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Q2端側AI硬件或迎爆發,小米、字節、第四範式等紛紛入局
格隆匯 03-24 09:16

近日,端側AI市場再添新的玩家——原名“第四範式”(股票代碼:6682.HK)的AI企業更名爲範式集團(以下簡稱“範式”),並將原有To B業務劃爲集團核心子業務;同時推出面向消費電子市場的Phancy品牌,以開闢廣闊的端側AI市場。

當前,端側AI市場已聚集了諸多玩家。這傢俱有B端服務基因的公司選擇此時躬身入場,這一舉動似乎在向外界宣告:端側AI市場的爭奪戰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

然而,這也引發了諸多疑問:範式爲何選擇在此時加入此賽道?又憑什麼有信心在衆多對手中脫穎而出?

一、AI端側市場爲何成兵家必爭之地?

市場普遍認爲,Deepseek橫空出世,開啓了AI端側發展的新時代——正如當年iPhone問世,自此我們便迎來移動互聯網的黃金髮展期。

Deepseek憑藉其大模型開源模式和低成本特點,有效克服了端側部署面臨的三大難題:存儲空間有限、算力消耗大以及推理延遲高。其優化後的蒸餾技術,使得更多模型能夠高效部署在端側設備上。與此同時,端側AI硬件能力的顯著提升,如SoC芯片的高算力與低功耗特性,爲終端設備的“智力容器”帶來了質的飛躍。這正是衆多科技巨頭紛紛加碼佈局端側AI領域的重要原因。隨着技術條件的逐漸成熟,科技巨頭們紛紛入局。

產業調研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將成爲端側AI的"奇點時刻"——從阿里通義開發者大會到字節火山引擎AIoT峯會,從米粉節到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消費電子龍頭與科技廠商正圍繞端側大模型展開貼身競速,前者依託硬件生態優勢,後者專注模型服務輸出,形成雙雄爭霸的初期格局。他們不僅加速了手機、電腦、汽車等傳統消費電子終端的智能化迭代,更催生了教育平板、智能玩具等創新產品形態的井噴式發展。

以智能眼鏡賽道爲觀測切口,可見技術商業化進程的清晰脈絡。目前,Meta、雷鳥、百度、Rokid等企業已推出多款AI眼鏡產品。其中,截至2024Q2,Meta與雷朋聯名產品Ray-BanMeta出貨量已經超過了100萬臺;雷鳥V3AI拍攝眼鏡搭載了多項創新技術並已開啓預售。根據WellsennXR數據,AI智能眼鏡預計2025年開始快速滲透傳統眼鏡市場,2035年銷量有望達14億副。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以範式集團爲代表的第三方AI服務平臺的崛起。這類技術中臺通過模塊化解決方案,正在彌合基礎模型與終端應用間的產業化斷層。其AI能力輸出模式不僅賦能智能化設備,更將智能化改造半徑延伸至非消費電子品牌、以及家居、快消等非智能設備品類,推動端側AI從消費電子向全品牌、全品類商品滲透。

比如,蘭博基尼與範式集團合作推出AI手錶的案例,見證了品牌IP的情感溢價與AI場景創新的科技在加速融合的趨勢。蘭博基尼AI手錶,本質上是將技術模塊封裝爲奢侈品的身份象徵——超跑愛好者或許無力購置百萬豪車,但佩戴一枚融合引擎聲浪模擬、賽道數據記錄的智能腕錶,同樣能完成圈層身份的確認。這種“輕奢AI化”策略,將傳統奢侈品的符號價值移植到智能終端,既延展了品牌的故事張力,又通過技術平權觸達更廣闊的次級消費羣體。

隨着非消費電子品牌紛紛擁抱AI能力,以及傳統非智能設備品類成爲全新的AI終端,端側AI市場正呈爆發態勢。頭豹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端側AI市場規模不到2000億,預計2028年超過1.9萬億,2023-2028年CAGR爲58%。

