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美国国债市场遭遇大规模抛售,基准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跃升19个基点至4.18%,创下自2022年9月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与此同时,30年期国债收益率猛增21个基点,创下自2020年3月以来的最大涨幅。更令人担忧的是,抛售情绪在周二持续蔓延,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进一步攀升至4.29%,单日上涨13个基点,自4月4日以来累计上升42个基点。
本轮抛售的主要导火索是美国财政部一场表现疲弱的三年期国债拍卖。本次拍卖规模为580亿美元,其吸引力创下2023年以来新低。交易商认购比例高达20.7%,为2023年12月以来最高,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和海外买家的兴趣显著下降。这一结果无疑加剧了市场对外国投资者可能正在撤出美债市场的担忧。
尽管引发美债大跌的因素可能多种多样,例如三年期国债需求疲软,以及围绕国债掉期利差交易的仓位调整,但更深层的一个关键原因似乎是“基差交易”头寸的大规模平仓,这也暴露出美国国债市场内部潜藏的不稳定因素。
简而言之,这是一种利用高杠杆操作的对冲基金策略,其核心在于捕捉国债现货与期货之间微小的价差获利。由于国债期货通常以高于现货国债的价格交易,也就是存在一定溢价,这为套利提供了空间。对冲基金会卖空国债期货的同时买入现货国债,构建对冲头寸,从而赚取几乎无风险的几个基点利差。
虽然这类微利交易在其他市场上可能并不值得大规模投入,但由于美国国债的高安全性和流动性,使得基金可以反复加杠杆操作,从而放大收益。值得注意的是,基差交易的杠杆倍数往往很高,但具体水准并不透明。
问题在于,一旦国债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期货和回购市场往往会要求追加保证金。如果对冲基金无法及时补足所需的抵押品,借贷方可能会强行处置其抵押的国债,这反过来会推动市场进一步下跌,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