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如果MLF缩量
格隆汇 08-15 08:47

本文来自:岳读债市 作者:周岳、肖雨

基本结论

  • 市场回顾:本周短端和长端利率走势分化,收益率曲线大幅走平。中短端调整幅度较大,长债利率则延续窄幅震荡态势。短端调整主要来自预期层面的情绪扰动,一是资金价格易上难下,未来逐渐向政策利率回归可能性较大,二是担心债市高杠杆引发央行干预。随着短端利率互换价格反弹,流动性宽松预期已经收敛,不过考虑到高期限利差的保护性,长债调整的压力并不大。

  •  本周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 CPI通胀风险源于供给而非需求,央行容忍度预计较高。年内CPI阶段性突破3%的风险较大,可能出现在8月、9月或12月。PPI持续回落背景下,本轮CPI走高主要源于猪周期上行和油价高位震荡,应该界定为供给冲击带来的结构性通胀。在油价存在下行压力,核心CPI持续低迷背景下,CPI阶段性突破3%不具有可持续性。覆盘2003年以来5次高通胀(CPI超过3%),央行对于供给因素带来的结构性通胀容忍度较高,典型如2019年。

  • 社融虽然不及预期,但慎言“塌陷”。7月信贷及社融数据的回落均大幅超出季节性,原因包括:地产“缺位”背景下,年初以来的基建发力受制于隐债监管约束,实物工作量形成严重滞后,对应的信用扩张力度有限。近期票据利率再次出现大幅回落,或表明信贷需求疲软,资金“堰塞湖”现象明显。不过今年以来宽信用政策脉冲特点明显,6月社融冲量后可能阶段性透支了实体融资需求。

  • 后续社融可能仍有反复。央行实现稳信用的诉求仍在,政策工具包括:政策性银行8000亿信贷额度调增以及3000亿专项建设基金的使用;再贷款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拓展应用范围;“用足用好专项债限额”政策可能带来增量供给等。因此,虽然10.8%大概率是年内存量社融增速的高点,但趋势性下行的可能性较小,预计延续窄幅震荡态势。从这个角度看,利率区间震荡的格局仍难打破。

  • 下周一MLF缩量续作的可能性上升。1%左右的隔夜利率可能明显低于央行的合意水平,但在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下,央行主动收紧资金面的能力受限,因此下周一续作6000亿MLF到期量可能是较好的操作窗口。一方面流动性宽松导致“滚隔夜”加杠杆持续升温,央行通过缩量能够释放“防止资金空转、脱实向虚”的政策信号;另一方面从同业存单价格走势看,在银行间资金大量淤积而信贷“资产荒”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对于MLF资金的主动需求可能并不强。

  • 即使缩量,不代表资金利率必然回升。MLF净回笼一般发生在降准后,属于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正常对冲手段,资金利率走势由流动性整体充裕状况决定,即使当月MLF缩量,R001不一定明显回升甚至可能下降,典型如去年12月。考虑到专项债等财政资金投放对于流动性支撑作用仍然较强,8月份常规因素带来的资金缺口不大,而且票据利率当前仍处较低水平表明信用扩张并不理想,因此如果下周一MLF小幅缩量,预计不会明显影响流动性充裕局面。

  •  展望后市,关注两个确定性。一是资金利率持续大幅低于政策利率的现状并不正常,流动性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不大,短端利率的波动可能继续上升;二是短期内地产“负反馈”可能不容易打破,在超预期的增量政策出台前,宽信用的传导仍存在阻滞,资金利率中枢向政策利率的缓慢回归预计较为波折。从交易层面看,现阶段久期策略相比杠杆策略可能更有效,偏低的信用利差也使得利率债的相对价值更加凸显,因此中长利率债或出现适度的“补涨”行情。

  • 风险提示:流动性宽松不及预期,信用扩张超预期。

本周短端和长端利率走势分化,收益率曲线大幅走平。中短端调整幅度较大,1年期和3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10.0和6.6bp。相比之下,长债利率延续窄幅震荡态势,10Y国债活跃券220010累计下行0.75bp至2.7275%,10Y国开债活跃券220210则下行1.7bp。

