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国君宏观董琦,作者: 董琦 郭新宇
导读
美方近期表示若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向俄罗斯提供实质性帮助,将会面临一系列“影响和后果”,并有外媒报道称美国可能因此对中国实施二级制裁。为此我们梳理了美国在关税、出口管制、金融、盟友合作等方面对华进行制裁的各种可能手段及其影响,为投资者界定可能存在的风险。
摘要
美国对华的制裁手段主要体现为关税、出口管制、金融和供应链排斥等。在俄乌局势之下,后续对军工、油气开采冶炼设备、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的对华出口管制可能仍会升温,但通过进一步加征关税或实施更严格的金融制裁的可能性短期来看并不大。
对华继续加征关税是美国可能的制裁手段之一,但可能性不大。截止2021年,中国对美出口的约一半商品尚未被加征额外关税,同时已被加征关税的部分商品仍有可能继续提高关税税率,后续若中美关系出现明显恶化,美国也可能再次对中国加征关税,加征关税空间仍然较大。但总体而言,我们认为拜登政府再次对华加征关税的可能性较低,主因与共和党相比,民主党更倾向于自由贸易,同时拜登政府此前也多次批评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加征的关税,认为关税并不能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财政部长耶伦甚至还表示加征关税损害了美国企业和消费的利益。
通过对华出口管制清单,实现对中国企业“点对点式地精确打击”,可能主要集中在军工、油气开采冶炼设备、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短期从俄乌冲突来看,美国存在对部分中国公司进行二级制裁的可能性,长期来看若中美关系出现恶化,美国将继续加大对中国企业或特定行业的出口管制。美国出口管制包括一级制裁和二级制裁,一级制裁主要针对美国的实体,二级制裁主要针对非美国实体进行的制裁活动,要求这些实体配合美国实施制裁,凸显了美国制裁的长臂管辖。
美国金融制裁的核心在于切断交易途径,能够轻易延伸至二级制裁,短期内强制中概股退市和中国军事综合体清单威力相对较小,可能是金融制裁的主要手段。金融制裁的对象包括个人、企业、银行、央行、甚至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制裁方式包括限制证券交易、冻结资产、限制金融交易、剔除美元或全球支付系统等。美国金融制裁能轻易延伸至二级制裁,因为大部分金融机构都与美元支付结算体系相连接,基本都会采取与美国政府合作的态度。依据制裁程度不同,美国金融制裁包括强制中概股满足审计要求或退市、中国军事综合体清单、通汇账户制裁清单、特别指定国民清单、剔除SWIFT系统、制裁央行等。
在供应链方面,美国力图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全球供应链体系,降低对华依赖度,短期内对中国的影响较小,但长期来看,中国的新能源、信息通信、医疗生物等领域的外部供应链安全和市场需求可能面临一定风险。拜登政府发布的供应链安全评估报吿中,评估了信息通信、能源等六个方面的供应链安全,主张与盟友合作,打造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供应链安全体系,并将中国排斥在外,甚至鼓吹在供应链上与中国“脱钩”。对于中国来说,短期内影响较小,但长期来看,高容量电池等新能源领域,数据存储、微电子、半导体等信息通信领域,医疗设备、药品及原材料等医疗生物领域均存在一定风险。
正文
美国对外制裁主要有关税、对华出口管制、金融制裁和供应链排斥四种方式,目前对中国采用较多的是关税和出口管制,金融制裁只涉及程度较轻的方式,而供应链排斥还尚未完全构建起来:
(1)关税:2021年中国对美出口的约一半商品被加征额外7.5%至25%不等的关税,仍有另外一半的商品尚未被加征关税,同时已加征关税的商品也可以继续提高关税税率,因此后续能够加征关税的空间仍然较大。
(2)对华出口管制:美国目前对中国进行出口管制使用的工具,主要包括实体清单、未经核实清单、军事最终用户清单等,后续仍可以继续将更多的中国公司加入到这些清单中,能够采取的制裁空间仍然较大。
(3)金融制裁:美国目前对中国的金融制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强制中概股满足审计要求或退市,二是将中国公司加入非SND中国军事综合体清单,限制其在海外融资。上述两种金融制裁的影响相对较小,而SND清单、代理账户或通汇账户清单、剔除SWIFT系统、制裁央行等方式威力较大,后续能够采取的制裁手段仍然较多。
