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1.公司目前账面上拥有200多亿现金,BD进展迅速,在去年至今Biotech估值低迷的背景下,积极开展收并购Biotech或其具体产品;TDI01尘肺获批临床,美国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1月25日国内桥接试验获批临床,4月开始入组给药,3月3日尘肺适应症获批临床,有望填补职业病领域空白;同时亿一生物也将F-627长效G-CSF中国商业化权益独家授权给公司。
2.创新药研发上,3个创新药已上市,2个创新药已报产,57个创新药处于不同临床阶段,60多个候选创新药处于临床前阶段,13个自主研发,6个海外临床。2021年研发投入总额达到38.2亿元,同比增加34.5%(占收入比14.2%),21年创新药与生物药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0%,投入金额同比增加64.7%,肿瘤领域研发投入达到75%,投入金额同比增加71.2%,近5年研发投入和占比逐年上升,集团加速向创新型企业转型,预计未来10年将有10-12个创新药上市。
3.公司认为集采的影响总体上正面贡献大于负面作用。从集采中选情况来看,公司品种在前五批占比34%,第六批胰岛素专项集采对公司并无影响,第七批集采中公司12个品种中了9个。从营收来看,公司营收2021年实现营收42亿元,同比增长13.6%;调整归母净利润实现29.3亿元,同比增长26.6%;
Q&A:
Q:集采对公司的影响
集采对于公司的影响,总体而言,正面贡献大于负面作用。1)从营收来看,公司营收2021年实现营收42亿元,同比增长13.6%;调整归母净利润实现29.3亿元,同比增长26.6%;2)从集采中选情况来看,公司品种在前五批占比34%,第六批胰岛素专项集采对公司并无影响,第七批集采中公司12个品种中了9个。
Q:公司在创新药研发方面的具体进展
公司主营业务在2020年由肝病领域转为抗肿瘤药物研发:
1)从产品平台来看,公司主要拥有以下产品平台:安罗替尼以及PD-1,其中PD-1覆盖10个适应症左右;
2)从具体疾病领域来看,公司创新药研发覆盖的疾病领域包括肝病、肿瘤、骨骼、呼吸、麻醉、泌尿等等。抗肿瘤领域:安罗替尼已申报了甲状腺分化癌适应症,同时派安普利单抗申报了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鼻咽癌适应症,2022年都有望获批新的适应症;肝病领域:创新药天晴甘美,成为国家医保局支付改革试点产品,取消医保报销限制;心脑血管领域:2021年,获批产品天依宁、欣速安、盐酸考来维仑片(FDAANDA)骨科领域:2022年泰博维(阿达木单抗)已获批上市;呼吸领域:首仿上市的天晴速畅,在第五批集采中中标;2022年天晴速信(吸入用氯醋甲胆碱),中国唯一获批用于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激发剂,将改变哮喘诊疗的临床实践;其他:天韵(注射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艾速平(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为抗感染及消化系统的重磅产品。
3)从获批品种数来看,2019-2021年获批的品种数依次是:26、29、33。预计未来十年公司将有10-12个创新药上市,单抗、双抗等新技术或是公司未来重点布局的方向。
Q:公司BD的进展?
1)TDI01尘肺获批临床,美国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1月25日国内桥接试验获批临床,4月开始入组给药,3月3日尘肺适应症获批临床,有望填补职业病领域空白;
2)亿一生物将新型生物药F-627(艾贝格司亭α,长效G-CSF)的中国商业化权益独家授权给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Q:公司收购F-star之后是如何与母公司产生协同作用的?公司后续BD进程如何?
A:首先,收购F-star之后,对于F-star旗下品种,在国内自己参与运作;其次,是获得了F-star旗下的几十位科学家,增强了公司人才优势,并且对于公司后续国际化以及创新药研发转型有重要作用。公司账面上拥有200多亿现金,后续将根据公司情况持续推进BD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