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泓观卓见
作者:王涵、卓泓等
最近两个交易日海外呈现波动放大的特征:美股回调,10年期美债收益率站上3%,美元指数再次升至109以上,欧元兑美元则跌破平价至0.99。我们自年初以来持续提示,海外市场会持续处在「衰退」和「紧缩」交易的替换中。而当下,大类资产的钟摆从「衰退交易」重回「紧缩交易」的转折点,或正在到来。
6月中旬联储议息会议加息75bp落地以来,美国股债市场都开始出现情绪修复: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3.5%一路回调至2.5%,标普500指数则从底部反弹了近20%至5月初左右的水平。
股债双涨的格局,定价的本质是流动性宽松——尤其在经济数据显著转弱后,市场开始定价联储不久将出手应对衰退。
然而,事情自8月初以来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出现转折的是美债:8月1日迄今,10年期美债利率自底部的2.5%升至3%,2年期美债利率则从2.9%升至3.3%;然后美元也开始反弹:8月12日迄今,美元指数从105左右升破109,这使得前期上涨的伦铜、伦锌等工业金属以及黄金都受到了一定压制;8月15日迄今,美股也开始呈现高位回落的迹象,且结构上来看,成长股的修复似乎告一段落。
不可忽视的是,美国就业的强劲,似乎并未刻画「衰退」图景;
市场对联储加息预期是非常「纠结」的,整体走了一个「W形」;
但资产价格(尤其是美股)似乎对一些支持紧缩的负面信号「视而不见」。
1)宏观数据「左右互博」,判断联储路径的几条逻辑:
整体通胀预期6月见顶,但供给端不确定性仍存;
美国经济下行是大概率事件,因而联储最终转向也是大概率事件;
但当前可能还没到联储态度转折的绝对拐点:其一通胀仍在高平台,就业比GDP可能更为重要;其二政治和联储独立性,政策的重心仍在通胀而非衰退。
2)重读联储近期信号,实际是对前期过于乐观市场的一种「纠偏」。
7月FOMC纪要及近期美联储官员频繁的鹰派放风,都在纠正市场此前对其态度过于乐观的解读;
市场近期的调整也是在逐步和再审视这一信号:美股在中报季接近尾声、8月19日美股期权大量到期之后波动放大,甚至提前定价鲍威尔在本周五JacksonHole全球央行年会上可能偏鹰的发言。
联储放弃前瞻指引,其实在等待的是来自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信号。
后续需要关注的时间点,可能依次是本周五(8月26日)联储主席鲍威尔在JacksonHole全球央行年会上的发言、下周五(9月2日)的非农数据和9月13日的美国CPI数据。
风险提示:通胀持续性超预期,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