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
1.公司上半年實現收入人民幣5.33億元(同比+6.5%),1H22調整後淨利潤達人民幣1.03億元(同比增長4.7%)。考慮到2H22住院患者的恢復及7-8月消費眼科旺季,預計下半年公司收入將恢復快速增長,全年調整後淨利潤增速也有機會超15%。
2.分業務看,消費眼科服務1H22實現收入2.9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9%(佔1H22總收入的 55%),隨着疫情緩解、屈光手術/視光服務收入逐漸爬坡以及不斷開發標準化和個性化的患者服務,消費眼科服務預計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基礎眼科服務1H22實現收入2.4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主要系白內障業務穩健、運營效率提升以及營銷費用管理得當。
3.公司醫院業務上半年實現收入4.95億人民幣(同比+7.4%),主因產品均價穩健上升,但患者就診次數增速放緩。上半年公司三家主力醫院收入都過億,接近1.5億。受到一定疫情影響,包頭、呼市有不同時間關停。赤峯醫院影響小,增速更高一些。從老醫院看,最基本成長動力是門診量還有20-30%增長,客戶還在持續增長。另外就是新技術推動下,客單價在提升,新業務也剛開始起步,比如飛秒白內障。幾家主力醫院公司也在做新學科建設,有新診療團隊建設。現在消費眼科滲透率也比較低,還有乾眼門診、眼部整形等新的發展空間。主力醫院公司未來目標也是5億以上,現在還遠沒有到天花板。
Q&A:
Q:暑期旺季的增長情況如何
旺季發展還是不錯的,集團7-8月收入的增速在35%
Q:消費眼科增速高於基礎眼科是什麼原因
消費眼科快速增長是因爲在爬坡階段,起步比基礎眼科要晚,滲透率還比較低。另外有一些新技術推動,特別是各種屈光手術的技術迭代和患者的認知,是剛進入增長期。上半年我們消費眼科裏增速最快的是屈光業務、其次是近視防控,第三是小視光業務,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小視光業務增速在10%以下,屈光業務增速有15%,近視防控增速在10%以上,略低於屈光業務。
Q:基礎眼科業務毛利率上升是什麼原因
今年上半年毛利率上升有2個因素,第一是針對手術大夫治療效率有提升計劃,上半年是在試點醫院落地,手術端人工成本有下降趨勢,第二是上半年做了新一輪集團集中採購,供應鏈端的價格也有一定比例下降。長期看還是有比較大空間的,具體可以提升到多少要看幾個因素,第一是價格,第二是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兩個成本因素,第三是規模擴展。我們人工成本核心指標,是手術醫生的日均手術量,現在是個位數,有的大夫在5例以下,是比較低的,我們看到國際比較好的眼科中心日均手術可以做到20例,這樣看人效提升的空間還很大。原材料部分也有一定降本空間,最主要影響因素就是採購規模,也依賴於我們規模的持續提升。
Q:公司視光中心的建設規劃
我們戰略定位看,視光中心是和醫院絕大部分是一體的,視光中心是院內佈局的形式。下一步我們會調整建院規模,我們傾向於把醫院作爲佈局形式,不太會大規模推獨立的視光中心。政策一旦調整,我們也會調整醫院的功能。我們願景是做全國連鎖的眼科醫療服務機構,近幾年我們還是在重點區域去發展,獲得比較高的覆蓋和市場份額,運營效率纔可以達到滿意的目標,所以我們短期還是深耕戰略區域。
Q:包頭、呼市、赤峯三個核心醫院的增長情況
上半年我們三家主力醫院收入都過億,接近1.5億。受到一定疫情影響,包頭、呼市有不同時間關停。赤峯醫院影響小,增速更高一些。
Q:包頭、呼市、赤峯三個核心醫院的增長空間
我們上半年做戰略規劃時候做了分析,從老醫院看,最基本成長動力是門診量還是有20-30%增長,我們客戶還在持續增長。因此我們判斷還有比較好的增長空間。另外就是新技術推動下,我們客單價在提升,新業務也剛開始起步,比如飛秒白內障。這幾家主力醫院我們也在做新學科建設,有新診療團隊建設。現在消費眼科滲透率也比較低,還有乾眼門診、眼部整形等新的發展空間。我們主力醫院未來目標也是5億以上,現在還遠沒有到天花板。
Q:呼市二院的醫生分配和導流是怎麼樣的
我們呼市二院建院時候和老院就有明顯差異,定位是高端目標客戶羣,在建設新院的前提是老院已經飽和 我們專家資源也支持建立一個高端服務新院,是定位純自費的,不做醫保項目,醫生配置也都是至少副主任以上的,而且不僅是內蒙的醫生,還包括北京、天津、杭州和上海的醫生配置。它可以解決內蒙古相當一部分患者去北京、天津治療的需求,他們在當地就可以約到北京、天津的眼科專家,設備配置也不會比北京低。現在看作爲新開醫院,每個月收入都可以過200萬,七八月已經到300萬,定位還是比較清晰的,也是在我們預期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