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冥王星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週四大漲,週五,10月最後一個交易日,畫風一變,成了暴跌,同時延續了10月剁白馬的行情,週五白馬紮堆被剁。
以食品飲料為例:
伊利、順鑫農業、千禾味業跌停,青島啤酒接近跌停,古井跌7.55%,至於跌5個點以上的更是一抓一大把。
今天雖然股市漲得不錯,但食品飲料,除了白酒,其它多數下跌居多。
考慮伊利下跌正好是三季報發佈後,有必要來看一下伊利的投資邏輯是不是變了。
先還是要來看下伊利的三季報。
週五表面上看觸發伊利跌停的是三季度,其實更核心的是市場環境,跌停不止伊利一家,就像業績牛逼哄哄的汾酒(三季度歸母增了近70%),一樣高開低走收跌2.38%。
不過,我們還是來看一下伊利的三季度,真的有股價表現的那樣糟糕不。
伊利前三季度營收實現735億,同比增長7.28%。2019年年報,伊利給的指引是2021年實現營收970億,完成估計壓力不大,也就是説,伊利的業績基本上符合之前管理層給的預期。
這已經很厲害了,畢竟今年有疫情這隻黑天鵝打亂了經營計劃,這裏也可以看出伊利的經營韌性是不錯的。這點很重要,我們投資的時候,往往假設了前提是公司的永續經營,但如果韌性太差,碰上個逆週期就各種經營指標暴跌,給估值的時候恐怕要掂量幾分。
前三季度淨利潤60.44億,同比增長7%,這個數據已經超出伊利此前給的指引。看上去,年初的時候伊利綜合疫情考慮,給了個比較低的指引,然而,伊利的韌性超出了管理層的預期,前三個季度已經完成了全年的計劃。
當然,經營層面有經營層面的邏輯,市場做交易的時候,更關注的是邊際變化。但伊利三季度的邊際並沒有那麼差。
三季度營收實現261.62億,同比增長11.08%,看上去是比二季度的22.44%增速是有所放緩。但需知,第一,伊利的體量已經非常大了,指望這樣的體量還動不動20%,30%的增長,本身就不現實。第二,二季度的高增速有一季度的消費缺失帶來的補償因素。剔除二季度的異常值,三季度其實是不錯的,尤其是考慮疫情的影響多多少少還在,去年三季度單季增速是10.79%。
另一個讓投資者耿耿於懷的是利潤增速,二季度淨利潤增長71.59%,三季度只有23.6%。這裏主要的原因是二季度的銷售費用率大幅下降,去年同期是25.29%,今年二季度只有22.82%,是最近三年銷售費用率最低的二季度。
這隻能是二季度太優秀,但並不是三季度就不行,事實上,三季度隨着經濟逐漸恢復正常,伊利也並沒有投入到促銷大戰中,三季度銷售費用率是20.5%,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3個百分點,也是過去三年銷售費用率最低的一個季度。
得益於費用率的改善,儘管毛利率因為原奶供應的偏緊有所下滑,三季度的淨利潤增速超過了營收增速,三季度淨利潤率8.74%,改善了0.9個百分點。
所以,整體看下來,這份業績是不錯的,只是市場太弱,目光就放得很短,糾結於季度的一個數據波動。
把目光放得長遠,就會發現,這場疫情對行業的改變不僅僅是短期的業績擾動,也有長期的影響。
任何一次逆境對行業所有的企業來講都是一次挑戰,但也是一次機遇,一波週期帶走一批企業,完成一次行業整合,行業的集中度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提升的。
就疫情來説,一方面疫情對企業的供應鏈、渠道力是一次考驗,另一方面消費者在疫情之下會更偏向選擇品牌力高的產品。這無疑利於市場份額向龍頭企業集中,受益者非伊利莫屬。
伊利進入乳製品這塊市場非常早,品牌的知名度本就立起來了,我們知道,品牌要往上做,立勢能,從上往下打比較容易做,從下往上打就很難了。所以,伊利佔據了先機。
而伊利的管理層洞察力敏鋭,把握住了奧運、世博這樣的歷史性發展機遇,在這樣的盛會上,伊利的品牌形象在億萬人眼前不斷閃現,這對品牌的提升作用是非常大的。
品牌的宣傳要藉助渠道,近年來,媒介流量發生了轉移,品牌傳播渠道趨於多元化。不過,我們可以看到,伊利精準地把握住了這一變化。就比如牽手"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最強大腦"、"乘風破浪的姐姐"等節目平台,這就將品牌宣傳主題與節目活動內容進行了深度的融合和生動展示,有效地整合了線上線下品牌傳播資源。
