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A股打新|毛利率2连降、164倍PE!这家百亿的半导体公司有点“坑”

在全球“缺芯潮”的大背景下,半导体赛道可谓炙手可热。风口之下,相关企业扎堆IPO的现象愈演愈烈。

今年以来,国芯科技、翱捷科技等多家半导体企业已成功登陆A股市场。今日又有两家半导体企业正式开启申购,分别是科创板的拓荆科技(688072.SH)、英集芯(688209.SH),发行价分别为71.88元/股和24.23元/股,发行市值分别为90.91亿元和101.77亿元。

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看市值百亿的英集芯。

1

毛利率2连降

英集芯成立于2014年11月,由股东邱芳芳出资设立。但事实上,邱芳芳只是为黄洪伟、丁家平、曾令宇、戴加良、江力、唐晓等16名自然人代持股份,作为名义股东。

截至IPO前夕,公司无控股股东;黄洪伟直接持有公司1.21%股份,并通过珠海英集、珠海英芯、成都英集芯企管三家员工持股平台间接控制公司33.28%的股份,合计持股占比34.49%,为公司实际控制人。除此之外,有17家其他机构股东持有公司部分股权,包括上海武岳峰、北京芯动能、共青城科苑等。

英集芯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高品质数模混合芯片设计公司,主营业务为电源管理芯片、快充协议芯片的研发和销售,其中电源管理芯片贡献公司收入的大块头,收入占比由2018年的90.47%下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59.38%;而快充协议芯片的收入规模近年来增长快速,2021年上半年的收入规模已超过2020年全年,达到1.43亿元,占比提升至40.62%。

由于电源管理芯片和快充协议芯片广泛应用于移动电源、快充电源适配器、无线充电器、车载充电器、TWS充电仓等产品,下游客户主要包括小米、OPPO、海尔、vivo、三星等知名厂商。

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芯片行业的国产替代趋势迫在眉睫,这也为国产企业带来了发展机会。2015-2020年,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由520亿元增长至78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48%。国内IC设计企业也在2020年突破2000家,达到2218家,2019年仅1780家。

受益于此,英集芯相关芯片产品的销量逐年增长,电源管理芯片销量由2018年的2.79亿颗增长至2019年的3.99亿颗,2020年则受疫情影响略有下滑至3.28亿颗;快充协议芯片的销量则由2018年的6007.71万颗持续上升至2020年的1.77亿颗。报吿期内,公司芯片销售数量达到17.28亿颗。

这也使得英集芯收入规模在报吿期内持续增长,实现收入由2.17亿元增长至3.89亿元,2021年上半年达到3.56亿元。不过,期间内公司净利润和毛利率并未随着收入扩大而持续增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35.86万元、1601.93万元、6208.02万元、3767.31万元,呈现波动态势;而毛利率连续2年持续下滑,由38.44%下降至35.47%。

此外,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亦呈现波动态势,且2019年-2020年连续2年为负。

事实上,英集芯所处的电源管理芯片产业的集中度较高,且多被海外巨头占据市场主要份额,包括TI、PI、Cypress、MPS等国际公司。由于电源管理芯片的技术要求较高,但在终端产品中价值较低,因此即便是国内下游企业在采购相关芯片的时候,往往选择具有优势地位的国际厂商。

而与此同时,国内已有圣邦股份、芯朋微、晶丰明源等相关公司抢先登陆资本市场并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在业务规模上高于英集芯。如此一来,英集芯在业务规模、产品技术上并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以至于公司部分芯片产品需要通过降低平均单价,采用高性价比的销售策略抢占市场份额,进而导致部分产品毛利率有所下降。

2

采购成本上涨风险

除此之外,不容忽视的是成本端上涨的风险。

由于英集芯采用Fabless的经营模式,也就是只做芯片研发和销售,并将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生产环节主要由供应商完成。这也导致,公司产品生产依赖于供应商,易受到其产能、产品交付周期等影响。报吿期内,公司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占比处于90%左右的高位,且境外采购金额占比逐年上升,2020年达到73%。其中GLOBALFOUNDRIES Singapore Pte.Ltd的采购占比约40%。

且不说,贸易摩擦、出口管制政策、汇率波动等外部因素将影响其产品供应情况,当下疫情带来的芯片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深远,尤其在供给端,疫情导致全球物流受阻、部分厂商产能受限,行业内已经出现晶圆供货短缺的情况。供应商交付时间明显上升,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问题,IC设计厂商大多都面临晶圆制造及封测产能紧张的局面,导致其采购成本增加。

可以看到,2018年-2019年,英集芯采购的晶圆价格由3015.81元/片同比增长2.6%至3095.41元/片,而到了2020年,晶圆价格上升至3296.92元/片,涨幅提升到6.5%,2021年上半年涨价至3341.37元/片。同样,封装服务平均单价也由2018年的0.1180元/颗提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0.1471元/颗。

若未来晶圆、封测等上游厂商产能紧张的情况持续加剧,英集芯不仅存在产能受限的风险,还将面临采购成本进一步上涨的可能,进而影响其毛利率水平。

3

小结

尽管这几年半导体一直是一个热度不减的话题,资本助推、需求倒逼加上国产替代让相关企业尝到了一点甜头,但即便如此,国内厂商在相关领域的规模及技术实力仍与海外巨头差距甚远,如何冲破国外限制枷锁,始终还是个难题。

对于英集芯而言,公司虽凭借行业景气度实现业绩增长,但在市场地位、产能供应、成本管控等方面仍显不足,若其想要真正成长为国内龙头公司,还将面临更多挑战,IPO恐怕只是一个起点。

此次上市,英集芯市盈率在164.30倍,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来看,其实并不便宜。鉴于当前半导体行业走势疲软,公司上市之后可能也难有亮眼的表现。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