尽管存单利率触底后小幅反弹,但流动性整体延续宽松态势,资金利率维持在稳定低位,因此短端调整主要来自预期层面的情绪扰动,一是资金价格易上难下,未来逐渐向政策利率回归可能性较大,二是担心债市高杠杆引发央行干预。随着短端利率互换价格反弹,流动性宽松预期已经收敛,不过考虑到高期限利差的保护性,长债调整的压力并不大。

本周债市增量信息较多,包括:通胀和金融数据,货币政策执行报吿等。虽然市场讨论较多,但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CPI通胀风险源于供给而非需求,央行容忍度预计较高。7月份CPI同比上涨2.7%,低于预期,基于高频数据调整后的环比均值测算看,年内阶段性突破3%的风险较大,可能出现在8月、9月或12月。尽管关于CPI走势的预测存在不确定性,但关于本轮通胀风险我们有几个确定性判断:一是PPI持续回落背景下,本轮CPI走高主要源于猪周期上行和油价高位震荡,应该界定为供给冲击带来的结构性通胀;二是在油价存在下行压力,核心CPI持续低迷背景下,CPI阶段性突破3%不具有可持续性;三是覆盘2003年以来5次高通胀(CPI超过3%),央行对于供给因素带来的结构性通胀容忍度较高,典型如2019年。

社融虽然不及预期,但慎言“塌陷”。7月信贷及社融数据的回落均大幅超出季节性,原因可以参考我们上周报吿中的分析:地产“缺位”背景下,年初以来的基建发力受制于隐债监管约束,实物工作量形成严重滞后,对应的信用扩张力度有限。近期票据利率再次出现大幅回落,或表明信贷需求疲软,资金“堰塞湖”现象明显。不过今年以来宽信用政策脉冲特点明显,6月社融冲量后可能阶段性透支了实体融资需求,因此从单月数据推论社融“塌陷”可能并不客观。

后续社融可能仍有反复。尽管宽信用存在阻滞,但央行实现稳信用的诉求仍在,对应的政策工具包括:政策性银行8000亿信贷额度调整以及3000亿专项建设基金预计陆续投入使用,配合基建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的目标实现,不排除后续进一步加码的可能;下半年再贷款作为结构性政策工具预计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拓展应用范围;“用足用好专项债限额”的政策意图并不明确,尽管我们判断大规模增发可能性不大,但仍需关注。因此,虽然10.8%大概率是年内存量社融增速的高点,但趋势性下行的可能性较小,可能延续窄幅震荡态势。从这个角度看,利率区间震荡的格局仍难打破。

下周一MLF缩量续作的可能性上升。从央行持续地量公开市场操作看,1%左右的隔夜利率可能明显低于央行的合意水平,但在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下,央行主动收紧资金面的能力受限,因此下周一续作6000亿MLF到期量可能是较好的操作窗口。一方面流动性宽松导致“滚隔夜”加杠杆持续升温,央行通过缩量能够释放“防止资金空转、脱实向虚”的政策信号;另一方面从同业存单价格走势看,在银行间资金大量淤积而信贷“资产荒”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对于MLF资金的主动需求可能并不强。

即使缩量,不代表资金利率必然回升。从2020年以来历史经验看,MLF净回笼一般发生在降准后,属于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正常对冲手段,资金利率走势由流动性整体充裕状况决定,即使当月MLF缩量,R001不一定明显回升甚至可能下降,典型如去年12月。考虑到专项债等财政资金投放对于流动性支撑作用仍然较强,8月份常规因素带来的资金缺口不大,而且票据利率当前仍处较低水平表明信用扩张并不理想,因此如果下周一MLF小幅缩量,预计不会明显影响流动性充裕局面。

展望后市,关注两个确定性。一是资金利率持续大幅低于政策利率的现状并不正常,流动性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不大,短端利率的波动可能继续上升;二是短期内地产“负反馈”可能不容易打破,在超预期的增量政策出台前,宽信用的传导仍存在阻滞,资金利率中枢向政策利率的缓慢回归预计较为波折。从交易层面看,现阶段久期策略相比杠杆策略可能更有效,偏低的信用利差也使得利率债的相对价值更加凸显,因此中长利率债或出现适度的“补涨”行情。

风险提示

流动性宽松不及预期;信用扩张超预期。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