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小熊尋夢記:一個“新中國製造”的故事
格隆匯 01-02 08:11

作者:秦朔 

來源: 秦朔朋友圈

吳曉波對2020年的信心之一,是“新中國製造時代”的到來。他給出的公式是:新中國製造=(高品質+核心技術)×圈層消費。新制造的具體特徵包括新人羣、新需求、新設計,以及“顏價比”(顏值/價格)。

12月初,我在“中國家電之都”順德,就曾調研過這麼一家有着高顏價比的“新中國製造”的代表。企業主營小家電,名叫小熊電器(002959.SZ),創始人是70後的理工男李一峯。

調研前我沒有聽説過這個企業,但妻子和女兒説:“我們家就有好幾個小熊電器。”我做了點功課,才發現小熊電器的小家電,無論酸奶機、電動打蛋器、煮蛋器,還是電燉鍋、多士爐、電熱飯盒等等,過去三年在天貓商城的同類產品中銷量均位居第一。小熊電器的產品在市場上有極高辨識度,體積小巧,外形卡通討喜,價格親民,使用方便,備受年輕人喜歡,被譽為“國民創意小家電”

我看了小熊的工廠,和李一峯做了深入交流。他讓我想起上世紀90年代叱吒風雲的段永平。他們都是工科出身,都在江西長大,都到廣東創業,都高度重視消費者體驗,都把做出好產品當作本分。段永平創造的第一個品牌叫小霸王,李一峯創造的品牌叫小熊電器——2006年創立,2019年在深交所上市。

只不過和段永平相比,李一峯更顯低調,研發工程師的形象更典型。

1993年7月,李一峯從哈爾濱工業大學本科畢業,到廣州一家電器公司當技術員。幹到1995年4月,跳槽到汕頭一家貿易公司,剛巧公司想轉向實業,參考日本和歐洲的小家電進行生產,李一峯就成了最早幾個建工廠、做產品的人之一。

這一做就是10年。他經歷了從零開始做製造業的全過程,從工程師起步,負責過品質管理、技術、研發、流程和體系,一開始做熱水壺,後來做燉盅。因潮州一帶有陶瓷產業支撐,所以做了陶瓷類燉盅,在當時算是頗為創新。

2004年底,遇到職業天花板的李一峯離開汕頭,白手起家,準備創業。他在汕頭工資不高,當到副總的年薪還房貸後也剩不了多少。

李一峯先到深圳,用幾個月研發了第一款產品——酸奶機,也申請了專利,然後到廣州,廣州創業成本更低,而且離珠三角的家電製造產業帶更近。

為什麼要做酸奶機?一是有同學在賣酸奶,説這個市場正在高成長,但食品安全問題也比較突出;二是市面上的酸奶機幾百元一台,但做得都很不到位,市場也沒有做起來。作為技術出身的創業者,李一峯看到酸奶機有巨大改良空間,且產品研發原理不復雜,投入不大,毛利水平還比較高,這都很適合他這樣的“知識資本強,財務資本弱”的人。更重要的是,儘管市場上已有一些海外進口的酸奶機,但不是主流產品,只有少數喜歡嘗新的“非主流用户”會注意。對這種“非主流用户的非主流產品”,大企業一般不會進入,就給創業者留出了空間。

李一峯説:“當時身邊的朋友都覺得好奇怪,説你這個產品誰要呢?其實也沒有太多選擇,如果當時資金更充分,我可能會做一些常規產品,如電水壺、電磁爐,市場比較成熟,但是需要大資金運作。

李一峯選擇了酸奶機這個在當時非常小眾、細分的市場。他註冊了商標,企業命名為小熊電器。但他沒錢做推廣,所以也給別的品牌代工,以積累資金。

“當時只要能銷售出去,什麼渠道都可以,不一定要自己做品牌,第一位的還是活下來。

2005年,廣州珠江南岸赤崗一間出租屋裏,小熊做出了第一批酸奶機。

“我們當時開好了模具,打算在南海找一個工廠生產。談的時候,他們生意不太好,很清閒,就接了訂單。等我們把物料準備好,他們又忙了,不做了。沒辦法,就把物料拉到出租屋,找了幾個臨時工,一邊裝一邊賣,今天裝幾十台,明天再裝幾十台。最初的2000台酸奶機就是這樣做出來的。