(4)供应链排斥:主要依托美欧贸易与技术委员会(TTC)和印太经济框架两大经济技术合作框架(IPEF),通过规则设定等方式,打造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供应链安全体系,并将中国排斥在外。但目前TTC才刚刚起步,而IPEF还尚未构建,短期内对中国影响有限。
截止2021年底,中国仅完成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产品采购额的57%,当前美方指责中方未能完成采购额是中美经贸谈判的最大障碍。根据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统计数据,中国并未按时完成中美一阶段协议中的采购额,仅完成承诺采购额的57%。分产品来看,农产品完成情况最好,但也仅完成了约83%,制成品、服务和能源产品则分别仅完成了约59%、52%和37%。2021年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对美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约17%,中美经贸谈判进度将影响到双边关税能否调降和中国对美出口,但当前美方指责中方未能完成采购额是中美经贸谈判的最大障碍。
2021年中国对美出口的约一半商品均被加征额外关税。根据美国海关数据, 2021年中国对美总出口约5347亿美元,其中54%的商品均被加征7.5%至25%不等的关税,该比例较2017年下降了9%,主要是由于在关税的作用下,中国对美出口的产品结构发生变化,被加征关税的商品出口占比下降,而未被加征关税的商品出口占比上升。2017年至2021年,中国对美出口整体增长2.3%,但被加征关税的商品则下降了12.1%。
分产品来看,电气电子设备、机械设备、鞋帽伞、矿产品、杂项制品、化工产品等加征关税比例相对较低,而食品饮料、艺术品、皮革、油脂等产品几乎全部被加征关税。
后续若中美关系出现明显恶化,美国也可能再次对中国加征关税,加征关税空间仍然较大。具体而言,目前中国对美出口的约46%的产品还尚未被加征关税,有可能是中美关系明显恶化后,被加征关税的目标。此外,对于已加征关税的产品,也有可能再次提高关税税率。我们以中国产品的可替代性作为加征关税的标准,加征关税以来,美国对中国大部分产品的进口依赖度都出现下降,其中皮革制品、鞋帽伞、木制品等下降明显,美国对中国依赖程度不高,后续若中美关系出现明显恶化,可能是关税继续调升的领域。
但总体而言,我们认为拜登政府再次对华加征关税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因为与共和党相比,民主党拜登政府更倾向于自由贸易,同时拜登政府此前也多次批评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加征的关税,认为关税并不能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财政部长耶伦甚至还表示加征关税损害了美国企业和消费的利益。
美国《出口管制条例(EAR)》授权其财政部、商务部等政府机构进行出口管制,禁止或限制向制裁名单中的实体出口美国产品、技术或软件等。美国经常以此为手段,“精确打击”中国的高科技企业。被制裁对象可以是自然人、企业、行业,甚至是某个国家。出口管制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方面是通过限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来保障美国国家安全利益; 另一方面是阻止其他国家获得美国先进技术,以维护其在科技领域的优势地位。
依据美国实体和非美国实体将制裁区分为两个层级:一级制裁和二级制裁,二级制裁凸显了美国的长臂管辖。短期俄乌冲突可能使得军工、油气开采冶炼设备、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面临二级制裁的可能性提高。一级制裁主要针对美国的实体,包括美国自然人、企业、其他机构以及在美国领土上的他国实体。二级制裁是美国在对目标进行制裁时,针对非美国实体进行的制裁活动,凸显了美国制裁的域外管辖特性。如果产品中包含一定比例的美国产品(一般为10%至25%以上,特殊情况为1%以上),则无论该出口企业是不是美国企业,都会被禁止或限制出口。例如近期美国商务部长就曾威胁中国半导体企业不得向俄罗斯出售包含美国产品的商品,否则美国将予以制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威胁,如果在俄乌冲突中,中国向俄罗斯提供财政或军事援助,中国企业将面临被美国二级制裁的风险。
2.1 美国主要出口管制清单
