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概况
上周(2022/10/17—2022/10/21,下同),主要宽基指数跌多涨少,科创50、中证1000和中证500表现靠前1.37%/0.40%/-0.28%,上证50表现靠后-3.77%。
行业来看,中信一级行业上涨及下跌行业个数比9/21,计算机、交通运输、国防军工和电子收益靠前,农林牧渔、建材、家电和食品饮料靠后。年初至今,煤炭32.64%领涨全市。
二、资金流向
上周ETF整体流入60亿元,ETF最新总规模10981.49亿元。ETF连续7周获得大量的资金流入,上周流入较多的是港股、QDII、消费类ETF。其中港股类ETF资金流入持续6周。
本周国内股票型ETF净流出-9亿元,宽基ETF资金回流-25.42亿元,资金布局港股资产热情高涨,医药类产品增幅同样靠前,酒类ETF获逆势加仓。
分结构来看:各类宽基ETF中,中证500(-11.34亿)和沪深300(-9.68亿)净流出靠前,上证50(+8.88亿)和科创50(+6.96亿)获增持;
行业类中,医药(-2.90亿)和信息技术(-2.75亿)收益靠前但遭减持,主要消费(+9.78亿)跌幅靠前但获资金积极布局,金融地产类产品资金继续回流(-2.73亿),其余变动不大;
主题方面,消费(+11.11亿)和光伏(+3.20亿)净买入居首;大类资产方面,港股市场产品获大幅净流入(+64.15亿),美股类产品份额上行(+5.57亿),黄金类(-4.57亿)遭持续减持。
三、基金涨跌幅情况
上周182只股票类ETF周内累计涨幅为正。具体来看,周内涨幅排名前十的股票类ETF产品,主要涉及科创信息技术、教育、医药、生物科技、中药类主题ETF。
对于上周表现较好的计算机板块,中庚基金认为,受益于资金的布局,同时市场也在寻找基本面向上、股价和估值在低位的板块,计算机符合这方面的要求。展望未来,仍看好计算机板块的结构性行情。
四、新发产品
2022年10月21日晚,证监会官网显示13家基金公司上报指数增强ETF产品。国内ETF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新品种也不断涌现,早在2019年华泰柏瑞、国泰等基金公司就已上报指数增强ETF产品,而在2021年11月首批5只指数增强ETF正式获批发行。本次指数增强ETF申请材料的正式接收表明国内指数增强ETF已从试点探索逐步转向深入推进阶段,投资者有望迎来面向中证1000、创业板指、科创50三大关键指数的场内指数增强投资工具。
此外,9月18日闪电获批的6只硬科技ETF将于10月26日同步上市。
对于硬科技ETF推出的意义和价值,另据基金分析人士认为,“硬科技”ETF均聚焦于芯片、新材料、机床等高精尖领域,三大产业都属于“卡脖子”行业,都是当前海外对中国封锁最为严重的行业,投资该类主题基金的本质逻辑是看好“国产替代”。此次该类型基金的发行上市,一方面将为投资者直接提供这些“硬科技”提供高效的投资工具,也将为拥有科技创新能力,走在技术前沿的科技企业提供赋能,助力我国高新优质公司的发展。另一方面,基金公司也想通过发行该类主题的公募基金,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后通过投资的方式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深市首批机床ETF将于10月26日上市,分别是华夏中证机床ETF和国泰中证机床ETF,共同跟踪中证机床指数。指数共有50只成分股,均为机床整机及其关键零部件制造和服务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