機器做好了,怎麼賣呢?他們去超市演示,但成本太高,也請不起促銷員。

陰差陽錯,無心插柳,小熊電器走進了互聯網。

一是加入阿里巴巴的B2B工具“誠信通”,花幾千塊錢(年費)在網上擺個攤位,發佈產品信息,以吸引商家的關注。

二是充分利用百度搜索。只要在網上多發和酸奶機有關的信息,就有可能被搜到,把信息擴散出去。

這兩種低成本的品牌傳播渠道,給小熊帶來了第一批客户。比如“微波爐之王”格蘭仕就是從“誠信通”上看到消息,找到小熊,下了一張10萬台的訂單,用酸奶機做微波爐的禮品,而且是用小熊電器的品牌。格蘭仕訂單對小熊電器還有一個特別意義,因為格蘭仕微波爐都是在主流賣場賣的,一些線下銷售商因此知道了這個品牌,開始進貨,雖然不多,一年幾十萬元,但對初創的小熊電器來説也是一種鼓舞。

2006年3月,小熊電器公司正式成立。此後兩年代工一直佔小熊業務的70%左右,直到2008年小熊全面發力線上銷售,自主品牌在網上走紅。

今天看小熊電器,其基本邏輯是這樣的:

一開始,是非主流的小家電產品和當時還是非主流渠道的電商相結合,小巧好用、惠而不貴的細分產品在電商平台上和年輕的消費者相結合;

隨着移動互聯網的到來以及移動支付的普及,非主流產品慢慢變成符合“顏價比”時尚生活特徵的新主流產品,在線網購的年輕人也從小眾慢慢變成大眾。

作為國民創意小家電,在小家電這個市場上,小熊電器擁有龐大的用户羣,其中25歲到35歲的佔70%。小巧好用的產品,與伴隨而來的輕鬆、愉悦、可分享的生活,在年輕用户心裏紮下了根。

李一峯説:“現在很多人談創業,總是説機會越來越少,成本越來越高。其實,創業是可以在縫隙與草根裏,用低成本方法開始的。重要的不在於投入大小,還是在於你的思路,就像一顆種子,如果它本身有生命力,放在哪裏都能長出來。如果種子不行,再多錢,再肥沃的土壤,也發不起來。

李一峯説的好種子,就是讓消費者心動的好產品。

小熊電器第一款酸奶機賣了接近300萬台,現已停產,但市面上的仿品還在賣。這款經典產品奠定了小熊電器的產品氣質。

李一峯説:“我創業前就是負責研發的,所以創業後的第一個產品,自己最專注,完全是一個人設計完成。大學我是學電氣的,不是學機械的,所以畫機械圖不是特別贊。但為了開發這個產品,我臨時去學三維畫圖,一邊學一邊畫產品。由於畫圖水平不是很高,所以我考慮要用最簡單的特徵實現產品的構圖。第一款酸奶機,是用一個圓加一個橢圓構建整個產品。因為簡潔,沒有多餘的東西,大家反而覺得很耐看。這種簡約的設計特徵,也讓整個生產、工藝包括模具都變得簡單。好產品往往是做減法的。

除了設計,小熊也很重視材質。酸奶機起初用塑料,很快就採用食品級不鏽鋼,再後面用玻璃,然後用陶瓷。

酸奶機的使用形式,也從最初一個大罐子到一杯一杯小分杯組合。因為從消費者那裏發現,他們做了酸奶後,並不是獨自享用,而是會多做一些給別人分享,會帶在包裏拿到辦公室讓同事喝。所以小熊酸奶機就做了套裝,裏面有大罐子也有可密封的小杯子。

