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市场突传大消息!60亿元研发投入、6家企业入围,固态电池行情引爆在即?

周三,A股新能源概念迎来大反弹,其中锂电、固态电池等方向表现亮眼。

截至收盘,领湃科技、万祥科技大升超11%,天合光能大升10%,翔丰华、比亚迪大升超8%,东方锆业、捷邦科技、金龙羽、三祥新材等升超7%。

小作文突袭:60亿元、六家企业

今日市场有传闻称,我国或将投入约60亿元(8.3亿美元)用于全固态电池研发。

其中,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上汽、衞蓝新能源吉利在内的六家企业或将获得政府基础研发支持。

据中国日报,多位知情人士确认,此项行业内史无前例的项目由政府相关部委牵头实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开展研发。

据悉,该项目经过严格筛选后,最后具体分为七大项目,重点关注不同的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包括聚合物和硫化物。

报道援引消息人士透露,与基础研发本身的数十亿元投资相比,该项目将促进企业和产业链加大对全固态电池研发的投资。

这也将提振市场,为全球绿色转型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固态电池,是一种使用固体电极和固体电解质的电池。

其凭借潜在的高能量密度、安全性、低成本等优势,被普遍认为是继承锂离子电池地位的下一代新能源动力电池大势

据国盛证券预测,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量为17.3GWh。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量有望超200GWh,2025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65.8%。

目前,目前各国均在加大投入攻关这项颠覆性技术。

4月份的时候,德国促进可持续物理技术研究会已经宣布,德国专家团队经过近两年的研发,发明了全套高性能高安全性固态钠硫电池全自动连续生产工艺,可使电池能量密度超过1000Wh/kg,负极理论装载容量高达20000Wh/kg。

行业有望提速

2024年,将是固态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

从国内研发情况来看,无论是科研团队还是企业,都在促进固态电池赛道的升温。

此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军曾表示,团队已经研发出400瓦时每公斤的固态电池,这跟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300瓦时每公斤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相比要超出30%。

“未来一到两年,要突破600瓦时每公斤的固态电池研发,让充一次电,电动汽车就可以跑一千公里以上。”

除此之外,本土电池巨头也正加紧固态电池的技术研发,多家公司都在加码布局这个赛道。

蔚来本月已开始试运行150-kWh的半固态电池组,根据此前公布的计划,正式运行将于6月1日开始。

5月17日,国轩高科发布第一代全固态金石电池,宣布正式进军新型电池领域。

国轩高科称,该电池采用全固态技术,能量密度高达350Wh/kg,能量密度对比主流三元锂电池提升40%以上。

上汽集团早前也宣布,预计到2025年全固态电池将在上汽自主品牌实现规模搭载,并预计到2026年将实现量产,2027年实现装车量产交付。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近日也公开表示,该公司全固态电池有望2027年小批量生产。

他还强调,如果用1-9数字表示全固态电池的成熟度,宁德时代目前的成熟度在4的水平,目标到2027年到7-8的水平。

稍早前,广汽集团也发布了全固态电池将于2026年量产装车的消息,并将首先搭载于昊铂车型。

太蓝新能源也宣布,成功研发出世界首块车规级单体容量120Ah、实测能量密度达到72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体型化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与此同时,恩捷股份、厦钨新能、容百科技等上市公司也在加速布局。

对此,华鑫证券表示,固态电池兼具高安全性与高能量密度,或将成锂电池终局技术选择。国内车企、电池厂共同推动半固态电池产业化先行,固态电池行业有望提速。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