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華創證券
評級:強推
為什麼選擇春秋與華夏?不斷前行的成長性民營航空。1)歷史數據看,春秋與華夏呈現了更明顯的成長性與穩定性。a)成長性角度看:華夏航空近 5 年收入複合增速 33%,利潤增速 32%,旅客增速 42%;春秋航空近 5 年收入複合增速 15%,利潤增速 16%,旅客增速 14%;三大航合計收入、利潤複合增速均為 6%,行業旅客人數增速為 11%。b)穩定性看:華夏航空單機利潤穩定在 1000 萬左右,春秋航空基本在 1800 萬左右,三大航波動則較大。2)疫情下的數據表明了民營航空更快的恢復能力。Q3 民營航空均實現盈利,三大航扣除匯兑仍虧損,華夏航空更是連續兩個季度盈利。
春秋與華夏:不同的頂層設計。1)市場環境不同:春秋在幹線市場參與競爭,競爭相對激烈,華夏在支線市場運營,競爭相對較小;航線網絡不同:春秋基地基本為幹線機場,上海市場起降佔公司約一半;華夏航空基本不涉及一線市場,獨飛航線佔比約 9 成。2)頂層設計的不同,推動春秋與華夏不同的商業模式選擇。春秋需要將流量-成本-價格循環做到良性且具備競爭力;而華夏則需要對航線網絡進行因地制宜的充分設計。
相同的“極致主義”之春秋航空:極致的低成本基因+危機意識鑄就經營靈活性。1)流量-成本-價格循環模型使得公司採用“兩單”、“兩高”和“兩低”的經營模式,從而決定了公司市場開拓的選擇。2)春秋將低成本基因演繹到“極致”。2019 年春秋航空座公里成本 0.3 元,相比三大航均值少 24%。疫情衝擊的上半年春秋航空座公里扣油成本 0.23 元,同比增長 12%,但三大航平均增加超過 50%。拆分看:a)不提供餐食服務:省去 2-3%的成本,b)單一艙位提供更多座位數:可以有效攤薄單位成本 15-20%,c)單一機型:降低採購租賃以及維修等成本,節省 3%左右,d)高飛機利用率:節省 4%左右。3)時刻保持的危機意識:現金儲備的未雨綢繆。與低成本航空鼻祖美西南相似,公司始終保持充沛的現金儲備和較低的資產負債率。
相同的“極致主義”之華夏航空:極致的模式創新。我們認為從模式看,華夏航空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1)1.0“線”時代:運力採購模式下不斷開拓新航線;2)2018 年後進入 2.0 時代,從線到網,航空綜合出行方案服務商雛形初現。其一是由線到網,可以有效提升支線機型利用率,深耕區域提升競爭力;其二是我們認為公司不斷進行模式創新,目前三大模式適合三大場景:新疆模式:環串飛成網,打造最適合我國西部地區的支線航空模式,我們預計公司在雲南、四川、西藏等地的拓展可幫助公司 2022 年實現 10 億+利潤;興義模式:“雲上公交”+干支通程,小城市通達核心區域最具性價比解決方案。3)衢州模式:航空網賦能城市,華東地區的新模式探索。
投資建議:1)行業展望:我們預計 2021 年航空市場將從逐步走出低迷,並或存在局部時段、區域供需錯配推動的業績彈性。2)春秋與華夏,各自市場的領先者,相互間較難出現競爭。3)持續看好華夏航空作為航空業創新者:航空出行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雛形已現。我們預計公司 2022 年盈利 10.8 億,估值可提升至對應 2021 年 25 倍 PE 以上,維持一年期目標市值 200 億+,強調“強推”評級。4)看好春秋航空經營品質應獲溢價,未來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期。看好公司估值中樞從過去 20-22 倍提升至 22-25 倍,對應市值 500-560億,強調“強推”評級。
風險提示:油價大幅上漲,經濟大幅下滑,人民幣大幅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