消費人羣越是細分,贏得消費者的維度就越是多樣。在很長一段時間,李一峯獲得信息的主要方式,是在經銷商的淘寶店頁面看用户評價,幾乎每個評價都看。他覺得,淘寶讓消費者和用户的話語權大大提高了。傳統商業中,用户是被動的,線下襬什麼消費者買什麼,而產品擺放空間很有限。

“如果沒有電商,酸奶機可能無從呈現。不是説消費者沒有新需求,是新產品沒有辦法接觸到消費者。過去的消費是由年齡比較大的消費者決定的,他們習慣什麼,商場裏就擺什麼。而電商興起後,把更多的可能性展示出來,一開始可能很少人選擇,但這些產品是面向未來的。因為年輕人不喜歡常規的大眾品位,希望選擇千人千面的新東西,體現自己的細分需求和主張,這又倒逼新產品不斷改進、更新,沿着個性化、多元化的方向迭代。”李一峯説。

在2009年,除了發展了一批在網上銷售的“網絡經銷商”,小熊電器還做了一個重要選擇,就是和阿里媽媽(阿里的廣告投放平台)深度合作,提高品牌知名度。第一年籤的合同是100萬元,阿里媽媽系統地去推廣小熊品牌。當時的100萬可能相當於今天的5000萬甚至1個億。隨着小熊電器在網上越來越出名,對經銷商也是很大的支持。

在線上走紅後,小熊電器開始構建線上銷售為主、線下銷售為輔的全渠道整合運營系統,以及多觸點、全鏈路的品牌體驗圈。小熊的立體式品牌體驗、內容創新、社羣與會員運營等等,也在行業裏成為標杆。

李一峯並不滿足於做一個淘品牌。他要做高價值的創新品牌。所以在2010年,小熊電器開始建設自己的工廠,而之前都是租用別人的場地。

目前小熊電器已有5個工廠,自主研發和自主生產。產品線包括廚房小家電、生活小家電、個護母嬰小家電三大系列,鍋煲類、電熱類、壺類、西式類、電動類、生活電器類、個護母嬰類七個品類,30多個細分品類,超過400個產品。

2019年6月,小熊電器在順德的智能小家電製造基地奠基動工,總投資3億元,建築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9月成功上市募集到9.37億元資金,會全部用於三個新的生產基地建設,以及研發中心和信息化項目的推進。

強大的生產能力,為小熊電器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李一峯看來,“建工廠是為了確保產品力。產品力的關鍵是品質,同時也包括成本把控、反應速度、生產效率。高效率和智能化的工廠,是顧客價值的關鍵性支撐。

小熊電器的多品類快速發展,表明中國市場正在發生一些新變化,比如原創產品會越來越多。中國的用户羣體規模巨大,同時又是高差異的,東西南北,城市鄉村,廣東要蒸腸粉的腸粉機,煲湯的電燉盅,北方的消費者則要煎烙餅的電餅鐺。任何一個細分市場都足以支撐一個新產業或新品類,產品豐富度越來越高,靠模仿國外已經完全不行了。中國市場的動能切換也很快,幾年前是都市白領引領消費,現在切換到了小鎮青年,小家電向小鎮下沉的速度非常快。

李一峯認為,小熊電器很幸運的是,和年輕一代網生消費羣實現了“同頻共振”。年輕消費羣體基礎大,家庭結構小型化,喜歡小巧好用的新產品。對這一細分趨勢,企業不能改變,只能順應。生產一個產品賣給所有人的時代早已不復存在,消費需求的多元化、個性化、細分化是所有企業都會面臨的挑戰,“所以未來的生產一定是在規模化、定製化、柔性化之間尋找平衡,以快速滿足多頻率、多樣化的生產要求。在這方面,大企業很難做得過新企業,因為大企業有規模優勢,但不具備靈活彈性生產和快速切換的優勢。

