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1.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人民币5.33亿元(同比+6.5%),1H22调整后净利润达人民币1.03亿元(同比增长4.7%)。考虑到2H22住院患者的恢复及7-8月消费眼科旺季,预计下半年公司收入将恢复快速增长,全年调整后净利润增速也有机会超15%。
2.分业务看,消费眼科服务1H22实现收入2.9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占1H22总收入的 55%),随着疫情缓解、屈光手术/视光服务收入逐渐爬坡以及不断开发标准化和个性化的患者服务,消费眼科服务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基础眼科服务1H22实现收入2.4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主要系白内障业务稳健、运营效率提升以及营销费用管理得当。
3.公司医院业务上半年实现收入4.95亿人民币(同比+7.4%),主因产品均价稳健上升,但患者就诊次数增速放缓。上半年公司三家主力医院收入都过亿,接近1.5亿。受到一定疫情影响,包头、呼市有不同时间关停。赤峰医院影响小,增速更高一些。从老医院看,最基本成长动力是门诊量还有20-30%增长,客户还在持续增长。另外就是新技术推动下,客单价在提升,新业务也刚开始起步,比如飞秒白内障。几家主力医院公司也在做新学科建设,有新诊疗团队建设。现在消费眼科渗透率也比较低,还有干眼门诊、眼部整形等新的发展空间。主力医院公司未来目标也是5亿以上,现在还远没有到天花板。
Q&A:
Q:暑期旺季的增长情况如何
旺季发展还是不错的,集团7-8月收入的增速在35%
Q:消费眼科增速高于基础眼科是什么原因
消费眼科快速增长是因为在爬坡阶段,起步比基础眼科要晚,渗透率还比较低。另外有一些新技术推动,特别是各种屈光手术的技术迭代和患者的认知,是刚进入增长期。上半年我们消费眼科里增速最快的是屈光业务、其次是近视防控,第三是小视光业务,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小视光业务增速在10%以下,屈光业务增速有15%,近视防控增速在10%以上,略低于屈光业务。
Q:基础眼科业务毛利率上升是什么原因
今年上半年毛利率上升有2个因素,第一是针对手术大夫治疗效率有提升计划,上半年是在试点医院落地,手术端人工成本有下降趋势,第二是上半年做了新一轮集团集中采购,供应链端的价格也有一定比例下降。长期看还是有比较大空间的,具体可以提升到多少要看几个因素,第一是价格,第二是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两个成本因素,第三是规模扩展。我们人工成本核心指标,是手术医生的日均手术量,现在是个位数,有的大夫在5例以下,是比较低的,我们看到国际比较好的眼科中心日均手术可以做到20例,这样看人效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原材料部分也有一定降本空间,最主要影响因素就是采购规模,也依赖于我们规模的持续提升。
Q:公司视光中心的建设规划
我们战略定位看,视光中心是和医院绝大部分是一体的,视光中心是院内布局的形式。下一步我们会调整建院规模,我们倾向于把医院作为布局形式,不太会大规模推独立的视光中心。政策一旦调整,我们也会调整医院的功能。我们愿景是做全国连锁的眼科医疗服务机构,近几年我们还是在重点区域去发展,获得比较高的覆盖和市场份额,运营效率才可以达到满意的目标,所以我们短期还是深耕战略区域。
Q:包头、呼市、赤峰三个核心医院的增长情况
上半年我们三家主力医院收入都过亿,接近1.5亿。受到一定疫情影响,包头、呼市有不同时间关停。赤峰医院影响小,增速更高一些。
Q:包头、呼市、赤峰三个核心医院的增长空间
我们上半年做战略规划时候做了分析,从老医院看,最基本成长动力是门诊量还是有20-30%增长,我们客户还在持续增长。因此我们判断还有比较好的增长空间。另外就是新技术推动下,我们客单价在提升,新业务也刚开始起步,比如飞秒白内障。这几家主力医院我们也在做新学科建设,有新诊疗团队建设。现在消费眼科渗透率也比较低,还有干眼门诊、眼部整形等新的发展空间。我们主力医院未来目标也是5亿以上,现在还远没有到天花板。
Q:呼市二院的医生分配和导流是怎么样的
我们呼市二院建院时候和老院就有明显差异,定位是高端目标客户群,在建设新院的前提是老院已经饱和 我们专家资源也支持建立一个高端服务新院,是定位纯自费的,不做医保项目,医生配置也都是至少副主任以上的,而且不仅是内蒙的医生,还包括北京、天津、杭州和上海的医生配置。它可以解决内蒙古相当一部分患者去北京、天津治疗的需求,他们在当地就可以约到北京、天津的眼科专家,设备配置也不会比北京低。现在看作为新开医院,每个月收入都可以过200万,七八月已经到300万,定位还是比较清晰的,也是在我们预期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