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市场有所震荡
来源:宇观策略
12月A股主要指数出现分化,消费板块相对占优。12月(截至12月28日),A股主要指数有所分化,上证50小幅上涨,累计上涨了1.2%,而中证1000表现最差,下跌了4.9%,其他主要指数中,沪深300、中证500及创业板指分别上涨了0.5%、-4.8%和-0.3%。行业方面,12月各行业也分化明显,其中,食品饮料、美容护理、社会服务表现相对较好,而煤炭、房地产、建筑装饰等行业的表现较差。
政策持续发力,12月港股持续复苏。政策利好与疫情扰动在月末形成阶段性博弈,港股在月末保持震荡。截至12月28日,恒生科技、恒生香港35、恒生指数、恒生综指、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幅分别为10.91%、8.65%、7.00%、6.80%和6.25%。
港股当前拐点已至,随着经济复苏政策的逐步落实和中长期疫情风险的边际缓和,市场有望持续回暖。从短期来看,疫情扰动对投资者的情绪影响和基本面的负面作用仍在持续,基本面筑底的时间或将稍有延长。但一系列持续推进的经济复苏政策使得市场对经济形成了较强的复苏预期。结合海外开放经验,新增社会面感染者可能在1、2个月内出现回落,同时对医疗资源、药品的需求也将缓和,居民短期内的恐慌情绪将会逐渐平复,港股市场的逻辑也将回归盈利本身。而随着复苏政策的推进,基本面数据预期出现好转,届时企业的盈利和景气度回暖将带动港股市场真正进入上行通道。整体来看,我们认为随着疫情改善和基本面回暖港股长期将持续复苏,而短期内可能维持震荡,投资者迎来积极配置的窗口布局期。
退市风险继续化解,平台经济利好不断落实。自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后,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提升平台企业金融活动常态化监管水平。针对失业率问题,会议同样明确平台经济企业在吸纳青年就业方向发挥着重要作用,强调要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为未来保就业工作打下基础。12月21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会议,会上明确对平台企业的监管政策,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针对中美审计问题,会上明确要推动形成中美审计监管常态化合作机制,营造更加稳定、可预期的国际监管合作环境,推动企业境外上市制度改革落地实施,加快平台企业境外上市「绿灯」案例落地。
因此结合历史表现和景气程度,港股配置方向上建议关注:1)受益于防疫政策优化的食品饮料、旅游及博彩股。2)受益于经济稳健修复同时估值处于低位的医药行业及互联网行业。
2023年传统意义上的「春季躁动」或将缺席。由于经济数据的同比改善可能仍然有待时日,明年一季度经济与盈利可能仍会面临边际压力。此外,近期利好政策频发已经带动市场出现较为明显的反弹,政策上的利好或已经在A股市场有了充分的反映。因此,明年一季度可能会是全年市场中较为平淡的一个阶段。
今年春节前市场或将维持震荡,但下行空间相对较小。基本面的偏弱,或将导致今年春节前市场整体保持震荡态势,但当前市场估值水平仍处低位,叠加近期外资恢复净流入,预计市场下行空间相对较小。
明年二季度之后,经济与盈利将开始进入到实际的改善进程之中,市场会有更好的机会。疫情防控政策逐步优化后,经济的修复会是渐进的。在明年二季度之后,无论是经济环比数据的景气回升,还是叠加同比的低基数效应,都会对于经济与企业盈利的修复更加有利,届时,市场将会迎来修复斜率的上行,进而也会使得市场拥有更好的表现。
明年医药消费板块业绩或将更具优势,股价表现也有望占优。从海外的情况来看,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消费通常会有明显的修复。因此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2023年我们很可能将看到国内消费的复苏,这也将带来消费板块业绩的显著提升,市场的风格可能也会逐步转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