作為網生化新興企業,小熊電器天生有着數字化基因,在生產組織上將消費者訂單和零部件全面貫通,以實現更高的柔性,“最終讓用户在特定場景中能感知到,同樣的場景,我們對用户的體察會更好,做得會更深、更完善”。

和我經常調研的營收幾千億、幾百億的企業相比,小熊電器還很小,但它的增長很快。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7.21億元,同比增長30.5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8億元,同比增長40.52%。

如同當年的冰箱、空調、洗衣機和彩電,小家電、廚電等正在成為年輕人的剛需,推動市場高增長。

作為小家電市場上的“國民品牌”,一個“新中國製造”的樣板,小熊能給我們什麼啟發呢?

老子説:“立乎其大,則其小者不可奪也。”小熊給我的最大啟發是:小中有大,創新才有未來。立乎其小,創新驅動,則其大者不可奪也。

小熊一直專注於做“小”,小家電,細分市場,細分場景,做細節,小而美,小而精。成熟的大企業因為有成熟的大市場可以依賴,往往忽略這些小地方,也照顧不到消費者的小需求。可是消費者是敏感的,他們會從小看大,對那些在乎他們的小體驗的產品,產生好感,並且持續地對產品提出小建議,形成一個參與式創新和DIY(do it yourself)的小循環。

當小熊電器這樣的企業,通過在“小”上的專注與努力,贏得了消費者的喜歡和信賴,並和消費者交互共生,就能不斷延伸品類,細分再細分;不斷迭代產品,豐富再豐富,升級再升級。在物聯網時代,小熊通過數據積累和驅動,將越做越寬。這是從小到大的第一條路徑。

小熊電器今天是一個小家電企業,但隨着全品類戰略的深入,為了更好覆蓋用户羣體、滿足用户需求,將來它也有可能進入其他家電產業相關的上下游領域。這是從小到大的第二條路徑。

最後,有中國的人口和市場支持,“小”市場也可以做出規模經濟,做出好品牌。當基於中國市場的競爭能力形成後,就可以輸出到海外。小熊電器已經開始進軍東南亞,這裏有不少人口大國。這是從小到大的第三條路徑。

李一峯告訴我,他對於小熊能夠做多大,並不是那麼在意。他最在意的還是消費者信任。小熊電器要更加努力地創造更豐富、更多維度的“樣式”(比如材料、設計、功能、場景、成本),服務不同圈層的消費者,讓每一類消費者都感到自己與眾不同,被重視,被滿足。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把製造變成服務”的新生態。站在消費者立場,“細分”和“多樣”的產品組合,是他們最滿意的結果。

李一峯還認為,時代在變化,未來成功的企業應該是多維、多元、靈活、開放、敏捷的,是能夠吸納更多資源的企業。原先那些封閉的、單一性的、規模體量很大的企業,反而會比較危險。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小熊電器是小家電企業,也可以説是“互聯網+製造”的實業型品牌,還可以説是新消費、新文化企業,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小熊電器從不為大而大,但當它堅持深耕消費者細分需求並不斷創新時,它在自自然然地壯大。

和李一峯交流的最後,我問:“你的標杆是飛利浦嗎?

他回答:“飛利浦在轉型,家電的資產方面一塊一塊在賣,轉向健康、醫療等等。在市場上,國內的品牌正在強化。這對小熊也是一個戰略性機會。

對產品高度專注的李一峯,平時能不應酬就不應酬,早上8點多到公司,晚上大概9點離開。

“過去的中國製造,只是強調價廉。創新、設計美學、智能水平都比較匱乏。新制造是個性化、智能化、和消費者高度互動、在設計上有獨特風格和風尚的製造,小熊要走的路還很長,一切才剛剛開始。”這個質樸的科技型企業家説。

調研之後的一個月,小熊電器作為“新中國製造”和“顏價比”的典範,登上了2019吳曉波年終秀舞台,這是小熊電器背後千萬個細分市場的高光時刻,也折射出“小”與“新”相乘的時候,就會創造出不小的奇蹟。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