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如約而至,再一次聚焦“三農”。
值得關注的是,文件首次提出“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這也是當前抓好“三農”工作的關鍵之舉,也是我國實現從農業大國邁向農業強國的必答題。
受此消息影響,包括農業種植、轉基因、農機等相關概念全線上漲,雪榕生物漲超12%,星光農機、智慧農業漲停,秋樂種業漲超7%,神農種業、康農種業漲超6%,華綠生物、隆平高科漲超5%。
2月23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對外發布。這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第13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
其中,農村、糧食、脫貧、行動等關鍵詞在文件中出現的次數較多,這些都是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
文件指出,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扶持畜牧業穩定發展、強化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加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健全糧食生產支持政策體系、完善農產品貿易與生產協調機制、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健全糧食和食物節約長效機制等九項內容。
在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方面,文件指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瞄準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強化農業科研資源力量統籌,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企業。
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發揮“南繁硅谷”等重大農業科研平臺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種。繼續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推動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加快國產先進適用農機裝備等研發應用,推進老舊農機報廢更新。支持發展智慧農業,拓展人工智能、數據、低空等技術應用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提出了“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而在本次中央一號文件又一次重申了這個舉措,這也是“農業新質生產力”首次出現在中央一號文件中。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負責人在解讀文件時指出,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內涵是比較豐富的,包括現在的生物育種技術、無人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和數字技術等,這些應用能夠有效改變農業生產發展的狀況,對我們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農業新質生產力,是2025年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的概念,它的核心在於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
2024年,我國糧食產量首次突破1.4萬億斤,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這其中,單產提升對增產的貢獻率達到了八成,科技有着不可磨滅的貢獻。
無論是生物育種技術,還是無人機技術、人工智能、以及數字化技術等,都是農業未來的關鍵。
通過無人機和衛星遙感技術對土地進行精準測繪,配合智能化的灌溉系統和精準施肥,極大提升了農業的生產效率和可持續性。
如果這些科技都能夠在全國範圍內普及,傳統農業將會實現質的飛躍,農業的整體生產力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這也就是“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魔力所在。
東莞證券指出,文件提出要繼續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今年是我國種業振興行動正式開展的第五年。未來將持續加大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生物育種產業化的落地。深入實施種業振興,一方面可以使我國的糧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國糧食研發的綜合競爭力。此外,文件提出要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從市場表現來看,當前農業板塊整體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在政策的推動下,有望迎來超跌反彈。
廣發證券也認爲,通過覆盤過去21個“一號文”帶來的板塊行情變化,“一號文”給農業板塊帶來的主題性投資機會確定性較強,建議關注農產品加工、養殖和種業的投資機遇。建議關注生物育種主題的投資機會。
三大受益板塊一覽:
種業龍頭、生物育種技術企業:
隆平高科:國內雜交水稻龍頭,轉基因玉米品種儲備豐富,生物育種商業化落地後業績彈性顯著。大北農:轉基因技術領先,已獲多個生物安全證書,種業與養殖雙輪驅動。登海種業:玉米種子龍頭,受益於品種更新換代與單產提升政策目標。
智能農機、核心零部件製造商:
一拖股份:國內拖拉機龍頭,大馬力智能拖拉機需求增長疊加政策補貼,市佔率有望持續提升。中聯重科:智慧農業全產業鏈佈局,無人駕駛農機、智能灌溉系統受益於智慧農業推廣。星光農機:主打收穫機械,老舊農機更新政策或刺激替換需求釋放。
農業信息化服務商、無人機應用企業:
神州信息:數字農業解決方案提供商,參與多地智慧農業示範區建設。航天彩虹:軍用無人機技術轉化農業植保場景,低空經濟政策紅利釋放。富邦股份:土壤大數據平臺助力精準施肥,AI種植模型提升農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