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財務造假案發兩年來,爾康製藥的業績仍難恢復。
在日前公司披露的2019年業績快報裏,其營收雖有增長,但淨利潤再度下降。
去年,公司高毛利率產品銷售出現下滑,收入增長全靠低毛利率的普通澱粉業務撐起。
囊括普通澱粉業務在內藥用輔料業務板塊,收入已連續2年下降,其中,澱粉及澱粉囊系列產品業務,毛利率更是一跌再跌。
主力業務毛利率一跌再跌
日前,爾康製藥(300267.SZ)披露2019年業績快報: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7.50億元,歸母淨利潤1.6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6.79%和-24.91%。
公司認為,造成收入增長、淨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藥用穩定劑等部分高毛利率藥用輔料產品等銷售下滑、低毛利率的普通澱粉業務收入增長。
公司是國內藥用輔料批文最多的藥輔龍頭企業,其主要業務是藥用輔料、成品藥、原料藥三大板塊。其中,藥用輔料板塊是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藥用輔料業務板塊分別實現銷售收入22.55億元、21.67億元、18.30億元和9.99億元,均佔各期營收7成以上。2016-2018年,該業務板塊收入增速持續放緩,同比分別增長11.55%、-3.90%和-15.55%。
澱粉及澱粉囊系列產品是藥用輔料業務板塊的核心,也是該板塊的重要收入來源,直接影響到藥用輔料業務收入規模。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分別實現收入13.79億元、10.94億元、7.31億元。
澱粉及澱粉囊系列產品業務的波動,主要受醫藥行業產業升級調整等因素影響,2016年至2018年,其毛利率分別為54.32%、28.82%和9.95%,2019年上半年,再降18.30個百分點。
除了上述業務收入增速逐年放緩,公司成品藥板塊中重點培育的產品——注射用磺苄西林鈉銷售規模也出現波動,特別是在2018年,受“限抗令”、部分地區限制門診輸液等政策影響,注射用磺苄西林鈉銷售收入實現3.28億元,同比下降14.99%。
為財務造假繼續埋單
除了主業萎靡不振,公司2年前身陷財務造假案,至今沒有完結。公司披露,這是2019年業績下降的另一原因。
證監部門查明,2015年和2016年兩年間,公司分別虛增營業收入0.18億元、2.55億元,虛增淨利潤0.16億元、2.32億元。
2018年4月,公司財務造假案被證監部門查處,投資者對公司提請訴訟的消息就甚囂塵上。當年底,公司對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的相關訴訟確認預計負債6610萬元。
到了2019年4月,公司收到773起訴訟通知,涉訴金額4.50億元。到了當年三季度末,狀況再度升級,已經有828名原告向法院提起訴訟,累計訴訟金額5.28億元。
截至2019年三季報末,法院已對其中802起案件進行一審判決,判決公司向原告賠償損失7047.55萬元,並承擔案件受理費90.44萬元,公司就相關訴訟事項累計計提預計負債7560萬元。
目前,已有322名原告向法院提起上訴。公司表示,在上述案件在審結之前,對公司利潤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
吃下30萬元頂格罰單後,公司董事長帥放文對外喊話將竭盡全力賠償損失,即使拿出全部身家也在所不惜。輿論雖然稍稍平息,爾康製藥這隻曾備受市場追捧的“白馬股”如隕星一般陷落,其經營狀況再難恢復。
而曾經的湖南首富帥放文,再也沒有出現在各大財富榜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