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股重要指数均下跌,科创50(跌5.7%)、创业板指(跌3.6%)和深证成指(跌2.2%)领跌,上证指数跌0.9%,上证50跌0.6%,沪深300跌1.1%,中小100跌2.1%。市场日均成交额接近0.94万亿元,与节前一周基本持平。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出65.6亿元,深市流出相对较多。风格方面,低估值风格表现相对强劲,成长风格明显走弱。行业方面,稳增长预期相关的建筑、钢铁和建材等板块继续领涨;农林牧渔跌幅最大,电子和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制造成长也表现不佳。
后市市场将如何演绎?且看最新十大券商策略汇总。
1. 中信证券:把握贯穿二三季度的中期修复行情
中信证券认为,A股的主要驱动已从情绪切换至基本面,而经济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在减弱,市场多项悲观预期先于基本面数据提前见底。继续紧扣稳增长主线,坚定布局估值低位和预期低位品种。
具体包括:1)估值处于相对低位的品种,建议关注地产信用风险预期缓释后的优质开发商、物管和建材企业,现金流明显改善的通信运营商,新基建领域的智能电网及储能和受益“东数西算”的数据中心和云基础设施,具备新材料等新业务发力能力的精细化工企业。2)基本面预期处于相对低位的品种,建议重点关注受成本问题压制的中游制造在商品价格见顶后的配置机会,如智能汽车及零部件、光伏风电设备等,基本面预期仍处于低位的航空、酒店和百货商超。此外,近期可重点关注一季报有望超预期品种,建议聚焦在光伏、半导体、白酒、中药、建筑板块。
2. 中金公司:“稳增长”有望继续发力
中金策略认为,目前稳增长政策仍相对积极但成效尚需时日,叠加近期国内局部疫情影响,政策仍有进一步加力的空间,“稳增长”可能仍将是当前的主线。结合磨底期市场风险偏好整体偏低的特征,以及海外流动性收紧背景下全球成长跑输价值的风格具备一致性,当前低估值的稳增长领域仍有阶段性的相对配置价值。
当前关注三个方向:1)在市场“磨底”阶段,估值相对低的稳增长板块可能在当前宏观环境下仍具备相对收益,如传统基建、地产稳需求相关产业链(地产、建材、建筑、家电、家居等)等;2)制造成长板块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及科技硬件半导体等风险已经有所释放,但转机在于“滞胀”风险、全球流动性和市场情绪因素能否边际改善;3)2021年调整较多、估值不高、中长期前景仍明朗的中下游消费,自下而上择股,包括家电、轻工家居、汽车及零部件、农林牧渔、医药等。
3. 信达策略:强化稳增长 布局基本面环比修复
信达策略认为,近期疫情的冲击,一方面强化了稳增长的政策,另一方面让部分投资者开始布局疫情后的基本面环比修复。前一个逻辑偏长期,可能能持续比较久,可以做长期局部。后一个逻辑偏博弈,考虑到这一次环比经济的冲击比2020年Q1小,所以疫情后环比修复的力度也会小很多,只能当成超跌反弹来做。战略上,目前影响配置的核心矛盾有三:全球利率环境偏紧、A股上市公司整体盈利中枢相比去年会有所下降、经济现在处在政策底到信用底之间。这三大因素均有利于价值风格,特别是绝对低估值风格。这一风格在上半年还会持续,建议战略上关注金融、地产、建筑。
4. 西部策略:对于价值板块的关注点将重回基本面