圖:中國端側AI行業市場規模(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頭豹研究院

萬億級市場的引力,正是各科技巨頭紛紛搶灘的核心原因。

二、第三方AI服務提供商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儘管市場前景廣闊,但參與者衆多且各具優勢,新玩家不斷進入,競爭格局充滿變數。

以範式集團爲代表的第三方AI服務提供商展現出獨特的商業邏輯與差異化競爭優勢。

以範式集團爲例:

首先,依託"AI Agent+世界模型"的雙核架構,範式集團已構造了貫穿商業場景的智能化基座。企業服務板塊經過金融、製造、零售、大健康等垂直領域的持續深耕,已沉澱出深度場景認知能力。底層技術能力以及場景Know-How能力,使範式集團更高效地提供端側智能體模組與靈活定製方案,進而將大模型能力注入硬件載體,實現從企業決策中樞到個人生活終端的全域滲透,從To B邁向To B+To C的新階段。

具體來看,範式集團的Phancy業務涵蓋AI成品/半成品、AI Agent智能體模組、PCBA定製開發、軟件配套開發和AI雲服務等。Phancy業務提供的不僅僅是技術模塊或軟件支持,而是一套重新定義產業分工的賦能體系。在硬件層,Phancy通過AI Agent智能體模組(集成芯片、算法、服務接口)實現“即插即用”,極大地降低了設備AI化的門檻;在軟件層,Phancy提供功能菜單式服務,包括閒聊、翻譯、辦公助手等,品牌方可根據自身需求靈活組合,無需從零開發;在生態層,範式集團連接芯片製造商(如中科藍訊)、內容服務商(如喜馬拉雅),形成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

再者,範式集團的獨立第三方定位使其更能獲得客戶的信任。範式集團並不參與終端品牌的競爭,而是致力於成爲端側 AI 時代的“基礎設施供應商”。與小米、蘋果等消費電子巨頭的閉環生態及大模型廠商提供模型API調用的方式均不同,範式集團以獨立第三方的身份輸出操作系統級 AI 能力。這種“水電煤”式的定位巧妙地規避了與品牌方的競爭關係,並通過保留客戶自有品牌、共享技術紅利的開放策略,實現了互利共贏;同時降低了客戶擁有AI終端的門檻,不僅能在傳統硬件市場獲得增量,還能激活更加廣闊的非硬件品牌客戶的市場。

此外,還值得一提的是,範式集團提供的模組方案覆蓋從百元級(基礎功能)到千元級(高階服務),通過參數與算力的彈性配置,能夠適配不同品類設備的算力與功耗需求。這種梯度化產品策略,推動AI能力突破科技產品邊界,向智能家居、時尚單品等領域滲透,悄然重構着人機交互的底層邏輯。

目前,範式集團已經初步證明瞭這一模式的可行性——藉助範式的高性價比模組,聯想合作款手錶以“會議助手+健康管家”爲亮點,目前實現超10萬臺出貨。此外,範式已經合作的客戶,既有康佳、宏碁等傳統電子廠商,通過AI模組將存量智能產品線實現AI升級;也有蘭博基尼、李小龍品牌等跨界玩家,藉助端側模組快速切入智能硬件賽道。去年戴文淵在一場訪談中提及“隨着AI技術將從後臺走向前臺,AI公司會迎來一個時代性的轉折機會,即AI產業得以TO C。”他判斷,未來一切物品都有被AI化的可能。從範式此前在終端發佈的解決方案,不難看出Phancy也在推動端側模組應用在非智能設備領域。通過集成Phancy模組,未來空調或許可以自主調節溫溼度,冰箱化身爲“廚房營養師”,甚至工業機牀能獲得預測性維護能力。

結語

儘管我們目前仍無法確定最終哪些企業能夠在競爭中勝出,但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AI改造的想象力可以被延展得非常廣闊。

萬物智能時代的門環正在被叩響:未來的設備或許不再有“智能”與“非智能”的楚河漢界,每個硬件都可能是消費者通往智能生態的任意門。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