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藥醫療行業中,有一個快速成長的細分市場被大部分投資者忽略,那就是體外診斷行業,該行業總體上看屬於醫療器械類,由於其本身的特點,主要靠診斷試劑賺錢。行業內部按照不同的領域,有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分子診斷、微生物診斷等。由於我國診斷行業起步晚,多為外資佔據多數市場,目前這一局面正在被國產廠商改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公司有邁克生物。
本文主要闡述邁克生物的投資價值。
體外診斷產品包括診斷試劑和診斷儀器,儘管我國將體外診斷產品按照醫療器械進行行政管理,但由於診斷試劑占主導地位並且診斷產品與疾病治療密切相關,通常將其歸屬“醫藥製造業”(《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C27(2012 年修訂))
一、體外診斷行業概況與前景
1.1、體外診斷的分類
體外診斷按照檢測原理或檢測方法的差異,一般分為臨牀生化診斷、臨牀免疫診斷、分子診斷、血液和體液學診斷、微生物學診斷等類別。
1.2、產業鏈上游依賴進口,下游空間較大
體外診斷行業是由上游原材料、體外診斷試劑和儀器、下游需求共同組成。
上游的關鍵原材料主要包括酶、抗原、抗體等;下游的消費需求主要來自醫療檢測和血液篩查,醫療檢測是體外診斷產品最主要的消費方向,包括醫院、體檢中心、獨立實驗室、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而血液篩查主要是採供血部門對於血液的檢測,包括各類血站和血製品廠家。
由於上游原材料的研發生產難度較大,國內企業在生產工藝、純度上與國外有較大差異,主要依賴進口。目前僅有安圖生物、邁克生物等少數幾家企業能實現部分酶、抗原、抗體等上游原材料的自給,但一些關鍵性的原料仍依賴進口。
下游需求主要與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醫療服務水平等因素有關。總的來説,歐美等發達國家診斷市場成熟,下游需求旺盛;而以金磚四國為首的新興發展中國家體外診斷髮展較晚,終端需求缺口較大,空間廣闊,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1.3、全球 IVD 市場成熟穩定,國內市場空間大、保持快速增長
2013 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為 554 億美元,2014 年增長至 590 億美元,預計 2015-2018 年間將保持 7-8%左右的增速,2018 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793 億美元。不斷增加的傳染病、慢性疾病人數帶來診斷需求的增加,以及體外診斷技術的不斷提高是體外診斷行業發展的主要動力。
從地區分佈來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與各國家或地區的人口總數、經濟發展水平以及醫療保障和服務水平等因素相關,其中以美國、歐盟、日本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佔據着主要份額,合計佔全球體外診斷市場的 80%左右。然而,發達國家的 IVD 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相對成熟穩定,預計未來將已 1-2%的速度增長;而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由於基數小、彈性大的特點,預計體外診斷市場未來將保持10-15%的複合增速。
從各細分市場的規模上看,2014 年全球體外診斷細分市場佔據份額最大的是免疫診斷,約佔 23.9%,血糖、POTC 以 16.8%和 12.4%的佔比緊隨其後,分子診斷等新興領域佔比較低,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從行業競爭格局上看,全球體外診斷市場寡頭壟斷、強者恆強的局面。全球市場份額排名前十的體外診斷公司中美國佔了六家、歐洲三家、日本一家,其中羅氏佔比 19.40%,丹納赫以 10.20%排名第二,西門子和雅培緊隨其後,全球前十家佔比達到 76.90%。
欲看全篇請移步格隆匯會員專區--個股研究板塊今年3月15日文章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