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A股新能源概念迎來大反彈,其中鋰電、固態電池等方向表現亮眼。
截至收盤,領湃科技、萬祥科技大升超11%,天合光能大升10%,翔豐華、比亞迪大升超8%,東方鋯業、捷邦科技、金龍羽、三祥新材等升超7%。
今日市場有傳聞稱,我國或將投入約60億元(8.3億美元)用於全固態電池研發。
其中,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一汽、上汽、衞藍新能源和吉利在內的六家企業或將獲得政府基礎研發支持。
據中國日報,多位知情人士確認,此項行業內史無前例的項目由政府相關部委牽頭實施,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對全固態電池相關技術開展研發。
據悉,該項目經過嚴格篩選後,最後具體分為七大項目,重點關注不同的固態電池技術路線,包括聚合物和硫化物。
報道援引消息人士透露,與基礎研發本身的數十億元投資相比,該項目將促進企業和產業鏈加大對全固態電池研發的投資。
這也將提振市場,為全球綠色轉型和全球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固態電池,是一種使用固體電極和固體電解質的電池。
其憑藉潛在的高能量密度、安全性、低成本等優勢,被普遍認為是繼承鋰離子電池地位的下一代新能源動力電池大勢。
據國盛證券預測,2025年全球固態電池需求量為17.3GWh。到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需求量有望超200GWh,2025年至2030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達65.8%。
目前,目前各國均在加大投入攻關這項顛覆性技術。
4月份的時候,德國促進可持續物理技術研究會已經宣佈,德國專家團隊經過近兩年的研發,發明了全套高性能高安全性固態鈉硫電池全自動連續生產工藝,可使電池能量密度超過1000Wh/kg,負極理論裝載容量高達20000Wh/kg。
2024年,將是固態電池產業發展的重要節點。
從國內研發情況來看,無論是科研團隊還是企業,都在促進固態電池賽道的升温。
此前,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軍曾表示,團隊已經研發出400瓦時每公斤的固態電池,這跟目前市場上最先進的300瓦時每公斤的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相比要超出30%。
“未來一到兩年,要突破600瓦時每公斤的固態電池研發,讓充一次電,電動汽車就可以跑一千公里以上。”
除此之外,本土電池巨頭也正加緊固態電池的技術研發,多家公司都在加碼佈局這個賽道。
蔚來本月已開始試運行150-kWh的半固態電池組,根據此前公佈的計劃,正式運行將於6月1日開始。
5月17日,國軒高科發佈第一代全固態金石電池,宣佈正式進軍新型電池領域。
國軒高科稱,該電池採用全固態技術,能量密度高達350Wh/kg,能量密度對比主流三元鋰電池提升40%以上。
上汽集團早前也宣佈,預計到2025年全固態電池將在上汽自主品牌實現規模搭載,並預計到2026年將實現量產,2027年實現裝車量產交付。
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近日也公開表示,該公司全固態電池有望2027年小批量生產。
他還強調,如果用1-9數字表示全固態電池的成熟度,寧德時代目前的成熟度在4的水平,目標到2027年到7-8的水平。
稍早前,廣汽集團也發佈了全固態電池將於2026年量產裝車的消息,並將首先搭載於昊鉑車型。
太藍新能源也宣佈,成功研發出世界首塊車規級單體容量120Ah、實測能量密度達到72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體型化全固態鋰金屬電池。
與此同時,恩捷股份、廈鎢新能、容百科技等上市公司也在加速佈局。
對此,華鑫證券表示,固態電池兼具高安全性與高能量密度,或將成鋰電池終局技術選擇。國內車企、電池廠共同推動半固態電池產業化先行,固態電池行業有望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