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被啃(K)掉後,成了DeepSea(深海)
週五,大夥都在深海下,大快朵頤,吃麪~
上週五剛攻下的3400點,本週五失守了,上證指數下跌1.29%,報3364.83點;深證成指下跌1.76%,創業板指下跌2.17%。
全市場都在找原因,大到太平洋對岸,小到股指期貨市場,主打一個,誰別想逃。
1
A股週五爲什麼下跌?
A股週五調整的主要原因可能有4個:
第一,本輪領漲的港股,週四週五走弱,做多主力南向資金也開始收力,週四小幅淨流出4億港元,週五微微買入22億港元。這自然會對A股會擾動作用。
第二,A股週五調整居前的板塊就是前期熱門的機器人與AI,說明有資金選擇獲利回吐。
第三,進入年報披露期,市場的基本面定價權重將相對提升,會對處於高位的科技成長題材類板塊形成壓制。
第四,週五恰逢股指期貨交割日,投資者爲了調整頭寸或籌集交割資金,或許會選擇從股市撤出部分資金,這種需求的激增會進一步放大價格波動。
但交割日不一定就會導致股市下跌,例如2月21日同樣是股指期貨交割日,滬深300當日上漲1.26%。
股指期貨交割更多是短期擾動,放大市場的波動程度,若交割日恰逢經濟數據公佈、特殊事件等節點,市場情緒可能被放大,股市長期走勢仍由宏觀經濟、企業盈利等基本面主導。
附上2025年股指期貨交割時間:
1月17日(星期五);2月21日(星期五);3月21日(星期五);4月18日(星期五);5月16日(星期五);6月20日(星期五);7月18日(星期五);8月15日(星期五);9月19日(星期五);10月17日(星期五);11月21日(星期五);12月19日(星期五)。
此外,從資金的角度來觀察,週四A股小幅下跌之際,股票ETF繼續淨流出32億元,寬基ETF淨流出居前,淨流出41.57億元。
事實上,春節假期結束以來,ETF資金出現新變化,股票ETF整體的確出現“越漲越賣”的現象,但被賣出的對象,似乎不僅僅是累計了巨大漲幅的標的指數。
2
ETF資金騰籠換鳥?
截至3月20日,股票ETF今年已經淨流出1041億元了。
從月度視角來看,股票ETF在1月淨流入387.42億元,2月淨流出1124.87億元,3月至今淨流出303.63億元。
2月發生了什麼事?
從全球大類資產2月的表現來看,港股當之無愧稱冠全球,恆生科技指數、恆指分別漲17.88%和13.43%。
根據ETF“越漲越賣”的特性來看,股票ETF淨流出也是情理之中。
但如果進一步分析有ETF掛鉤的指數的資金流向變化情況,現實情況居然有點反直覺。
年初至今淨流入前五的指數分別是港股通互聯網、港股通科技、機器人、CS人工智、證券公司,淨流入規模分別是127.74億元、110.26億元、106.71億元、92.42億元和79.54億元。
遭資金淨流出居前的指數分別是滬深300、中證A500、科創50、中證500和恆生互聯網科技業,淨流出規模分別是365.12億元、298.97億元、250.38億元、106.69億元和102.82億元。
(本文內容均爲客觀數據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而滬深300、中證A500等寬基指數遭資金淨流出的時間,正是從2月開始。
1月還有163.89億元資金淨流入滬深300ETF,2月就遭淨流出276.73億元。跟蹤中證A500指數的ETF1月迎來淨流入133.57億元,2月反手就被賣出244.06億元。
問題是滬深300在2月漲幅只有1.91%,中證A500上漲2.85%,而港股通互聯網、機器人同期上漲21.96%、16%,資金卻是越漲越買,2月分別淨流入44.6億元和72.38億元。
如果就此下結論認爲:現在ETF似乎變成漲得越好的指數越“吸金”,也不盡然。因爲2月的科創50指數上漲近13%的情況下,資金就大幅淨流出300.78億元。
怎麼理解滬深300ETF、中證A500ETF在漲幅極小的情況下,遭資金大幅淨流出?
或許與資金前期蜂擁買進滬深300ETF、中證A500ETF有關,如今面對市場出現漲幅更亮眼的寬基指數,在機會成本驅使下,資金騰挪到更具彈性的寬基ETF,也是情理之中。
港A股經過一輪上漲,如今似乎又來到新的十字路口,後續要怎麼看?繼續調整?還是高切低?
3
高雲程最新交流
剛說完“清倉美股,倉位全面轉向中國資產(主要倉位在港股)”的景林資產合夥人高雲程又有最新動態了。
3月19日,高雲程在投資會上發表題爲《在新環境下找到中國的MCGF10》的最新思考,再次強調大家低估了民企座談會的重要性,稱:
“這是民營企業與國家發展產業目標對齊的一次重要會議,一個重要的政策拐點,我相信這一輪政策週期不會太短。”
高雲程認爲民企座談會之後,企業家會重拾信心,就業市場會隨之回暖。中國公司殺估值的時代過去了,現在已經修復了百分之二三十甚至三四十,但這只是第一輪,後面可能還會看到業績的成長。
具體的方向上,高雲程認爲“Make China Greater Future”所涉及的可能十家左右的公司,集中分佈在三個方向:
第一,今年是AI落地的元年;第二,今年是智能駕駛普及的元年;第三,今年是智能機器人的開始之年。
高雲程最後表示:“我們在‘0.5到10’上有巨大的優勢,這一次中國資本市場和重要的上市公司可以平視世界,這也意味着我們會抹平估值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