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國內多地區疫情壓力有所抬升,對消費、出行及市場交易均帶來影響;美聯儲偏鷹表態及歐、日央行貨幣政策緊縮背景下外圍主要市場普遍表現不佳。內外部因素共同影響下投資者情緒轉謹慎,風險偏好有所回落,上證指數週跌3.9%,近期連續7個交易日收跌。
市場日成交額相比月初超萬億元水平顯著下降,週五成交額僅為5800億元左右,較月初回落超過40%。北向資金上週淨流入43.5億元,但結構有所分化,深股通錄得淨流出。
風格方面,大盤股表現好於小盤,偏成長風格的科創50指數週跌5.9%。行業上,板塊普跌,餐飲旅遊板塊表現相對較好;成長風格的電子元器件和電力設備領跌;鋼鐵、建築等地產鏈上游板塊也表現不佳。
經歷了繁忙的一週,本週重要日程較少,重點關注中國12月PMI數據,美國12月芝加哥PMI;央行方面,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發表講話。此外,貨銀對付改革將於週一正式實施。
後市市場將如何演繹?且看最新十大券商策略彙總。
1. 海通策略:當前只是上行中的短暫回撤
當前A股基本面、資金面等維度均出現積極變化,市場底部已過,正進入牛市初期的向上通道。從基本面指標看,根據05、08、12、16、19年5次市場見底的經驗總結,底部反轉均伴隨着五大類領先指標中三項及以上企穩。當前我國大部分經濟數據已經有所恢復,五大基本面領先指標中已有4類指標(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製造業景氣度、汽車銷量累計同比)穩步回升,近幾個月來地產銷售面積累計同比也在底部企穩,基本面指標回暖確認A股在4月末和10月末形成的W型底部較為紮實。
往明年看,穩增長政策逐漸加碼,將推動宏微觀基本面回暖,預計2023年全部A股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有望達到10-15%。23年美聯儲加息有望停止、國內居民資產配置力量漸顯,因此海外流動性、國內微觀資金面均有望邊際改善,預計23年A股增量資金有望達到1萬億元。諸多積極變化推動下,A股正進入牛市初期的上升通道,股市近期調整隻是牛市初期上升過程中的短暫回撤,無需過多擔憂。此外,從交易層面看,這次調整以來市場成交明顯縮量,12/23時全部A股成交量較11月高點萎縮了50%,或意味着短期下跌動能已經明顯下降。
2. 中信策略:預計1月份迎來明年最佳配置時點 繼續圍繞三條內需主線均衡配置
當前是接近市場底部的最後觀察期,疫情擾動帶來經濟增速預期下修,存量資金年末加速調倉趨向均衡配置,成交低迷程度接近9月末水平,預計情緒影響在1月份逐步明朗,預計市場將迎來業績驅動的全面修復行情下半場的起點。首先,全國疫情快速流行帶來短暫的階段性生產和消費疲軟,低位行業和主題交易降温,北上資金流入節奏趨緩。其次,過往防疫政策下製造業相對消費有優勢,而未來消費領域積極變化明顯增多,當前公募持倉仍整體偏向製造業,因此年末持續調倉轉向均衡配置。再次,市場整體估值水平極具長期吸引力,中小市值板塊估值處於歷史低位,交投清淡、接近9月末水平,成交僅聚集在少數高熱度主題。最後,預計1月份主要城市疫情達峯後市場底部將確認,迎來明年最佳配置時點,當前繼續圍繞醫藥醫療、地產鏈和疫後復甦三條內需主線均衡配置。
3. 中金策略:A股短期盤整不改中期向好格局 目前市場仍處於佈局期
結合目前的內外部環境,尤其是國內疫情仍處於擴散階段,對市場影響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一方面考慮當前市場處於估值低位,滬深300指數前向市盈率僅為9.4倍,股權風險溢價重新回升至歷史向上一倍標準差附近;交易方面,近期日成交降至5800億元左右,對應按自由流通市值計算的換手率降至1.6%附近,重新回落至歷史階段性底部附近的1.5-2%的換手率區間;另一方面政策方向較為積極,上週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多方面迴應市場關切,強調“保持經濟平穩運行至關重要”,“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我們認為當前的階段調整不改長局,後市投資者情緒有望伴隨對疫情的預期調整及政策發力逐步改善,目前市場仍處於佈局期。
4. 民生策略:市場的階段轉機可能會在1月逐步到來,2023年中樞上移
等待修復,更重要的是認清主線:市場的階段轉機可能會在1月逐步到來,2022年1-2季度的低基數會為宏觀向上的交易創造一個階段性的環境,考慮到市場原有結構已一定程度被打破,階段性共識可能形成。更重要的是,資產配置應迴歸到“資源優於製造,勞動力優於資本,實物優於金融資產,重資產優於輕資產”的長期主線上。我們推薦:有色(銅、金、鉬、鋁)和能源(油、煤炭);對運輸系統重構:資源運輸、特種運輸等;重資產的重估是重要方向,包括:煉廠、電信運營、電力運營;為經濟相關資產佈局:保險、銀行、房地產;成長股投資將更多被產業政策所驅動,推薦主題:元宇宙(傳媒)、數字經濟。
5. 西部策略:跨年行情仍在途中 積極因素正在積聚
