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百济神州(6160.HK/BGNE.US)公布最新研发管线,向“首创新药”全面发力
格隆汇 08-26 09:00

8月25日晚,百济神州在全球研发日投资者电话会上,公布了其最新的早期研发管线布局与开发进展,向外界展示了一个庞大的产品管线与研发版图。

延续其一贯的国际化发展思路,百济神州通过数年时间打造出了大规模、完整的内部研发引擎,正在加速发力“同类首创”,构建差异化的研发竞争壁垒。

百济神州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欧雷强在电话会中提及,当前在全球,可能仅有3/8患者能够接触到创新疗法,这同时也意味着大部分的研发成本只能由少数患者来承担。而百济神州的目标就是通过卓越的科学、创新的研发与运营模式,让团队的科研效率更高、更现代化,在全球建立起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大幅降低新药研发过程中的时间与成本,使得创新药物能够以更高的可及性、可负担性,惠及全世界尽可能多的患者。

公司在投资者电话会中透露了几方面关键要点。

新靶点、新药物形式、新技术平台的广泛覆盖:

● 当前,百济的临床前项目超过50项,其中约有一半具备Fist-in-class潜力。10多个项目将在未来24个月中进入临床阶段

● 近50项临床阶段候选物与商业化产品梯队,除了BTK、PD-1、PARP等已经成功商业化的产品,多款具备差异化的在研管线已经或将陆续进入关键性临床,包括TIGIT,Bcl-2,PI3Kδ,OX40,HPK-1,TIM3等

● 通过在科研上的持续投入,百济已经建设了多元化的前沿新药技术平台,包括高通量筛选,虚拟筛选、化学激活的降解技术CDAC、功能基因组技术、免疫激活ADC和杀伤型ADC等,打造了丰富的研发“工具箱”

● 2021年起,百济的研发将迈入一个全新阶段,推出更多大/小分子药物以及新的药物形式,包括双抗/多抗、CDAC(PROTAC)、CAR-NK、mRNA等,将不断有更多产品推进到临床阶段

百济神州创始人兼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王晓东院士表示,尽管在过去十年间全球肿瘤领域的科学研究已处在变革中,但无论是免疫治疗还是靶向疗法,仍有很大的空间继续提升患者的生存率,抗肿瘤药物研发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仍然困难重重。要开发更好的肿瘤治疗方案,就像开发一个工作箱一样,需要非常深入地了解疾病的本质、了解技术的难题,需要创新、大规模开发以及高效的运营,这对百济神州来说,无论过去或现在,都是团队始终致力于达成的目标。

大规模、高效率的全球研发团队能力:

● 当前,百济的临床前团队规模已超过650人,预计在今年底将达到800人之多,已经具备充分的内部能力,在多个领域自主开展广泛的新药研究与技术开发

● 百济的全球临床开发团队规模已达到1700人,是全球肿瘤领域最大的临床开发团队之一。百济的临床试验已基本不再依托第三方(CRO),而能够通过内部团队的能力,保障大规模、稳定的临床开发,更好地控制临床试验的质量、效率并降低开发成本

● 百济的团队正在全球40个国家或地区执行近100项临床试验,其中包括多项大规模、多中心的全球临床3期研究

纵深、多元的疾病领域布局:

目前,百济的管线已经覆盖了世界上超过80%的癌症类型。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负责人汪来博士介绍,除了在血液肿瘤、免疫肿瘤等领域中的系统性布局,百济还将进一步向非肿瘤领域拓展,包括免疫学/炎症领域。首个自身免疫疾病/炎症相关的药物分子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进入临床阶段。

血液肿瘤的重点产品包括:已在多个国家上市的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全球化步伐已覆盖超过70个国家,预计近一段时间将继续获得多项批准;Bcl-2抑制剂BGB-11417,相比Venetoclax更强效、选择性更高,具备best-in-class潜力,其有望在2022年进入关键性临床阶段;后续管线包括BTK-CDAC、CAR-NK、双抗、ADC等,其中BTK-CDAC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将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实体肿瘤领域中,已上市的PD-1替雷利珠单抗除了目前在中国取得的5项批准外,还在多个领域开展临床试验,包括11项注册性临床研究,持续拓展在更多适应症中的潜力;TIGIT抗体Ociperlimab当前在全球TIGIT赛道的竞争中正处于领先地位,当前已开展两项联合PD-1的全球临床3期试验,以及多个2期临床研究;此外还有BGB-A445(OX40)、HPK-1、Sitravatinib、Sotorasib(KRAS G12C)等多款具备差异化的产品,构建起了一支全面、系统性的肿瘤免疫管线。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