根据出口管制的程度或理由的不同,美国提出各种“清单”,以禁止或限制向清单中的实体出口受管制产品。美国列出了实体清单(Entity List)、未经核实清单(UVL)、被拒绝人员清单(DPL)、军事最终用户名单(MEU)、特别指定国民清单(SDN)等一系列禁止或限制出口的清单。各清单的区别在于制裁理由或限制程度不同,但最终制裁效果相似:禁止或限制向清单中的实体出口受管制产品。
2.1.1 实体清单(Entity List)
当美国认为某实体可能违反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时,会将该实体列入实体清单,包括从事恐怖主义活动或从事可能危害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等其他活动。
除非获得美国政府的特别许可,否则任何美国实体或非美国实体均不得向实体清单上的实体出口、再出口或转让任何美国物项,包括产品、技术和软件等。实体清单可以延伸至二级制裁,被列于实体清单的中国企业包括华为、中芯国际、大疆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实体清单仅限制向清单中实体的出口,但并不限制进口,例如美国公司会被限制向华为出口产品,但仍然可以购买华为的产品。
具体内容:
(1)一级制裁:美国出口商如果无法取得特别许可,将不得向实体名单中的外国企业出口、再出口或转让受到出口管制的物品和技术。
(2)二级制裁:美国以外的实体在向清单中的实体出口管控物项的交易时,如果出口产品中的某些零部件和软件包含10%或25%以上美国产品,就会成为被管制对象,部分产品甚至只要含有美国产品成分就会受到管制,否则美国将对违反制裁规定的企业实施二级制裁。
2.1.2 未经核实清单(Unverified List,UVL)
当美国政府无法认定出口给某个企业的美国产品的最终用途时(防止用于军事等目的),该企业将会被列入未经核实清单。与实体清单类似,除非获得美国政府的特别许可,否则任何美国实体或非美国实体均不得向未经核实清单上的实体出口任何美国物项。此外,即便获得美国政府的特别许可,出口商还需要向未经核实清单上的实体索要“未经核实清单声明”(包括该实体的基本信息、产品最终用途、同意配合美国政府进行检查核验等信息)。当前被列于未经核实清单的中国企业有:北京世维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实体清单与未经核实清单对比:
(1)与实体清单一样,未经核实清单同样适用于二级制裁。
(2)从法律意义上而言,当缺乏充分的理由将一个外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时,美国政府可能会退而求其次,将该实体列入未经核实清单。
(3)理论上,如果能够核实被列入未经核实清单的交易对象真实信息(即验证该实体作为最终用户、产品最终用途等信息),该实体可以从该清单上移除。相比之下,实体清单中的实体更难以被移除。
(4)理论上,实体清单中的实体更难以获得出口许可证,相比之下,未经核实清单中的实体只要满足一些额外条件(为产品的最终用户、产品的最终用途、配合美国政府检查核验等真实信息),获得出口许可的可能性更高。
2.1.3 被拒绝人员清单(Denied Persons List,DPL)
禁止任何美国实体或非美国实体向被拒绝人员清单上的实体出口任何美国物项。当前中国公司被列入该名单的仅有深圳市驰创电子有限公司。
被拒绝人员清单与实体清单、未经核实清单对比:
(1)没有出口许可:实体清单和未经核实名单上的实体在获得美国政府许可或满足要求后仍能获得受控物项的出口许可。但被拒绝人员清单中的实体不能获得出口许可,一旦被列入将不可能获得受控物项的出口许可。
(2)有限的二级制裁:实体清单和未经核实清单均可以扩充至完全的二级制裁,包括出口物项中包含一定比例的美国产品、软件或技术。但被拒绝人员清单并不禁止国外用美国技术生产的产品的出口。
2.1.4 军事最终用户清单(Military End User List ,MEU)
当美国政府认定某个实体为军事最终用户时,该实体将被列入军事最终用户清单,未经美国政府许可,任何美国实体或非美国实体均不得向军事最终用户清单上的实体出口任何美国物项,并适用于二级制裁。该清单主要针对中国、俄罗斯和委内瑞拉三国。此外,军事最终用户清单并非“尽述清单”,未被列入的其他实体仍可能受到管制,出口商在出口时需要做尽职调查,确认对方是否是军事最终用户。目前被列于军事最终用户清单的中国实体有中国航空发动机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等。
2.1.5 特别指定国民清单(Specially Designated Nationals List,SDN)
被列入特别指定国民清单的实体,将被禁止与美国的交易,包括进出口和金融交易等,还会被冻结资产。与实体清单、未经核实清单等其他清单相比,特别指定国民清单的制裁力度最大,甚至被称为制裁的“核武器”,不仅禁止美国实体或非美国实体向清单中实体的出口,还禁止进口,以及其他任何交易,包括金融交易,该清单适用于二级制裁。。此外,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还将冻结该清单中实体的各类资产。目前被列于特别指定国民清单的中国企业有上海傲兴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大连金阳进出口有限公司等。
