软件业SaaS公司
估值修复空间充裕;商业模式在经济衰退初期刚性较强;属于增速较高的新兴行业;前期跌幅较大,投资者有补仓需求。软件业SaaS公司是四条反弹逻辑的交汇点,首推。
次推新能源车制造商
估值修复空间充裕;位于渗透率曲线甜点上,增速预期高;所属的可选消费板块前期跌幅较大,投资者有补仓需求。四条逻辑占三条,推荐。
半导体行业
有估值修复空间;成本传导能力好,抗通胀;增速高;前期超跌。半导体占全部四条反弹逻辑,但有业绩前高后低的风险,推荐。
此外,我们建议投资者考虑疫情恢复带动的酒店、娱乐板块,和估值修复空间大的医药CXO板块。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认为美股公司的业绩预期并非没有下调空间,只是短期缺乏催化剂。所以,当我们利用信息真空交易时,一定要警惕高频数据的出现,如零售数据——它们涵盖了食饮、汽车、药物、服饰、能源等细分。
所以,如果我们怀着滞胀预期在美国市场抓短期机会,这些领域需要格外慎重。价格数据方面,我们认为无需过于担忧,因为就我们目前为止的观察,市场在基本面交易上总体呈价格中性。
我们为投资者提供2条主要反弹逻辑:1)盈利预测下调幅度小/未下调,但跌幅较大带来的估值修复逻辑;2)风险偏好上升,成长股受益逻辑。
以及2条次要逻辑:1)将公司前期回购行为视为管理层对基本面的背书;2)在AH股高溢价的公司中寻找套利空间。我们推荐的行业有:
医疗保健下多个子板块,尤其是CXO和生物药。
它们有充足的估值修复空间且预期增速较高,有望受益于风险偏好抬升。同时受益于前两条反弹逻辑,首推。
信息技术下的半导体板块。
它们也有较优的估值修复空间和较高的业绩增速预期,但须警惕业绩前高后低的风险。符合2条主要逻辑,但有1项风险,次推。
此外推荐新能源车和媒体中的广告板块。它们具备较高的增速预期,属于新兴行业,或将受益于风险偏好切换。
最后,我们推荐互联网公司,它们是港股中备受关注的核心个股,很可能成为港股反弹的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