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恒指2023年累挫近14% 科指累跌近9%
恒指于去年累跌3,616点或逾15%后,今年呈先升后跌及持续「寻底」走势。年初憧憬中国重启经济及复常、本港及内地恢复免检疫通关下,恒指至今年1月27日曾创上半年高位22,700点,较去年底收市位计一度累积升幅逾2,900点或14%。不过,美国通胀持续高企,美联储局相继于2月、3月、5月及7月各加息25个基点,令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高企于5.25厘至5.5厘水平,兼且市场关注中美关系紧张、人民币及内地经济复苏转弱。
恒指2023年以来累跌2,734点或13.8%;国指全年累跌936点或14%;恒生科指全年更累挫累跌364点或8.8%。而恒指连跌四年,累跌11,142点或39.5%。
恒指2023年每季度日均成交额按季持续转弱,从今年首季及第二季日均成交额各1,278亿及1,028亿元,第三季跌穿一千亿元水平至984亿元,10月至12月日均成交额各为788亿元、956亿元及984亿元。
【一月冲高位 二月急回吐】
年初中国气球出现在美国领空引发疑气球风波,中美关系转趋紧张,恒指2月份累跌2,056点或9%,以点数计已几近全数蒸发1月份累升2,060点,面对美国通胀再度升温,联储局加息周期势延长,令港股回吐。3月股市震荡,美矽谷银行突月初关闭掀金融恐慌,瑞银以30亿瑞郎收购瑞信,瑞士金融机构同时将瑞信的160亿瑞郎额外一级资本(AT1)债券面值撇账至零,一度引起市场忧虑,恒指首季累跌618点或3.1%。
4月初内地公布首季GDP增长4.5%,好过市场预期,不过从5月公布4月「三头马车」经济数据显示,内地楼市销售及消费转弱,差过市场预期。投资者关注欧美地区外部需求承压,中美关系紧张等因素。恒指第二季累跌1,483点或逾7%,恒生科指第二季累跌392点或9.1%。
【美息续高企 内地复苏弱】
踏入第三季,港股受到美息持续高企及内地经济面临挑战的夹击下,港股日均成交额已回落至逾900亿至1,000亿元水平,9月底美汇指数攀升至106水平,香港银行同业隔夜拆息攀升,第三季恒指累跌1,106点或5.85%。
内地10月官方制造业PMI跌至49.5逊预期再陷收缩水平,投资者忧虑美息或会长处高企,加上以巴局势紧张。虽然「国家队」中央汇金于同月增持四大国有商银A股,又增发1万亿元人民币国债支持灾后重建等工作,但无助投资者入市信心。此外,内房销售数据持续疲弱,市场对民营内房信贷违约危机的忧虑挥之不去,恒指于12月初接连失守万七及一度跌穿万六关水平,于12月11日一度跌穿万六关水平(曾低见15,972点,较去年年底曾累跌3,809点或19.3%)。
12月中旬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第三次连续暂停加息,公开市场委员会预测中位数显示2024年将减息75个点子至4.6厘,在明年美国减息憧下,港股随外围略为回升,而恒指今年第四季以来累跌762点或4.3%,恒生科指四季累跌156点或4%。(ta/w/t)
~
关注uSMART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