2.2 未来美国可能对华实施的出口管制
短期内,从俄乌冲突来看,美国可能对部分中国公司进行二级制裁,理论上这些公司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向俄罗斯出口受美国管制的产品,如半导体、油气设备或技术、军事设备等;
(2)对俄出口的这些产品中包含美国的产品、软件或技术,且对美国的产品或技术依赖程度较高,短期内无法替代。
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行业可能主要集中在半导体领域,而其他领域可能对美国的依赖有限,即便美国进行制裁,可替代性可能也较强,实际影响可能有限,使得美国的制裁威胁相对较小。
从实际大国博弈的角度来看,短期内,中国对美依赖程度较高的企业均有可能被美国进行二级制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3月17日表示中国存在向俄罗斯提供经济或军事援助的可能性,并表示“中国如果为支持俄罗斯侵略所采取行动,我们将毫不犹豫地让中国付出代价”,并暗示,如果北京政府向莫斯科提供援助,中国企业可能会面临二级制裁。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我们认为美国可能并不在乎制裁理由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中国对美依赖程度较高的企业均有可能被美国进行二级制裁。
长期来看,若中美关系出现恶化,美国将继续加大对中国企业或特定行业进行出口管制,结合美国公布的供应链评估报吿,人工智能、5G、新能源、半导体、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最容易被制裁。此外,若中美关系急剧恶化,美国还可能联合其盟友,在能源、部分矿产品、农产品等中国对外依赖程度高的领域,对中国进行联合制裁。
美国财政部主导了美国对外金融制裁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依据制裁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对自然人、企业、银行、央行、甚至整个国家金融体系的金融制裁。主要制裁方式包括限制证券交易、冻结资产、冻结外汇储备、限制金融交易、踢出美元支付系统或全球支付系统等。与前述出口管制相比,金融管制的重心在于切断交易途径而不仅仅是限制交易。
美国的金融制裁也包括一级制裁和二级制裁,二级制裁主要针对非美国实体,其影响力、威慑力更高。因为虽然大部分第三方金融机构不属于美国司法管辖对象,但它们与美元支付结算体系相连接且担忧被美国直接制裁,基本都会采取与美国政府合作的态度。
3.1 美国主要金融制裁手段
美国金融制裁的核心在于切断交易途径,能够轻易延伸至二级制裁,短期内强制中概股退市和中国军事综合体清单威力相对较小,可能是金融制裁的主要手段。具体而言,目前美国主要可以通过五种方式对中国企业进行金融制裁:强制中概股满足审计要求或退市;中国军事综合体清单(CMIC);通汇账户制裁清单(CAPTA);特别指定国民清单(SDN);剔除SWIFT系统。
3.1.1 强制中概股满足审计要求或退市
若外国上市公司连续三年未能提交符合要求的审计报吿,将被要求强制退市。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案》,PCAOB 要对审计报吿包括审计底稿进行审核以保证审计质量,中美沟通的重点主要是审计底稿。中美协商多年,一直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中方认为部分审计底稿信息涉及国家安全或机密(如医药公司可能牵涉到人种、基因问题,居民出行数据等),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不允许底稿出境。
3.1.2 特别指定国民清单(Specially Designated Nationals List ,SDN)
若企业被列入特别指定国民清单,不仅会被剔除美国金融体系,还会被冻结资产、禁止各类交易,同时延伸至二级制裁,实质上阻断其进入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特别指定国民清单不仅有关于商品层面的制裁,还包括金融制裁。SDN清单最为严格的制裁措施是“封锁个人或实体的任何资金或资产”,这一禁令实际上意味着SDN上的实体不得进入美国的金融系统,与美国相关的业务或金融交易都被切断。
