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猪价下行周期结束了吗?
格隆汇 11-25 08:26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作者: 刘献军

谁也逃不了周期,包括猪。

猪周期指猪价的波动周期规律,本质上是由利润来调节周期供需变化,最终影响价格波动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类似的案例包括的“谷贱伤农”,资本主义国家倒牛奶事件,其本质都是由利润来调节周期供需变化。而猪周期大致是按,“猪价上涨—母猪存栏增加—生猪供应增加—猪价下跌—母猪被淘汰—生猪供应减少—猪价上涨”如此循环反复,周期总时长大约在3-4年,而相邻峰值的时间间隔大约在3.5-4.5年。

覆盘历史,我们来看看猪周期的波动。

第一轮猪周期历时四年(2006年6月-2010年6月)。源于2006年夏季猪蓝耳病疫情导致的猪群大面积死亡,猪肉需求大于供给,猪价得以上涨,至2008年4月,两年时间猪价涨幅超过1倍。高利润刺激养殖户不停扩产,市场逐渐由短缺转过剩,猪价大跌。

第二轮猪周期历时三年11个月(2010年6月-2014年4月)。价格上涨阶段是由于疫病齐发,猪瘟、蓝耳病、口蹄疫和猪仔腹泻都来了,市场供求平衡再次被打破,猪价上涨。于2011年9月猪价达到峰值后,又因产量扩张,供需缺口被弥补,猪价开始下行。

第三轮“猪周期”历时4年(2014年5月-2018年5月)。由于前期猪肉的供应持续大幅增加,在2014年达到历史顶峰的5820.80万吨,同年全国猪出栏数量高达74951万头。这一成绩至今仍无法与之匹敌。这给养殖户带来巨大压力,为了生存采取去产能的方式降低生猪存栏,市场供给大幅下降,价格攀升。到2016年5月,历时2年,猪价涨幅76.6%。随后由于国家出台的各项环保政策,养殖户被迫出栏,大量生猪供给涌入市场,猪价由此开始回落。

第四轮猪周期便是从2018年5月份启动,当时全国22个省市平均猪肉价格最低触及16.65元/千克。但在下半年里,伴随着非洲猪瘟的到来,猪肉产业于2018年底和2019年初开始了一波快速的被动去产能过程,猪肉产量呈现断崖式下跌。仅在2019年猪肉产量便减少了1149万吨(跌至4255.31万吨),到2020年继续减少142万吨(减产至4113.33万吨)。猪肉供需在2019年下半年失衡。

反观猪肉价格,仅仅2019下半年时间涨幅一度超250%,于10月份冲破50元/千克水平。尽管2020上半年发生新冠疫情对消费造成了较大打击,但随后2020年大部分时间都在40元/千克以上高位宽幅盘整,这是因为供应恢复需要时间。但到了2021年,猪肉供应被明显放大了(产能过剩),最终导致猪价回落至20元/千克以上区间。

近期猪价虽然出现了一波不小的反弹,但距离今年1月份的高位36.94元/公斤(外三元生猪价格)仍跌超5成。

早在10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孔亮表示,我国生猪生产在二季度已经完全恢复,主要受生产仍在惯性增长影响,当前的市场供应出现阶段性过剩。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今年1月下旬开始,猪肉价格连续8个月回落,中秋、国庆消费旺季,也没有出现猪肉价格反弹。10月份第2周,集贸市场的猪肉平均价格每公斤21.03元,比今年1月份下降了60.8%,9月份全国养猪场(户)亏损面达到76.7%。孔亮预计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上市的肥猪数量还将明显增长,生猪供应相对过剩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如不实质性调减产能,猪价低迷态势将难以扭转,尤其是明年春节过后的消费淡季,猪价可能继续走低,并造成生猪养殖重度亏损。对此,一些生猪养殖企业已着手准备资金应对即将到来的猪周期底部。

比如温氏股份在近期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下半年开始,温氏股份比同行约早半年时间控制资本开支、活化资产,及时处置部分闲置资产收拢资金,现阶段基本停止新开工项目,在建项目能停则停、能缓则缓。今年4月,温氏股份募集了92.97亿元可转债资金。截至9月底,温氏股份库存资金超120亿元,库存资金充裕。此外,温氏股份还拓宽了融资渠道,如金单、承贴通、银行承兑汇票等供应链金融融资工具,还有几十亿规模可随时变现的财务性投资项目。“根据资金压力测试,公司有充足的底气和信心顺利度过本轮猪周期底部”。温氏股份已准备了百亿计的现金储备来应对即将到来的行业“寒冬”,这也足以让人感受到形势的严峻。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