西部策略认为,疫情扰动下短期国内增长压力上升,货币政策仍然有一定宽松空间,随着货币政策的落地和各项政策的推进,市场对于价值板块的关注点也将重新回归基本面。随着决策层对于国内疫情重视程度上升,疫情在4月得到有效控制将具有较高确定性。对于海外市场而言,海外疫情的再次反复对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影响可能比联储加息缩表存在更大预期差,这也将成为推动外资流入的边际变量。结构上重点关注:1)疫情后业绩有望得到改善的快递,餐饮旅游,机场航空与传媒等;2)随通胀预期逐步升温,通胀相关的农业、必选消费板块;3)年报和一季报兑现确定性较高的景气赛道龙头(新能源、半导体、医药、军工等)阶段性修复。
5. 国君策略: 围绕业绩确定性来选股
国君策略认为,尽管“赛道股”等成长类资产已有较大的估值挤压,但仍然建议投资者应继续换仓,在反弹中更要换仓,不贪一时之胜。在信用路径清晰之前,当前买股票好比“雾天开车”,能见度下降,建议围绕业绩确定性来选股。除了周期制造之外,也要看到由于疫情的持续同样会使得部分消费类行业供给收缩而带来的配置价值提升。推荐三个方向:1)红利策略:煤炭、化工资源品、金融;2)to G端或公共投资方向:风光电、电力电网、建筑等;3)困境反转:生猪、白酒与消费者服务,关注Q2部分中游消费类建材、钢铁、轻工板块的底部弹性。
6. 海通策略: 春天终会到来
海通策略认为,历史数据显示,美债利率上行对A股趋势及风格影响均较小,盈利才是风格的决定变量。稳增长政策落地望驱动市场修复,今年风格类似12年,全年价值略占优,成长有望阶段性占优。目前继续围绕稳增长主线,如金融地产、新基建,后者弹性更大,下半年关注复苏主线。
7. 民生证券:布局真正的周期
民生证券策略认为,全球通胀正在变得不可阻挡,国内投资者认知中的世界还需要修正,真正的周期将向更广维度进行扩散。在配置上,上游依然是相对更为占优的板块,需求恢复最好的工具则是在房地产板块:第一,铜、铝、黄金、煤炭、油气、农业(种植、化肥);第二,关注贸易格局重塑下的机会:油运、干散运;在稳增长这条主线上,要放弃2016-2017的简单映射,寻找供给在此前下行周期中有出清的行业:房地产,以及从区域性与结构性扩张思路布局:银行(地方性、县乡)、建筑。
8. 浙商策略:“三低”里的预期差
浙商策略认为,年初以来,地产链、出行链、通胀链、分红链等配置价值持续显性化,但符合“三低”特征的新成长,部分品种经历了1月以来的调整后,其配置价值也有所显现。这里面,有些左侧投资窗口已至,其中恒生科技等互联网公司是典型代表。围绕“三低”策略,有五大链条,也即,地产链、出行链、通胀链、分红链、新成长。就地产链而言,从政策角度看,相较于2019年至2021年,2022年稳增长的重要性更为凸显。从基本面视角,稳增长链涵盖投资和消费等领域,其中地产、银行、建筑、交运等逻辑链更为直观。就出行链而言,尽管近期疫情影响下,出行链短期基本面承压,但随着更加精细科学的防疫管控和新冠特效药的推进,出行链的困境反转逻辑仍在强化,关注机场、航空、酒店、景区等。就通胀链而言,除了传统的供给端逻辑外,俄乌冲突下油价和乌克兰春种均受到影响,关注农林牧渔、大众消费、石油化工等。就分红链而言,进入2021年年报分红预案密集披露期,从分红金额来看,银行、地产、通信等行业优势明显。
9. 国盛证券:A股风格再度倒向价值股
国盛策略认为,A股风格再度倒向价值股,低估值相对收益持续拉大,年内已经跑赢高估值25个百分点。配置上,建议:1)实体、信用双弱,稳增长诉求进一步强化,货币信用传导亟待发力,稳增长方向推荐优质民企+国企开发商、地方成长性建筑以及优质中小行;2)新基建发力方向的通信、国企改革+成长趋势确定的军工;3)困境反转概念的养殖、油运航运、餐饮。
10. 兴业证券:重视地产行情的扩散外溢
阶段性市场仍是指数震荡整固、资金存量博弈的结构市。结构上,聚焦稳增长(建材、建筑、银行、券商)+房地产(国企地产、信托)+ 一季报高景气(光伏、化工、医药、半导体)三个方向,同时重视地产行情的扩散外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