在美国对俄的金融制裁中,美国将与普京联系密切的多名俄罗斯籍自然人、俄罗斯第二大银行VTB、俄罗斯国家开发和对外经济事务银行(VEB)、为俄罗斯国防部和国防行业提供资金的俄罗斯第八大金融机构PSB列入了SDN名单,冻结了它们与美国的一切金融往来,使其基本丧失了和美国商界和金融界的联系。同时,SDN名单中还包括一些实体,如俄气、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Transneft、RusHydro、俄罗斯铁路公司Sovcomflot、“北溪二号”天然气输送管道运营公司等。
目前被列于特别指定国民清单的中国企业有上海傲兴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大连金阳进出口有限公司等。
3.1.3 非SDN中国军事综合体清单(Non-SDN Chinese 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 Companies ,CMIC)
当美国认为一个中国企业“涉军”时,会将该企业列入CMIC清单。美国投资者被禁止交易清单中企业发行的任何证券或证券衍生品。该名单在较多情况下用于对涉疆问题的制裁。目前被列于CMIC名单上的中国企业有大疆、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企业,部分CMIC名单中的企业也被列于实体清单中。
类似于CMIC清单,在本轮俄乌冲突中,美国将13家俄罗斯实体列入NS-MBS(Non-SDN Menu-Based Sanctions List,非SDN菜单式制裁)清单,包括莫斯科信贷银行、天然气工业银行、俄罗斯农业银行、SOVCOMFLOT(俄罗斯最大的航运公司)、俄罗斯铁路公司、阿罗莎公司(俄罗斯钻石开采公司)、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等公司。
3.1.4 代理账户或通汇账户清单(Correspondent Account or Payable-Through Account Sanctions List ,CAPTA)
若企业被列入代理账户或通汇账户清单,则会被剔除美国金融和美元支付结算体系,清单实体无法开展涉及美元支付清算的贸易与投资,该企业将无法进入美国金融体系。
在本轮俄乌冲突中,美国将俄罗斯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Sberbank及其25家子公司例如通汇账户清单,切断了该银行及其子公司进入美国金融体系以及使用美元的途径。目前,中国昆仑银行是中国在该清单上的唯一实体。
3.1.5 剔除SWIFT系统
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系统是全球金融报文传递系统,当前已经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接超过11000家金融机构,承担了全球当前绝大部分银行的报文传送。若某家银行被剔除SWIFT系统,则意味着该银行与其他银行的正常报文传送体系被切断,只能采用更加原始或传统的邮件、电话等其他方式传递信息,效率和安全性都将大幅下降。SWIFT系统主要被美国主导,已经成为美国进行金融制裁的重要手段,短期内SWIFT系统尚无法被其他系统所代替。
SWIFT系统和CHIPS系统的对比:
(1)SWIFT系统是报文传送系统,并不具备资金清算结算的功能,而美国的CHIPS系统是跨境美元清算结算系统。
(2)被剔除美国的CHIPS系统只是不能再用美元进行清算结算,但还可以用欧元、英镑、人民币等其他货币进行清算结算。被剔除SWIFT系统则仍然可以使用各种货币清算结算,但结算的难度大幅上升,效率和安全性大幅下降,使得其几乎被剔除全球金融体系。
在最近的俄乌冲突中,美国宣布将选定的俄罗斯银行从 SWIFT系统中剔除,切断这些银行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联系。7家被移除SWIFT的俄银行分别是:俄外贸银行(VTB Bank)、俄罗斯国有开发银行(VEB)、俄工业通讯银行(Promsvyazbank)、Bank Rossiya、Bank Otkritie、Novikombank、Sovcombank。
3.1.6 对央行实施制裁
对央行实施制裁意味着制裁已经超过了对企业或行业的范围,是直接针对一国政府的制裁,表明两国关系已经极度恶化。对央行的制裁措施包括冻结其在美国的任何资产、阻止美国实体与其进行任何交易,实质上将其剔除了美国金融体系和美元体系。由于美元是国际货币,因此美元资产一般在外汇储备中占比较大,一旦被美国冻结,对央行影响较大。一般而言由于央行掌握着一国大量外汇储备,,在稳定本国汇率、进而支持本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央行在美国资产被冻结时,本国汇率一般会发生大幅贬值,进而严重影响对外贸易和投资。