根據BrandZ發佈的"2019年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榜單,伊利連續7年位列食品和乳品排行榜第一名,並獲得Brand Finance發佈的全球最具有發展潛力的乳品牌榮譽。
渠道力上,根據凱度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公司常温液態類乳品的市場滲透率為84.2%,比上年同期提升了0.3個百分點。
疫情期間一些數據或許更有説服力。為了更便捷滿足疫情防控期間消費者的需求,伊利與經銷商合作,靈活運用線上訂貨服務,組織多個“伊利到家”微信羣,消費者在家通過微信羣下單,再由伊利銷售員統計分發,送貨到小區門口。
據統計,伊利酸奶終端已經有1300多名業務人員走進社區,開發了12000多家社區生鮮店、類似“伊利到家”的全國微信羣已建立9000多個;伊利液奶也累計完成了社區拓展21000多個,累計建立微信社羣24000多個。
正是有這樣的滲透率,才得以在疫情期間仍然能保證產品順利抵達消費者手中。
供應鏈上,伊利擁有全球高效協同優勢的供應鏈。伊利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奶源基地的建設,每年都有大筆的支出在這個上面。2020年10月,伊利投資30億元打造的駐馬店市•伊利集團高端乳產業集羣示範項目暨10萬頭奶牛生態養殖示範基地正式開工。該項目將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端乳製品產業集羣基地,預計實現年產值近50億元。
在逐步完善國內核心奶源帶產能佈局的基礎上,伊利在亞洲、歐洲、大洋洲、美洲的黃金奶源帶均進行了前瞻性佈局。以大洋洲為例,2014年,伊利在新西蘭投資30億元建設全球最大的一體化乳業生產基地--大洋洲乳業生產基地,2019年又收購了新西蘭第二大乳業合作社Westland。這些逐步形成了全球奶源基地的戰略佈局,確保了奶源供應的穩定,有利於響應市場需求。
可以看到,今年在疫情的影響下,全球原奶的供應開始偏緊,原奶價格在步步上揚,這又是疫情對行業構成的一大挑戰,卻又是行業集中度提升的一大推動因素。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規模以上乳企營收同比增長4.43%,而根據上半年財報,伊利的增速是5.29%,比行業平均還要快0.86個百分點。不要小看這0.86個百分點,要知道,已經佔據很高市場份額的行業老大增速還比行業平均快,意味着行業集中度的快速提升。
可見,在疫情的衝擊下,乳製品的行業集中度進一步加快。
這才是投資伊利上面更長遠的邏輯。
經過多年的深耕,憑藉優秀的管理層,伊利在中國乳製品行業積累建立了品牌優勢、渠道優勢、產品優勢,並通過做大積累了資金優勢與規模優勢。這些客觀優勢將繼續與主觀優勢(優秀的管理層)相互加強,形成一個正反饋的協同效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要指出的一點是,科技領域,經常會出現因為技術的革新,後浪拍死前浪的現象。
但這幾乎很難發生在食品飲料領域,一百年過去了,可口可樂依然是這個領域的龍頭。還是上面這些原因,品牌優勢佔據了消費者心智,人才優勢、渠道優勢、資金優勢等相互加強,是後進入者難以企及的高度。
對伊利來説,唯一的風險是乳製品這個行業不行了,消費者不喜歡乳製品了。
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可口可樂這種無益於健康的飲料尚且可以賣上百年,更何況乳製品呢?對健康與營養的訴求大大解決了乳製品的復購率問題。基本上可以肯定,未來10年、20年、30年,消費者依然會非常非常喜歡乳製品。考慮中國農村的乳製品人均消費依然很低,藉助中國發達的物流,農村人均收入的提升,可以肯定,未來不僅消費者會繼續喜歡乳製品,並且會有更多的消費者喜歡。
這樣的一個行業,我們只需要選出那家最優秀的企業,就行了,其它則交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