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菜園交出了一份持續增長的年度答卷:2024年實現營收52.1億元,同比增長14.5%;利潤5.81億元,同比增長9.1%;截至2024年在營門店數達667家,較上年同期的536家門店淨增加131家。
往回看,這種持續增長驗證了小菜園頗具韌性和活力的經營基本面。站在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成爲首要任務的當下來看,這也折射出其未來持續增長的確定性。
在這背後,2024年中國餐飲行業增速驟降,由2023年的20.4%大幅下滑至2024年的5.3%,同時面臨競爭激烈、成本上行,使餐飲企業收入與利潤雙雙承壓。門店層面,開店潮與閉店潮並存,這種兩極現象同樣直觀地反映出餐飲行業經營環境的嚴峻性。
此時餐飲企業想要實現持續成長並不容易,也顯得更爲珍貴。
再結合小菜園自身情況來看,過去幾年小菜園實現營收和淨利潤持續增長,在高基數上依然保持住了持續增長的趨勢。
同時,小菜園還呈現出兩大結構性亮點,一是堂食業務和外賣業務雙增長,其中外賣業務收入大幅增加34.4%;二是高線城市(一線、新一線及二線城市)和低線城市門店數量和收入雙增長,反映小菜園均衡的門店佈局,以及推進全國化佈局的底氣。
進一步從業績源頭來分析,小菜園擁有獨特的市場定位,以及連鎖餐飲龍頭所具備的標準化、成本管控核心能力,使其更具韌性和活力。
作爲大衆便民中餐龍頭,小菜園充分迎合大衆剛性、日益增長、追求“好吃不貴”的就餐需求。而且,小菜園開創性地打造"新式徽菜",結合健康食材、現炒現做等打造出更高質價比的產品和服務體驗,從同質化競爭中突圍。
在此基礎上,小菜園依託科學的管理體系、強大的供應鏈,打造出高效的標準化運營模式,保障門店經營的高質量和高度可擴展性,疊加食材集中採購優勢以及持續提升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推動成本端結構優化。
比如,隨着小菜園規模擴張和品牌影響力提升,能夠具備更強有力的議價能力,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獲得優質的原材料和服務等。
這些業務線索也體現出,小菜園有較強的能力在規模與效率、低價與利潤之間找到平衡,從而不斷鞏固自身的市場地位,實現穩定增長。
着眼2025年,隨着消費刺激政策加碼及落地提速,消費者信心有所恢復,中國消費市場正迎來新一輪復甦週期。隨之,資本市場對於消費板塊的預期不斷升溫,包括認爲消費有望成爲AI+之外的第二主線。小菜園的優質基本面也有望與其共振,釋放更多增長動能和價值空間。
比如,在門店網絡上,2025年小菜園全年計劃新開約160家門店,將實現更廣闊的佈局、更深入的市場滲透,有望在復甦週期撬動更多增量。
在資本市場方面,小菜園更在本月正式納入港股通,有望獲得更多南向資金以及被動基金的增量注入,以及基於港股通“認證”推動市場對其長期價值的挖掘,從而有望實現業績與估值的戴維斯雙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