在本轮俄乌冲突中,美国扩大对俄罗斯央行的制裁,阻止美国人与其做任何交易,并冻结其在美国的任何资产,美国财政部还表示,这项措施适用于俄罗斯央行、俄罗斯财政部、俄罗斯国家财富基金“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RDIF)”。期间卢布贬值幅度约40%。
3.2 对华实施金融制裁的可能还有哪些
截止2021年三季度,根据国际投资头寸表,中国海外资产约9万亿美元,约占中国2021年GDP的50%。其中储备资产占中国海外资产较大比重,约为37%,直接投资、其他投资和证券投资分别占比约27%、25%和11%。
截止2022年2月,中国官方外汇储备约3.2万亿美元,约占2021年GDP的18%。另据美国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中国1月份持有美国国债约1.06万亿美元。
截止2021年三季度,中国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约1.56万亿美元,虽然美元资产在其中的比例自2015年以来总体下降,但占比仍高达68%,而人民币资产和欧元资产占比分别约为14%和5%。
截止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约2.6万亿美元,约占2021年GDP的14%。中国香港是中国内地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占比约56%,美国占比仅约3.1%。
从短期来看,由于通汇账户制裁清单(CAPTA)、特别指定国民清单(SDN)和剔除SWIFT威力过大,而强制中概股退市和中国军事综合体清单(CMIC)的威力相对较小,仍是美国目前对华金融制裁的主要手段,其中强制中概股退市将是中美金融制裁与反制裁的主战场。截止2022年3月18日,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共281只,主要主要集中在软件与服务、消费者服务、多元金融、零售业、医药生物等行业。
例如3月10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了首批 5 家被强制退市的中国公司,包括百胜中国、百济、再鼎、和黄、盛美半导体,期限为 3 年。但由于部分企业审计数据底稿较为敏感,国内监管机构要求不得向海外提供,最终处理结果仍有待未来三年中美监管部门的博弈与协商的解决方案。对于部分不敏感的审计底稿,国内监管机构最终可能允许其提交给海外,从而达到继续上市的条件。
从长期来看,若中美关系出现显著恶化,美国也可能大规模采取CAPTA、SDN、剔除SWIFT系统等更加严格的金融制裁措施,甚至对央行也进行制裁。例如2020年美国就曾威胁对香港采取部分金融制裁措施,而本次俄乌冲突中,美国对俄罗斯也采取了上述几乎所有金融制裁措施,包括对俄罗斯央行的制裁、将部分俄罗斯银行纳入通汇账户制裁清单、剔除SWIFT系统等。
在供应链方面,美国力图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全球供应链体系,降低对华依赖度,短期内对中国的影响较小,但长期来看,中国的新能源、信息通信、医疗生物等领域的外部供应链安全和市场需求可能面临一定风险。拜登政府发布的供应链安全评估报吿中,评估了信息通信、能源等六个方面的供应链安全,主张与盟友合作,打造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供应链安全体系,并将中国排斥在外,甚至鼓吹在供应链上与中国“脱钩”。对于中国来说,短期内影响较小,但长期来看,高容量电池等新能源领域,数据存储、微电子、半导体等信息通信领域,医疗设备、药品及原材料等医疗生物领域均存在一定风险。
2月24日拜登政府发布了供应链评估报吿,包括主报吿和六个分部门报吿:
(1)商务部和国土安全部关于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ICT)的报吿;
(2)能源部关于能源工业的报吿;
(3)国防部关于国防工业的报吿;
(4)衞生部关于公共衞生和生物工业的报吿;
(5)交通部关于交通产业的报吿;
(6)农业部关于农产品和食品生态系统的报吿。
在供应链评估报吿中,拜登政府指明以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主要采取两种方式增强供应链安全,一是投资于美国国内,例如教育、基础设施、新能源、半导体等,增强本土自给能力,降低外部依赖性。二是通过加强与盟友的合作,构建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供应链安全体系。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部分产品对华的依赖程度,为之后中美可能的关系恶化甚至中美脱钩做准备,另一方面也增强对华竞争力,同时还希望将中国排除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之外,从而遏制中国发展。
