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明野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行情覆盤&展望】
今日行情
A股:
港股:
市場全綠,説原因還是疫情的影響,現在擔心不止在傳統的影響框架下了,而是可能損害了長期的競爭力,全球製造業可能會加速“脱鈎”。但於此對應的,還是和昨天説的一樣,沒有方向指引。大家期待的,類似3月中的方向性發言。
匯率問題,核心也不是中美利差的問題,疫情風險,製造業風險,才是核心的。今晚央行宣佈降低銀行外匯存款準備金 1 個百分點,以增強市場面的外匯流動性,減緩人民幣下跌壓力。增加市場外幣供應,但覺得沒有太大作用,短期穩定後,會重新回到原來下跌軌道上,除非看到明朗的疫情政策。
然後市場對5.5已經越來越不相信,4月的很多數據也會慢慢出來,壓力越來越大,對沖將會越來越難。
比如上海機場的起飛航班數,比2020年更甚,汽車前幾周的上險量也看得到。
所以,等4月末會議,給個説法,市場自然會去定價,比大家胡亂猜測要好。
【行業跟蹤】
1、新能源
寧德推遲一季報發佈,從28號推遲到30號,原因有很多傳聞,不方便亂説,但週一情緒上雪上加霜是肯定的。新能源核心就是擔心業績不及預期;然後上游材料價格降不下來,產業鏈漲價,擔心需求;以及疫情影響開工率及物流。這個擔憂,新能源車,光伏,都是一樣的。
(今日更新)
關於昨天寧德炒鎳的傳言,今天有機構説邦普專家反饋:邦普有1萬噸鎳套保空頭倉位,主要在國內進行交易,目前已經平倉止損,虧損金額在10億左右,寧德在邦普佔股52.9%,對寧德22Q1利潤潛在影響在5.3億左右。
2、電子
一季報逐漸公佈,目前來看,PCB、被動元件、分立器件、半導體設備等業績尚可,景氣度也還在;其他如半導體材料、封測、晶圓製造、數字芯片等更多是受景氣週期向下的影響。其他業績(包括21年報和22Q1)向下的,如消費電子、面板、光學等,暫時看不到拐點,能見度差。下週是年報和一季報密集披露的時間點。
3、傳媒互聯網
基本面不行,政策又不友好,只能底部慢慢磨。然後下週FAAMG等明星科技股將悉數發佈業績。谷歌和微軟都將在美東時間週二盤後公佈財報,Meta將在週三盤後亮相,蘋果、亞馬遜將於週四盤後披露業績。此外,近期因馬斯克收購事宜備受關注的社交媒體平台Twitter也將公佈季報。
4、醫藥
核心還是圍繞新冠周邊展開,創新藥雖然估值低,但基本面的反轉需要時間。恆瑞醫藥年報和一季報受集採與醫保談判影響,短期內業績承壓,業績復甦的節奏可能要比去年預期的(2022年二至三季度)要晚一兩個季度。
(今日更新)
關於疫情管控的判斷,明線是上海的問題會不會影響未來防控政策的方向,我感覺大概率不會,不管上海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在為後面防控政策的調整積累經驗。暗線是醫療資源保障的加速推進,目前幾個小分子藥物的進度在加快,真實生物阿茲夫定三期臨牀數據有望於月底揭盲,君實生物VV116三期臨牀數據也有望於5月下旬讀出,隨着小分子藥物的加快推進,預計疫情管控在年中可能會有一個轉折,當然肯定不會是急轉,也不會在口風上明顯放鬆。
5、消費
核心還是疫情的影響,目前看,一些書面表達是沒有動搖的,所以只能邊走邊看。而市場修復規律是:必選消費(農產品加工、食品加工等)超額收益最高的時期在疫情爆發高峯期前後;而後物流、餐飲鏈、出行鏈體現出更強的股價表現及彈性。
6、房地產
在疫情的現狀下,基建和地產是對沖經濟的重要手段。目前深圳高頻銷售數據開始走暖。另外市場有傳聞要求開發貸和按揭進一步放開,部分地區按揭利率預計下調50-100bp,除了地產方面,還提出了要支持政府平台企業發展。
(今日更新)
網傳央行召集商業銀行及多家房地產公司開會,內容涉及房地產併購等問題,參會的主要有世茂集團、中梁控股、恆大集團、佳兆業等12家房企。接近中梁人士證實,消息屬實,確實開會了。會議主要談的是不良資產處置問題。
另外,今天杭州市開啟2022年首批集中供地,共出讓60宗涉宅地(包括2宗租賃用地),總建築面積580.7萬平方米,總起價797.9億元,溢價率不高於12%。4宗地塊儘管報價均超過30億元,仍然競爭激烈,平均經過30輪左右競價,轉入一次性報價+搖號,次高價得。截至上午杭州供地活動結束,36宗已成交土地中,27宗為低價成交,23宗地塊封頂待搖號,僅1宗地塊流拍,拿地企業中,濱江集團共拍下10宗地塊(包含聯合拿地),拿地總金額達約171.6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