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恆的海外觀察
美股方面,聯儲尚處於加息通道,且宏觀層面有滯脹預期,但我們認爲美股在第三季度會有一輪反彈。這主要得益於三季度的信息真空期:
1)宏觀層面,CPI同比難創新高,7-8月只是下降多少的問題,GDP是大盤滯後指標,對未來股價走勢影響有限;
2)微觀層面,中報季沒有企業業績下修的催化劑;
3)貨幣層面,9月FOMC會議尚有時日,且聯儲態度邊際轉鴿。盤面上,利空因素快速出清後,美股仍能逐日上行,反映出美股投資者多頭力量充裕。
港股方面,恆指去年7月下跌至今年3月,低位震盪格局已維持一個季度,反彈勢能充足。基本面上,我們認爲中國宏觀經濟已在二季度見底,個股業績下修趨勢有望在中報季結束。今年下半年或出現兩種情況:
1)三季度反彈,則我們建議投資者四季度謹慎;
2)三季度低位震盪,四季度反彈。
無論是哪種情況,我們都建議投資者在三季度佈局,準備迎接反彈。
我們爲投資者提供4條反彈邏輯:1)盈利預測未下調,但股價超跌帶來的估值修復邏輯;2)尋找抗滯脹的商業模式;3)利用高增長動能突破經濟衰退;4)前期超跌帶來的機構投資者強制補倉需求。我們推薦的行業有:
首推軟件業SaaS公司
估值修復空間充裕;商業模式在經濟衰退初期剛性較強;屬於增速較高的新興行業;前期跌幅較大,投資者有補倉需求。軟件業SaaS公司是四條反彈邏輯的交匯點,首推。
次推新能源車製造商
估值修復空間充裕;位於滲透率曲線甜點上,增速預期高;所屬的可選消費板塊前期跌幅較大,投資者有補倉需求。四條邏輯佔三條,推薦。
半導體行業
有估值修復空間;成本傳導能力好,抗通脹;增速高;前期超跌。半導體佔全部四條反彈邏輯,但有業績前高後低的風險,推薦。
此外,我們建議投資者考慮疫情恢復帶動的酒店、娛樂板塊,和估值修復空間大的醫藥CXO板塊。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我們認爲美股公司的業績預期並非沒有下調空間,只是短期缺乏催化劑。所以,當我們利用信息真空交易時,一定要警惕高頻數據的出現,如零售數據——它們涵蓋了食飲、汽車、藥物、服飾、能源等細分。
所以,如果我們懷着滯脹預期在美國市場抓短期機會,這些領域需要格外慎重。價格數據方面,我們認爲無需過於擔憂,因爲就我們目前爲止的觀察,市場在基本面交易上總體呈價格中性。
我們爲投資者提供2條主要反彈邏輯:1)盈利預測下調幅度小/未下調,但跌幅較大帶來的估值修復邏輯;2)風險偏好上升,成長股受益邏輯。
以及2條次要邏輯:1)將公司前期回購行爲視爲管理層對基本面的背書;2)在AH股高溢價的公司中尋找套利空間。我們推薦的行業有:
醫療保健下多個子板塊,尤其是CXO和生物藥。
它們有充足的估值修復空間且預期增速較高,有望受益於風險偏好擡升。同時受益於前兩條反彈邏輯,首推。
信息技術下的半導體板塊。
它們也有較優的估值修復空間和較高的業績增速預期,但須警惕業績前高後低的風險。符合2條主要邏輯,但有1項風險,次推。
此外推薦新能源車和媒體中的廣告板塊。它們具備較高的增速預期,屬於新興行業,或將受益於風險偏好切換。
最後,我們推薦互聯網公司,它們是港股中備受關注的核心個股,很可能成爲港股反彈的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