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A股打新|毛利率2連降、164倍PE!這家百億的半導體公司有點“坑”

在全球“缺芯潮”的大背景下,半導體賽道可謂炙手可熱。風口之下,相關企業扎堆IPO的現象愈演愈烈。

今年以來,國芯科技、翱捷科技等多家半導體企業已成功登陸A股市場。今日又有兩家半導體企業正式開啟申購,分別是科創板的拓荊科技(688072.SH)、英集芯(688209.SH),發行價分別為71.88元/股和24.23元/股,發行市值分別為90.91億元和101.77億元。

接下來,我們具體來看看市值百億的英集芯。

1

毛利率2連降

英集芯成立於2014年11月,由股東邱芳芳出資設立。但事實上,邱芳芳只是為黃洪偉、丁家平、曾令宇、戴加良、江力、唐曉等16名自然人代持股份,作為名義股東。

截至IPO前夕,公司無控股股東;黃洪偉直接持有公司1.21%股份,並通過珠海英集、珠海英芯、成都英集芯企管三家員工持股平台間接控制公司33.28%的股份,合計持股佔比34.49%,為公司實際控制人。除此之外,有17家其他機構股東持有公司部分股權,包括上海武嶽峯、北京芯動能、共青城科苑等。

英集芯是一家專注於高性能、高品質數模混合芯片設計公司,主營業務為電源管理芯片、快充協議芯片的研發和銷售,其中電源管理芯片貢獻公司收入的大塊頭,收入佔比由2018年的90.47%下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59.38%;而快充協議芯片的收入規模近年來增長快速,2021年上半年的收入規模已超過2020年全年,達到1.43億元,佔比提升至40.62%。

由於電源管理芯片和快充協議芯片廣泛應用於移動電源、快充電源適配器、無線充電器、車載充電器、TWS充電倉等產品,下游客户主要包括小米、OPPO、海爾、vivo、三星等知名廠商。

近年來,隨着中美貿易摩擦加劇,芯片行業的國產替代趨勢迫在眉睫,這也為國產企業帶來了發展機會。2015-2020年,中國電源管理芯片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由520億元增長至781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8.48%。國內IC設計企業也在2020年突破2000家,達到2218家,2019年僅1780家。

受益於此,英集芯相關芯片產品的銷量逐年增長,電源管理芯片銷量由2018年的2.79億顆增長至2019年的3.99億顆,2020年則受疫情影響略有下滑至3.28億顆;快充協議芯片的銷量則由2018年的6007.71萬顆持續上升至2020年的1.77億顆。報吿期內,公司芯片銷售數量達到17.28億顆。

這也使得英集芯收入規模在報吿期內持續增長,實現收入由2.17億元增長至3.89億元,2021年上半年達到3.56億元。不過,期間內公司淨利潤和毛利率並未隨着收入擴大而持續增長,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735.86萬元、1601.93萬元、6208.02萬元、3767.31萬元,呈現波動態勢;而毛利率連續2年持續下滑,由38.44%下降至35.47%。

此外,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亦呈現波動態勢,且2019年-2020年連續2年為負。

事實上,英集芯所處的電源管理芯片產業的集中度較高,且多被海外巨頭佔據市場主要份額,包括TI、PI、Cypress、MPS等國際公司。由於電源管理芯片的技術要求較高,但在終端產品中價值較低,因此即便是國內下游企業在採購相關芯片的時候,往往選擇具有優勢地位的國際廠商。

而與此同時,國內已有聖邦股份、芯朋微、晶豐明源等相關公司搶先登陸資本市場並具有一定經營規模,在業務規模上高於英集芯。如此一來,英集芯在業務規模、產品技術上並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以至於公司部分芯片產品需要通過降低平均單價,採用高性價比的銷售策略搶佔市場份額,進而導致部分產品毛利率有所下降。

2

採購成本上漲風險

除此之外,不容忽視的是成本端上漲的風險。

由於英集芯採用Fabless的經營模式,也就是隻做芯片研發和銷售,並將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生產環節主要由供應商完成。這也導致,公司產品生產依賴於供應商,易受到其產能、產品交付週期等影響。報吿期內,公司前五大供應商的採購佔比處於90%左右的高位,且境外採購金額佔比逐年上升,2020年達到73%。其中GLOBALFOUNDRIES Singapore Pte.Ltd的採購佔比約40%。

且不説,貿易摩擦、出口管制政策、匯率波動等外部因素將影響其產品供應情況,當下疫情帶來的芯片市場供需變化的影響深遠,尤其在供給端,疫情導致全球物流受阻、部分廠商產能受限,行業內已經出現晶圓供貨短缺的情況。供應商交付時間明顯上升,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問題,IC設計廠商大多都面臨晶圓製造及封測產能緊張的局面,導致其採購成本增加。

可以看到,2018年-2019年,英集芯採購的晶圓價格由3015.81元/片同比增長2.6%至3095.41元/片,而到了2020年,晶圓價格上升至3296.92元/片,漲幅提升到6.5%,2021年上半年漲價至3341.37元/片。同樣,封裝服務平均單價也由2018年的0.1180元/顆提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0.1471元/顆。

若未來晶圓、封測等上游廠商產能緊張的情況持續加劇,英集芯不僅存在產能受限的風險,還將面臨採購成本進一步上漲的可能,進而影響其毛利率水平。

3

小結

儘管這幾年半導體一直是一個熱度不減的話題,資本助推、需求倒逼加上國產替代讓相關企業嚐到了一點甜頭,但即便如此,國內廠商在相關領域的規模及技術實力仍與海外巨頭差距甚遠,如何衝破國外限制枷鎖,始終還是個難題。

對於英集芯而言,公司雖憑藉行業景氣度實現業績增長,但在市場地位、產能供應、成本管控等方面仍顯不足,若其想要真正成長為國內龍頭公司,還將面臨更多挑戰,IPO恐怕只是一個起點。

此次上市,英集芯市盈率在164.30倍,對比同行業可比公司來看,其實並不便宜。鑑於當前半導體行業走勢疲軟,公司上市之後可能也難有亮眼的表現。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