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天風宏觀宋雪濤 作者:宋雪濤
美國經濟復甦帶動外需環境改善,8月以來出口景氣度開始向更廣泛的國家和商品領域擴散。在份額維持韌性、外需好轉時,出口回升趨勢延續。
2023年以來,憑藉着產業升級帶來的競爭優勢等,中國佔主要國家的出口份額維持韌性,份額端並未成為今年以來出口的拖累。7月之前中國出口增速回落的核心矛盾是外需不足。
隨着美國逐漸進入補庫存週期,8月出口開始見底回升,9月出口景氣度開始向更廣泛的國家和商品擴散。
除東盟外,中國對主要地區出口同比增速均有所好轉,其中中國對歐盟、日本、韓國出口的回升較為明顯,以上地區對中國出口的拉動率相比於8月分別提高了1.5、0.7、0.3個百分點。
由於歐盟、日本、韓國並非中國製造的主要遷移地,因此中國對以上地區出口好轉,和終端需求有關——即美國經濟開啟新一輪補庫存週期,帶動外需環境改善。
這也體現為9月主要生產國家出口均有好轉,例如9月韓國出口同比-4.4%(前值-8.1%)。10月前10日韓國出口同比進一步回升至-1.7%(前值為-7.8%)。由於中韓在一些產業鏈是上下游關係,韓國對美出口的好轉也間接帶動了中國對韓出口的回暖。
美國消費需求改善和商品補庫存,拉動中國消費品出口的實質性復甦。其中,9月中國汽車、家用電器、陶瓷產品、箱包等出口數量同比增長38.7%、23%、17.2%和11.2%,好於中間品和資本品的出口數量增長。
但同樣應當受益於美國補庫存週期的東盟國家,對中國出口的拉動率卻依然處於較低水平。9月東盟對中國出口的拉動率相比8月下降了0.47個百分點,其中越南、印尼、新加坡對中國出口的拉動率分別下降了0.07、0.15、0.46個百分點。
這並非是因為東盟國家的經濟出現了問題,而是過去東盟國家對中國出口拉動率持續提升,有兩個結構性因素:一是貿易戰以來的產業轉移,刺激了東盟國家的投資建廠需求,這一階段拉動了中國的資本品出口,例如建材、運輸設備、機械設備等;二是貿易戰和俄烏戰爭以來的供應鏈分割,推動了東盟國家轉口貿易的發展,部分東盟國家從中國進口規模和中國對其出口規模的差異持續擴大。
但今年以來,這兩個結構性因素在減弱。
一是今年以來中國向東盟的部分資本品出口明顯放緩。
例如2021、2022年中國對東盟主要國家機電類商品(HS第16類)和車輛、航空器等商品(HS第17類)的出口同比增速維持高位,但今年1-8月中國對東盟主要國家機電出口(HS第16類)同比-3.7%,車輛、航空器出口同比+0.7%。
二是去年興起的大宗商品轉口貿易或正在回落。
2022年受俄烏戰爭的影響,歐洲國家開始禁止進口俄羅斯原油,歐洲部分貿易商開始通過中國、新加坡等國家間接進口原油。這一時期中國-新加坡的轉口貿易快速發展,體現為中國出口到新加坡的商品金額大幅高於新加坡進口自中國的商品金額。
今年以來,俄油和布油之間的價差已經從高峯的30美元/桶以上降至15美元/桶左右,去年興盛的能源轉口貿易規模可能隨之回落。這體現為中國對新加坡出口增速持續回落,9月新加坡對中國出口的拉動率繼續下滑0.5個百分點。
除去這兩個結構性因素外,東盟作為生產國依舊受益於美國經濟補庫存週期。歷史上看,中國對東盟的出口和美國進口需求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性,在對東盟的出口份額穩定之後,中國對東盟的出口有望逐漸好轉。
出口是外需和份額的共同結果。
今年7月以前,美國經濟處於去庫存週期,美國進口需求持續回落,支撐中國出口韌性的主要原因是份額優勢,整體呈現“東昇西降”的格局。體現為對東盟的中間品、資本品出口明顯提升,對俄羅斯出口份額的提高,新三樣商品(新能源車、光伏電池板、鋰電池)的出口高增。
8月以來,支撐中國出口韌性的主要原因可能已經轉為了外需回暖,體現為歐日韓的出口增速回升、中國對歐日韓的出口增速回升、主要消費品出口數量明顯回升。這也意味着未來出口改善具有更高的持續性,出口景氣度也會向更廣泛的國家和商品蔓延。
注:本文來自天風證券2023年10月18日發佈的《中國出口的“西升東降”》,分析師:宋雪濤 S1110517090003;孫永樂 S1110523010001
本資料為格隆匯經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授權發佈,未經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事先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方法修改、翻版、分發、轉載、複製、發表、許可或仿製本資料內容。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資料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專家、嘉賓或其他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講、交流或會議紀要等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機構之觀點),亦不構成任何保證,接收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若您並非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訂閲本資料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在任何情況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團隊、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資料授權發佈旨在溝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經驗,本平台不是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報吿的發佈平台,所發佈觀點不代表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觀點。任何完整的研究觀點應以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發佈的報吿為準。本資料內容僅反映作者於發出完整報吿當日或發佈本資料內容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吿。本資料內容不構成對具體證券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或投資建議,不能夠等同於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性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