六份报吿中,前四份报吿涉及与盟友合作的内容较多,对中国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大,后两份报吿主要集中于投资于美国国内,对中国的中短期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评估的重点是通信设备、数据存储、最终用户设备和关键开发软件,其中半导体和高级封测是核心,并指明美国在全球电子制造业中的份额在过去25年中从30%下降到5%,脆弱性明显增加。
能源工业:评估涉及各能源主题,核心是高容量电池,包括电动汽车电池,并指明美国能源供应链中仍存在较大风险,例如美国约75%的硅太阳能电池由中国公司制造,要求采取增加原材料获取、多样化供应链等措施。
国防工业:要求降低稀土等关键矿物和材料对中国的依赖,认为动力能源、微电子等四个领域供应链脆弱;
衞生和生物工业:要求保障药物及药物原材料的供给安全,增强储备,做好应对下一次疫情冲击准备。
在与盟友合作方面,美国主要依托美欧贸易与技术委员会 (Trade and Technology Council,TTC) 和印太经济框架(IPEF)两大经济技术合作框架,通过规则设定等方式,打造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供应链安全体系,并将中国排斥在外,甚至鼓吹在供应链上与中国“脱钩”。对于中国来说,这些领域的外部需求和外部供应链安全风险正在快速上升,部分领域仍在被明显卡脖子。
TTC已经成立并召开了首次会议,其目标是美欧联合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的供应链安全和制定行业技术标准。根据欧盟官网申明,TTC是基于美欧“共同的民主价值观”而建立的,并将定期举行“政治层面”的会议。TTC下辖十个工作组。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政治决策落地,协调技术工作并向政治层面报吿。具体包括技术标准合作(包括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气候和绿色科技、保护半导体供应链、信息通信技术安全和竞争力、出口管制等十个方面。
拜登政府的印太经济框架还尚未公布,预计于近期公布,鼓吹在供应链上与中国“脱钩”。根据拜登政府此前发布的《美国印太战略》,印太经济框架的目标在于促进高标准贸易、管理数字经济、提高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促进透明和高标准的基础设施投资、建立数字连接等。此外,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此前曾表示,该框架还将包括协调出口管制,以限制向中国出口敏感产品。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此前也表示,印太经济框架是“独立于中国的安排”。尤其可见该框架具有明显的“小集团”特征,明确将中国排斥在外,鼓吹在供应链上与中国“脱钩”。
除半导体等部分高科技产品的进口依赖度较高外,中国部分能源、矿产品、农产品等初级产品对外依赖程度也较高。从自给率来看,中国铝、煤炭、小麦、玉米等自给率较高,对外依赖程度较低,但原油、天然气、铁矿石、大豆等部分初级产品对外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尤其是原油和铁矿石,是国家工业发展基础:
原油:中东地区和俄罗斯是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中国从美国直接进口原油较少。
铁矿石:澳大利亚和巴西是中国铁矿石的主要来源地,中国进口铁矿石对美国依赖程度较低。
大豆:巴西和美国是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美国占比33%,中国对美国依赖程度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中国只有少数初级产品的进口对美国依赖程度较高,但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一般采用美元计价和结算,而美国又能够掌控着全球美元的跨境支付清算,因此也能够对中国进口的其他大宗商品产生直接影响。
风险提示
俄乌局势超预期焦灼化;中美关系出现超预期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