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富力地产暂停拿地背后10年6次踏空行业风口
格隆汇 08-02 10:42

作者:杨柘 

来源: 斑马消费

一份“暂停拿地”内部文件的传出,让富力地产再度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

暂时放弃未来、仅着眼当下,是该公司负债高企、销售疲软的无奈之举。

富力地产曾贵为“华南五虎”之首,却在最近10年里接连踏空行业风口,这家老牌房企究竟错过了什么?

连续踏空行业风口

斑马消费梳理发现,相比国内其他房企,富力地产(02777.HK)在最近10多年来的策略有点“错乱”。

2007年,富力地产实现销售额161亿元,仅次于万科、绿地和中海,位居行业第四。

当年,公司宣布住宅和商业地产平行发展,向商业地产开发商倾注大量资金,让公司净负债率达到139.5%。商业地产投入资金大、回报周期长,公司现金流被拖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公司资金链紧绷。

2009年,国家出台4万亿刺激措施,公司未能及时抓住机会发展住宅产品,被恒大等房企后来居上甩在身后。2010年至2012年,富力地产销售规模维持在300亿元左右。

2012年,国内一二线城市住宅市场成交量逐渐攀升,大多数房企业绩集体飘红,公司反其道而行,在二三四线城市疯狂拿地。

2013年,公司拿地耗资430亿元,不凑巧的是,当年全国楼市调控升级,楼市成交寡淡,公司业绩惨到冰点,实际协议销售额342亿元,仅比上年多出20亿元。

之后,公司在一级土地市场一度沉寂。在2014年至2016年,一些热点城市迎来发展的最好时机,公司谨慎保守的拿地与市场开拓策略,又一次失去快速“崛起”的机会。

2015年,热点城市住房需求旺盛,购买力释放之后,房价上涨较快,中指院数据显示,当年楼市总成交量同比增长20.56%。

2016年在“去库存”背景下楼市再迎新一轮上涨,当年公司终于获得突破,实现销售金额608.6亿元,同比增长12%。

2017年,公司做出让外界看不懂的策略,斥资199亿元一口吞下77家万达酒店,并接盘万达海外两个项目耗资数十亿。富力一跃成为全球最大豪华酒店业主,直接导致公司净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至169.6%。

2018年,公司继续执行下沉至三四线城市策略,当年末未竣工权益土地储备面积里,来自三四线城市土地储备面积占比58.38%,随着棚改政策收紧,销售不容乐观。

负债高企销售疲软

富力地产屡次“踏空”行业风口,错过了诸多发展机遇,是如今公司负债高企、行业排名跌落的重要原因。

2015年,公司寄予厚望的回A计划落空,之后寄希望于高周转和高杠杆,并未有实质效果,反而让公司负债持续攀升,居高不下。

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公司负债总额达到3218.61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82.04%,较去年末的80%增长2个百分点。公司净资产负债率在2018年末达到184.1%,为公司最近15年来最高值。

截至2019年3月末,公司借款余额1952.34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320亿元,这些3个月里获得的借款,主要用于偿还公司以前的欠债——借新偿旧。

斑马消费发现,2018年公司的发债次数创历年新高,累计发债不少于26次。搜狐财经曾不完全统计,其在当年内发债金额超过500亿元。

从借款期限来看,公司将在2019年至2022年迎来集中偿债高峰。仅在2019年1-5月,公司需要回售的债券金额就达161.5亿元,还不包括短期融资券等其他债券。

此时,地产行业融资政策收紧,对富力地产无疑雪上加霜。

在这一背景下,富力地产宣告“暂停拿地”“抓销售、促回款”,实属无奈之举。

2018年富力地产达到自身巅峰,年销售金额1310.6亿元,同比增长60%,远超过去两年12%和14%的增速。

进入2019年,公司销售增速急转直下。1至7月,富力地产实现未经审核销售金额707.2 亿元,同比增长5%,仅完成年度销售目标1600亿元的44.2%。

华夏地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富力地斩获23幅地块,耗资136.07亿元,在50家房企拿地金额排名中,位居第37位。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