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1.截止9月份的六个月,收入同比+81%,EBITDA同比+181%,净利润同比+268%,公司正在从疫情中走出来。得益于澳门内地开放口岸,来自澳门的收入快速增长(212%YoY),预计香港口岸放开后,也会有类似的增长。按季度收入看,疫情封关之前平均每个季度5.3亿收入,其中30-40%由大陆旅客贡献,还没有通关,加上大陆6月开始对医美行业有更强的管制,今年仍然实现的不断增长,现在已经超过疫情前的收入。
2.集团拥有176位全职医生,网络医生1400+,平均33天开设新的医疗中心。公司上半年提供了1000万次医疗服务,并计划到25年实现60亿销售额,2022-25收入CAGR23.5%(包括收购贡献的收入)。公司已经完成了30多个M&A项目,让公司在市场上拥有很高的收并购整合的口碑。另外公司有充足的现金、低负债,让公司拥有更强的融资能力和灵活性。
3.公司收入40%来自大陆,但是受到疫情影响, 一些医疗中心被迫关闭(30-130天),现在疫情仍在持续,仍然需要保持社交距离,未来仍有很多不确定性。未来的业务聚焦点:1)IT,更好的利用数据,更好的CRM,才能提供给客户最大的价值;2)服务,客户一直在寻找高端的精准医疗服务,公司在这个领域拥有全面布局,带来很高的客户留存度;3)企业文化,有超过120人参与公司的Co-owner持股计划,占全部股权的额5%左右,对公司的核心人才产生巨大的激励效应。公司立志成为香港最大的非医院医疗机构。
Q&A:
Q:医疗服务部分的净利率有所增加,怎么看日后的趋势?长期看医疗、医美业务净利率的预期?
A:我们的净利率从6%增长到13%,主要得益于现在相对放松的社交距离管控以及我们增加在本地市场的推广力度。医美板块在疫情期间的净利率维持稳定,得益于我们多年在此行业的经营,有很好的品牌声誉,销售平台比较成熟,所以没有收到疫情太大的影响。现在的利润率承压主要是由于封关,日后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医疗领域会有不错的发展空间,公众现在对医疗健康有更好的认识。但是现在的市场还是很分散的,一些小的医美公司的净利率很低(5%左右),我们收购过来后会整合企业资源,进一步提高利润率。我们一般可达到10-15%的利润率。
Q:Capex拆分和下一年的Capex计划
A:我们需要1-1.5亿港币的资金来保证内生增长(包括购买PPE和技术等)。上半年CAPEX8500万港币,今年全年大概需要2亿港币。我们收购的标的一般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收回投资。上半年产生了5亿多的收购费用,去年全年是大约10亿,预计今年跟去年差不多。
Q:新开业的服务中心的流量怎么样,未来的发展目标
A:我们新开的服务中心提供医美、医疗等服务,客户流量在不断增长,预计在6个月内达到现金流平衡,9个月达到EBITDA平衡。如果可以尽快通关,预计会有更多的客户,从而缩短盈亏平衡的时间。高端医疗影像服务取得不错的成绩,未来的发展重心在香港。
Q:兽医的业务未来的发展目标
A:我们核心业务是提供可持续性可负担的健康服务,提高客户的生活质量。宠物是我们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达成提高客户生活质量的目标至关重要,这是我们进入这个市场的原因。香港的兽医市场还是相对分散的,市场大小有30-40亿,我们的目标是占10-20%的市场份额,未来还会向大 湾区发展这个业务。
Q:政策环境趋紧的影响
A:上个季度国家在医美政策上有收紧,我们认为对公司是一件好事。现在医美市场上有很多的不合规的情兄比如产品真实性、牌照、专业资质等,还存在着超前消费,高价消费的现象,让年轻人购买高价、不必要的产品和服务。政策是为了让行业更健康的发展,也给消费者提供保护。我们作为市场领先的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一个季度,我们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我们在澳门的医美业务在通关后看到大量的来自内地的需求。政策监管趋严,作为市场领头羊的我们能够抓住机会,在大湾区大展拳脚。我们非常期待早日开关,为大湾区的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Q:最近公布的牙科诊所的收购,对应22年利润对赌是16倍P/E,这个跟我们过去做的那些并购比,估值比较高,原因是什么?未来兼并购方向?
A: 这个P/E确实有些高,但是如果我们看一下标的的经营历史和声望,我们觉得这个估值是一个合理的数字。他们在香港经营时间很长,拥有市场领先地位,我们也有自己的牙科业务,这种整合和潜在的协同效应很明显,未来兼并购的PE会控制在单位数。这家牙科诊所在香港非常出名,跟很多商业保 险巨头都有合作,有很多高端客户(包括MNC)。这个收购可以促进我们 跟这些龙头的合作,进行规模扩大,提高牙医服务的质量。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局限在香港,未来我们要成为亚洲领先的医疗服务机构,而收购是我们达成之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Q:兽医业务在兼并购上的安排
A:我们争取获得10-20%的香港市场(整个市场大小30-40亿),我们已经完成了两个收购,未来还会继续这方面的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