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匯8月17日丨國防軍工板塊異動拉昇,觀想科技20cm升停,鴻遠電子、長城軍工升停,哈焊華通、北方長龍等跟升。
ETF方面,國泰基金工業母機ETF、鵬華基金國防ETF、富國基金軍工龍頭ETF、華夏基金機牀ETF、軍工ETF易方達 、國泰基金軍工ETF 、華寶基金國防軍工ETF升超2%,廣發基金軍工ETF龍頭、嘉實基金高端裝備ETF跟升。
中信建投研報表示,在已披露半年度業績上市公司中,船舶板塊表現亮眼,中國船舶、中國重工、亞星錨鏈等產業鏈內上市公司淨利潤增速較快,主要源於上半年航運回暖,船東購船意願持續走高,船價上行,民品業務實現高速增長。部分細分賽道例如新域新質方向增速亦十分明顯,無人機、隱身材料、核相關、3D打印等新興方向業績得到階段性兑現。部分主流裝備產業鏈相對下游上市公司,在經歷短時間業績壓力後,業績出現回暖跡象。目前,桎梏軍工板塊估值上行最主要的訂單下放因素依舊存在,但影響訂單下放各項改革已在逐步推進過程中。後續軍用裝備各品類訂單下放大趨勢確定,需求側實質回暖有望切實恢復軍工較高景氣度。
根據中國船舶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1-7月,中國造船完工量240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5.6%;新接訂單量4476萬載重噸,同比增長74%;手持訂單量1279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3.4%,分別佔世界市場份額的47.8%、67.7%和52.9%,保持領先位置。2023年1-7月,我國新接訂單中,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氣體船分別佔比42%、31%、15%和6%,散貨船佔比有所提高;完工訂單中分別佔比52%、11%、30%和2%,集裝箱船完工量佔比持續提升。產業集中度方面,造船完工量前十家集中度66.1%,新接訂單量前十家集中度64.4%,行業持續向龍頭集中趨勢明顯。2023年7月,我國新船訂單量398萬載重噸,佔全球份額40.9%;韓國新船訂單量389萬載重噸,佔比40%;日本新船訂單量185萬載重噸,佔比19%。7月全球成交新船訂單100艘合計973萬載重噸,其中集裝箱船佔比最高,按載重噸計,佔比接近7月全部訂單的50%。
中國已經正式超過長期霸佔榜單的希臘,成為全球最大的船東國。中國船東所持有的船隊規模達到2.492億總噸(GT),市場份額佔比15.9%(中國船東的船隊價值約為1800億美元),高於希臘船東2.490億GT,市場份額佔比15.8%(希臘船東的船隊價值約為1630億美元)。中國船東的船隊規模的領先主要得益於幹散貨和集裝箱船隊的增長。從2015年開始,中國船東擁有的船隊規模增長強勁,尤其是幹散貨船隊和集裝箱船隊的規模增長最為突出。強大的貨運規模、造船業和日益活躍的金融業推動中國船隊規模的快速提升。
安信證券認為,當前軍工行業“十四五”中期調整帶來的相關影響或已基本觸底,產業鏈部分企業業績及市場對其預期亦已至底部區間,當下時點軍工行業或處於拐點前期,應重點關注投資機會,建議關注主機廠、發動機、白馬股及新域新質四條主線。
浙商證券表示,2023年軍工機會大於風險。看好導彈/信息化/航發/軍機子行業,軍機“十四五”有望大幅增長。航發受益“維保+換髮”、未來空間大。導彈受益於“戰略儲備+耗材屬性”,信息化受益於“信息化程度加深+國產替代”,增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