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报拉开帷幕大幕,多家上市银行也纷纷披露业绩快报。
10月17日盘后,杭州银行、江苏银行发布的业绩预吿显示,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超30%。
杭州银行: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0.6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47%;实现归母净利润92.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82%。截至2022年9月末,其总资产1.5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43%;公司不良贷款率0.77%,较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583.67%,较上年末提高15.96个百分点。江苏银行:预计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46.81亿元到49.93亿元,同比增长30%到32%。
除这两家银行,另外有三家银行也纷纷交出成绩单。
苏农银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54亿元,同比增长6.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52亿元,同比增长20.62%;基本每股收益为0.69元/股,同比增长18.97%。成都银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2.46亿元,同比增长16.0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母净利润,下同)为67.52亿元,同比增长31.59%。常熟银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6.82亿元,同比增长18.62%;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20.79亿元,同比增长25.24%。
数据显示,这5家银行也是年内市场较为认可的银行。5家银行年内涨幅居银行板块前十,最高涨幅达37.55%(成都银行),最低的也涨超9%(苏农银行)。
值得关注的是,几家银行均保持了资产质量的稳定,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均有下调。
具体来看: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0.81%,较年初下降0.17个百分点;杭州银行不良贷款率0.77%,较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苏农银行不良贷款率0.94%,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创2012年以来最低水平;常熟银行不良贷款率0.78%,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且后三者的拨备均维持高水平,拨备覆盖率分别较上年末提高15.96个百分点至583.67%、较年初提升25个百分点至437.22%,以及较年初提升10.20个百分点至542.02%。
关于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问题,一直是监管重点关注的方向。
近年来,在相关部门持续整治金融乱象、深入推进改革化险的举措下,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已出现下降趋势,资产质量也保持稳中向好态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中小银行共处置不良资产6700亿元,同比多处置1640亿元;批准34家中小银行合并重组;经国务院金融委批准,分配了1874亿元专项债额度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8月12日,银保监会提出,为推动中小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提高风险抵御能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银保监会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认真研究相关支持政策,初步考虑选择在6个省份开展支持地方中小银行加快处置不良贷款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压实中小银行主体责任,做实资产质量分类,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进一步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华西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刘志平表示,9月信贷社融增量超预期、投放结构优化,反映企业的融资需求和经营动能都有边际改善。后续伴随四季度稳增长政策的加快落地显效,以及第三批专项债发行,宽信用进程将保持稳健。目前板块整体静态估值降仅0.53倍PB水平,具备较高安全边际,市场风险偏好降低时也提供一定防御属性,而融资结构和经济预期的改善有助于进一步打开银行估值修复空间。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则表示,当前,银行板块市净率估值及机构持仓比例均处于历史低位,安全边际凸显。覆盘来看,银行板块四季度往往表现相对较好,经常有估值切换行情,特别是12月份。进入四季度,前期明显回调的银行板块,或将迎来估值切换行情。银行经营分化较大,江浙优质银行处于“区域融资需求较好-贷款增速高-营收增速较高-信用成本下行-盈利增速更高”正循环之中,业绩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