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4 日午後,港股創新藥板塊忽然放量上衝:博安生物盤中一度飆升逾 16 %,恒瑞醫藥最高衝高 8 %,攜手把恒生生物科技指數推向今年新高。自 2025 年以來,該指數已累計上漲約 61.8 %,港股創新藥主題指數同期亦漲逾 60 %,穩居年內表現最強的行業板塊之一。資金對政策利好與業績拐點的共振反應,使創新藥成為全天行情最亮眼的風口。
今日市場表現:盤中跳升再刷年內高點
午後交易時段,恒生生物科技指數順勢上攻,年初至今累漲接近 62 %,跑贏大市。板塊內部最亮眼的是博安生物(06955.HK),盤中一度將漲幅放大至 15 %,成交額午後迅速放大,帶動情緒全面升溫;恒瑞醫藥(01276.HK)緊隨其後,日內最高漲逾 9 %,股價與市值雙雙刷新上市紀錄。
博安生物受追捧,一方面得益於其 CD228 靶向 ADC 獲得 FDA IND 批准,以及多款生物類似藥進入報產階段,市場對未來現金流拐點的預期顯著提升;另一方面,作為今年以來少數率先實現年度盈利扭轉的 18A 生科公司,博安的財務彈性也為估值提供下行保護。在政策與基本面的共振下,博安成為今日領漲的「風向標」個股,吸引多家量化基金與南向資金同步加倉。
創新藥概念龍頭版圖
以市值計算,恒瑞醫藥、百濟神州、翰森製藥、信達生物、中國生物製藥、藥明生物、康方生物構成港股創新藥第一梯隊,總市值合計逼近 1.4 萬億港元。這張榜單既呈現當前行業格局,也體現投資者對「強管線+全球化能力」的溢價預期。
(數據來源:港股市場實時)
恒瑞醫藥在腫瘤與麻醉賽道深耕多年,已上市創新藥 13 款。近期 KRAS-G12C 抑制劑 SHR-A1904 啟動 II 期國際多中心臨床,被視為中國原研出海的潛力爆點;花旗最新研報給出 134 港元目標價,並將其列為「行業首選」。在資金蜂擁創新藥 ETF 的背景下,恒瑞憑藉穩健現金流與豐富在研管線,成為長線資金「躺平型持倉」代表。
博安生物則展現了「小體量、高成長」的另一種範式。公司背靠綠葉製藥集團,依託 BA-HIEXcell® 平台,快速推進雙抗、ADC 與 GLP-1 等熱門領域。首款自研 PD-1 單抗「博優諾」商業化放量後,去年淨利首次轉正,今年上半年再度錄得高速增長。股價連續突破千億港元市值關口,凸顯市場對其「從 0 到 1」商業化能力的信心。
政策、合作與資金三重引擎
政策層面,國家醫保局 7 月 11 日正式啟動 2025 年醫保目錄與商業險創新藥目錄聯動調整,首次將商業保險納入新藥支付體系,釋放「準入+支付」雙重利好。此舉意味尚未納入國家醫保的高價創新藥有望藉商業險提前放量,直接抬高企業定價權與市場空間。
產業合作方面,海外大藥企對中國 Biotech 的興趣持續升溫。今年上半年,恒瑞與禮來、康方與 Summit、翰森與默沙東分別敲定上億美元級授權交易,「低成本研發+全球 License-out」正成為中國藥企突圍海外的快車道。《金融時報》援引投行數據指出,頭部 Biotech 透過授權合作取得的里程碑付款同比增長逾 50 %。
資金面呈現「主題 ETF+南向港股通」雙輪驅動。創新藥類 ETF 今年淨流入已突破 120 億港元,南向資金在醫藥生物板塊的配置權重創三年新高。估值底部疊加業績催化,使該板塊在外圍不確定性加劇背景下,成為兼具避險與進攻性的稀缺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