本週市場受到日本央行意外上調利率目標區間,國內防控政策優化後疫情反覆,疊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預期兑現等因素影響,市場整體呈現調整。跨年行情仍在途中,政策落地後關注流動性和盈利預期變化。推動跨年行情的核心邏輯來自三個方面:1)年初信用衝量推動市場宏觀流動性充裕,2)1-2月宏觀數據真空期帶來的盈利預期切換,以及3)對新一年政策的憧憬帶來市場風險偏好提升。以2019年的春季行情為例,市場經歷了從紓困政策下的估值修復,到資本市場改革推動的情緒提升,以持續社融超預期帶來的盈利預期上升作為終結。對應當前的市場環境,當前市場仍然處於情緒修復的第一階段,未來跨年行情仍然值得期待。
6. 廣發策略:當前與4月的市場有何不同
A股修復市正處於1-2階段過渡期,等待市場對於企業盈利改善預期確認後啟動。23年A股修復市行情或按三階段展開:經濟底線思維形成推動風險溢價下行→經濟基本面企業盈利改善預期確認→企業盈利實質性改善。目前推動A股估值修復的兩大動力——風險溢價下行、無風險利率下行仍在繼續,當下處於1-2階段過渡時期,“勝率-賠率”看下行風險不大。港股也處於牛市1-2階段的徘徊期,圍繞港股“三支箭”,配置“業績上調”+“高股息策略”。港股“牛市三階段”論:主權風險溢價下降→價值重估→盈利兑現。目前港股牛市處於1-2階段“徘徊期 ”,勝負手在於把握景氣與估值。戰術上建議配置“業績上調”+“高股息策略”,戰略上繼續圍繞“三支箭”,有望成為二階段價值重估行情的引領者,如地產龍頭、地產銷售竣工鏈、可選消費、醫療保健、平台經濟等。
7. 華西策略:2023年擴內需的主要抓手 地產與汽車產業鏈
擴內需階段總量政策積極,支撐A股底部區間。回顧歷次擴內需發力階段,國內總量政策均偏積極。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述,預計2023年貨幣政策力度不會小於今年,降準降息均可期待,財政支持力度有望進一步加大。隨着政策的持續發力,市場的資金面和情緒面將獲得支撐,因此中期對A股無需悲觀。結構上,明年擴內需戰略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結合,主要抓手在於房地產和汽車產業鏈。一方面,要確保前期出台的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全面落地,另一方面,房地產、汽車等相關領域的增量政策仍將繼續出台。落實到A股行業配置上,建議圍繞政策穩增長、擴內需方向作佈局:1)防風險和穩地產相關的,房地產產業鏈;2)受益於擴內需和疫後修復的:汽車產業鏈、醫藥、食品飲料、免税等;3)與“安全、發展”相關的:信創、自主可控、數字經濟等。
8. 天風策略:景氣投資困局和極致的風格搖擺
今年以來,在部分行業和部分時間裏,景氣投資似乎陷入了困局。年初至今股價漲幅排在前10的行業中,預期困境反轉(實際利潤增速很差)的行業相對比較多,而漲幅排在靠後的行業中,電新、軍工、有色、醫藥屬於利潤增速相對比較快的板塊。這些相對高增速的板塊,除去5-8月有一波較為持續的超額收益以外,其他時間都比較痛苦。同時,四季度以來的幾個月,市場風格出現了劇烈的輪動和轉換。先是10月計算機板塊大漲17%,食品飲料大跌22%,相差接近40%。再是11月房地產板塊大漲26%,軍工板塊下跌6%,又相差超過30%。仍然維持近期的觀點,從風格和板塊輪動的角度,下一階段成長的性價比正在大幅提升。而中期風格趨勢的形成,可能還要等待【4月決斷】或者是【一季報分水嶺效應】。
9. 興證策略:震盪窗口 如何“亂中取勝”?
恐慌是暫時的。隨着疫情逐漸從峯值回落、居民生活進一步正常化、政策寬鬆持續落地,我們認為市場有望迎來真正的修復,再次進入“亂中取勝”。從基金收益率來看,當前再次回到接近4月底和10月底的年內低位。但與之前相比,無論是國內的政策寬鬆力度、還是海外流動性環境,都已經明朗:1)政治局會議、經濟工作會議連續確認政策寬鬆趨勢,明確提出“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並要求提振市場信心、推動經濟好轉,有望帶動對經濟的悲觀預期回暖。本週央行連續開展14天逆回購操作,全周累計淨投放7040億元,呵護跨年流動性的態度明確。2)海外美聯儲12月議息會議確認放緩加息步伐,美國通脹連續低於預期之下11月以來美債利率也大幅回落,海外流動性環境已在改善,帶動人民幣貶值壓力減弱、外資迴流。因此,我們認為當疫情逐漸從峯值回落、居民生活進一步正常化、政策寬鬆持續落地,市場有望迎來真正的修復。
10. 山西證券:A股持續調整 市場情緒降至冰點附近
山西證券認為A股整體估值仍處於顯著低估區間,國內經濟呈現企穩回暖跡象,有望帶動市場預期的修復。短期看,市場受管控放鬆後的疫情擴散衝擊影響出現了震盪調整,但市場情緒已經降至冰點附近,隨時有望反彈,中長期看,國內流動性和企業盈利均有望逐步好轉,美聯儲緊縮力度將逐漸減弱,近期的調整已經較充分反映悲觀預期,配置中我們建議緊扣經濟結構轉型主線,看好具有中長期強成長邏輯、下游需求剛性、短期季節性強提振的標的,如繼續延續高景氣邏輯的賽道(新能源、軍工和信創等)+基本面修復彈性較大的行業(房地產、養殖、高端製造和醫藥醫療等)持續有望收穫較優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