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場概況
上週(2022/10/17—2022/10/21,下同),主要寬基指數跌多漲少,科創50、中證1000和中證500表現靠前1.37%/0.40%/-0.28%,上證50表現靠後-3.77%。
行業來看,中信一級行業上漲及下跌行業個數比9/21,計算機、交通運輸、國防軍工和電子收益靠前,農林牧漁、建材、家電和食品飲料靠後。年初至今,煤炭32.64%領漲全市。
二、資金流向
上週ETF整體流入60億元,ETF最新總規模10981.49億元。ETF連續7周獲得大量的資金流入,上週流入較多的是港股、QDII、消費類ETF。其中港股類ETF資金流入持續6周。
本週國內股票型ETF淨流出-9億元,寬基ETF資金迴流-25.42億元,資金佈局港股資產熱情高漲,醫藥類產品增幅同樣靠前,酒類ETF獲逆勢加倉。
分結構來看:各類寬基ETF中,中證500(-11.34億)和滬深300(-9.68億)淨流出靠前,上證50(+8.88億)和科創50(+6.96億)獲增持;
行業類中,醫藥(-2.90億)和信息技術(-2.75億)收益靠前但遭減持,主要消費(+9.78億)跌幅靠前但獲資金積極佈局,金融地產類產品資金繼續迴流(-2.73億),其餘變動不大;
主題方面,消費(+11.11億)和光伏(+3.20億)淨買入居首;大類資產方面,港股市場產品獲大幅淨流入(+64.15億),美股類產品份額上行(+5.57億),黃金類(-4.57億)遭持續減持。
三、基金漲跌幅情況
上週182只股票類ETF周內累計漲幅為正。具體來看,周內漲幅排名前十的股票類ETF產品,主要涉及科創信息技術、教育、醫藥、生物科技、中藥類主題ETF。
對於上週表現較好的計算機板塊,中庚基金認為,受益於資金的佈局,同時市場也在尋找基本面向上、股價和估值在低位的板塊,計算機符合這方面的要求。展望未來,仍看好計算機板塊的結構性行情。
四、新發產品
2022年10月21日晚,證監會官網顯示13家基金公司上報指數增強ETF產品。國內ETF市場迅速發展的同時,新品種也不斷湧現,早在2019年華泰柏瑞、國泰等基金公司就已上報指數增強ETF產品,而在2021年11月首批5只指數增強ETF正式獲批發行。本次指數增強ETF申請材料的正式接收表明國內指數增強ETF已從試點探索逐步轉向深入推進階段,投資者有望迎來面向中證1000、創業板指、科創50三大關鍵指數的場內指數增強投資工具。
此外,9月18日閃電獲批的6只硬科技ETF將於10月26日同步上市。
對於硬科技ETF推出的意義和價值,另據基金分析人士認為,“硬科技”ETF均聚焦於芯片、新材料、機牀等高精尖領域,三大產業都屬於“卡脖子”行業,都是當前海外對中國封鎖最為嚴重的行業,投資該類主題基金的本質邏輯是看好“國產替代”。此次該類型基金的發行上市,一方面將為投資者直接提供這些“硬科技”提供高效的投資工具,也將為擁有科技創新能力,走在技術前沿的科技企業提供賦能,助力我國高新優質公司的發展。另一方面,基金公司也想通過發行該類主題的公募基金,從資本市場募集資金後通過投資的方式來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與此同時,深市首批機牀ETF將於10月26日上市,分別是華夏中證機牀ETF和國泰中證機牀ETF,共同跟蹤中證機牀指數。指數共有50只成分股,均為機牀整機及其關鍵零部件製造和服務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