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天风宏观宋雪涛 作者:宋雪涛 孙永乐
今年以来,消费持续改善,社零增速整体回升的同时,不同类别的消费品走势分化。社零整体呈现为——服务消费强、商品消费弱。其中,商品消费又呈现出——出行和必需消费强、汽车和其他可选消费持续修复、地产消费持续偏弱。
年初以来随着线下消费场景修复,出行相关消费增速持续位于高位,这表明今年居民的消费意愿并不弱。低于疫情前(2017-2019年)均值2.9个百分点。
1)1-10月包含餐饮的居民出行消费两年复合同比增速为6.2%,明显高于社零3.7%的两年复合增速。
2)今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交通通信支出同比增长16.4%和11.3%,明显高于9.2%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3)10月出行消费整体依然维持高位,但受8、9月份暑期出行消费的透支影响,增速小幅回落,这类似于年初居民报复性的出行消费复苏透支了二季度相关消费。另外,今年中秋国庆假期的前两天在9月,对10月出行消费的环比增速和两年复合增速也有影响。
4)考虑到积压的居民出行消费意愿已经经过了多轮释放(五一、暑假、十一等),后续出行类消费增速可能较难明显超过当前水平。
从历史数据来看,商品房销售小幅领先于地产相关消费,因此今年地产相关消费疲弱明显是受到了2021年下半年以来商品房销售持续下行的影响。低于疫情前(2017-2019年)均值10.9个百分点。
1)今年1-10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7.8%,地产销售尚未见底。这也导致地产相关消费持续回落且未见明显企稳,并拖累了今年整体商品消费增速。
2)地产消费在居民消费里的比重进一步下降。今年1-10月,家具等地产相关消费占社零比重从2017年高点10%以上已经回落至7%。而过去和地产紧密相关的汽车消费现在已经独立于地产持续走高。
今年以来在政策发力、厂商主动降价、居民出行需求提高等因素的作用下,居民购车需求持续回暖,汽车零售累计两年复合同比增速从年初的-3%持续提升至10月的3%。
1)30万以上高端车型的销售增速明显高于普通车型。高端车类似于商品房里的改善型住房,对应了高收入群体的换购需求,而高收入群体是过去几年中真正积攒了“超额储蓄”的人群,这也让今年高端车的销售增速可以从年初以来就保持高位。1-10月30万以上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30%,大幅高于3.2%的乘用车总增速。
2)普通车和居民的消费能力直接相关,今年居民消费能力的恢复是一个渐进式过程,上半年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还明显低于疫情前水平,三季度平均消费倾向69.8%已经高于疫情前(2017-2019年)2.4个百分点。所以普通车型的销售增速年初时还位于低位,到了下半年已经明显回升,30万以下车型累计同比增速从今年3月的-16.9%回升至10月的7.3%。
今年可选消费复苏缓慢既体现了年初居民消费能力的不足,又反映出居民消费能力在资产负债表修复之后正在逐渐改善。
1)相比于出行相关消费(如餐饮等),今年以手机为代表的可选类商品消费修复进度明显偏慢,但韧性较强。如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累计同比增速从年初的-8.2%持续回升至10月的5.2%,两年复合增速从-1.9%回升至2.1%。
2)可选消费的缓慢修复或表明伴随着居民收入端的持续企稳,提前还债意愿的回落,居民部门的消费能力正在逐渐修复(详见《居民消费能力修复的几大证据》)。消费的复苏也正在从餐饮等服务消费向更广泛的商品类别上蔓延。
3)但是相比疫情前,目前可选商品消费增速依旧低于2017-2019年均值增速5.3个百分点,差距仅次于地产类消费。说明尽管当前居民消费能力相比今年上半年有所修复,但是相比疫情前还是有明显受损。
当前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速已经超过了实际GDP增速,资产负债表受损也得到了一定的修复,消费倾向也回归正常,但是收入增速低于疫情前的部分可能难以逆转。
4)继续关注可选类消费的修复。虽然可选消费近期增速回暖,但相比于2017-2019年均值差距依旧较大,居民消费能力还有进一步修复空间。消费的边际增量可能出现在中低端的可选消费品上,以手机等为代表的可选消费品还有修复空间。
1)在居民各类消费中,必需消费如粮油食品、中西药品等都是刚性支出,受外部扰动较小,即使在2022年粮油食品也依旧实现了8.7%的增速。
2)今年1-10月必需消费两年复合增速6.5%,在各项消费中位居第一,距离疫情前(2017-2019年)的差距较小,也没有明显的透支效应,所以当前必需消费的增速基本上代表了疫后经济正常化的增速水平。
风险提示
居民消费低于预期,居民收入不及预期,地产对消费拖累
注:本文来自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五类消费的不同复苏状态》,报吿分析师:宋雪涛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1110517090003,孙永乐 SAC执业证书编号: S1110523010001
本资料为格隆汇经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未经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方法修改、翻版、分发、转载、复制、发表、许可或仿制本资料内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料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资料授权发布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本平台不是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吿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吿为准。本资料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吿当日或发布本资料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吿。本资料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