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英偉達大漲4.33%,最新報154.31美元/股,創下歷史新高,市值達到約3.77萬億美元,成爲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今年4月,英偉達的股價受特朗普關稅消息衝擊,一度觸及86.614美元/股,隨後全線反彈,至今累計漲超63%。
過去三年,AI技術蓬勃發展,市場對GPU需求強勁,英偉達的銷售額一路飆升。
上財年,英偉達的總銷售額飆升至1305億美元,而2023財年才約270億美元。
展望今年,分析師預計銷售額將接近2000億美元,同比增長53%。
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發佈了新規,禁止英偉達銷售爲滿足先前限制而開發的H20 AI芯片。
上個月,英偉達表示,美國政府實施的這一變化將使公司損失80億美元的銷售額,並計提45億美元的庫存。
目前,英偉達不再指望來自中國的任何銷售收入。CEO黃仁勳上個月表示:“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市場實際上已經對美國產業關閉了。”
不過,英偉達這一輪股價上漲,或是因爲投資者對其在AI領域的領導地位不會受到中國出口管制的削弱充滿信心。
股價大漲後,華爾街對英偉達的看漲聲迭起。
最新,Loop Capital將英偉達的目標價從175美元上調至250美元,同時維持其“買入”評級。
Loop Capital分析師Ananda Baruah寫道:“我們正在進入人工智能應用的下一波‘黃金浪潮’,而英偉達正處於又一波需求強於預期的實質性浪潮的前沿。”
巴克萊銀行的分析師將英偉達目標價上調至200美元,預計公司市值可能達到4.9萬億美元,較當前股價還有38%的上漲空間。
巴克萊指出,Blackwell平臺的上線和供應鏈的積極反饋顯示出AI硬件需求的強勁,特別是agentic AI(自主完成任務的AI軟件)的應用增長。
週三,黃仁勳表示,除AI外,機器人技術是英偉達最大的潛在增長市場,而自動駕駛汽車將是該技術的首個主要商業應用。
在英偉達年度股東大會上,黃仁勳表示: “我們公司擁有衆多增長機遇,其中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是最大的兩個領域,代表着數萬億美元的增長機會。”
一年多前,英偉達改變了其業務部門的業績報告結構,將汽車和機器人部門合併到同一個項目中。
今年5月,英偉達表示,該業務部門的季度銷售額爲5.67億美元,同比增長了72%,約佔公司總收入的1%。
雖然目前機器人技術對英偉達來說規模相對較小,但黃仁勳表示,應用將需要英偉達的數據中心人工智能芯片來訓練軟件,以及其他安裝在自動駕駛汽車和機器人上的芯片。
黃仁勳重點介紹了英偉達的Drive芯片平臺以及梅賽德斯-奔馳正在使用的自動駕駛汽車軟件。他還表示,公司最近發佈了名爲Cosmos的人形機器人AI模型。
黃仁勳透露:“我們正致力於實現這樣一個目標:數十億臺機器人、數億輛自動駕駛汽車以及數十萬個機器人工廠都將由英偉達技術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