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董建國表示,研究建立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這三項制度,構建全生命週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上海等22個城市目前正在開展試點,試點的重點是政府把公共賬户建立起來。
“特別説一下房屋養老金,個人賬户通過繳納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已經有了,試點的重點是政府把公共賬户建立起來。”董建國補充稱。
不過到底什麼是“房屋養老金”?具體要怎麼做、錢從哪裏來?是否會增加老百姓負擔?自上週五以來,這一話題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
所謂的“房屋養老金”,通常指的是住宅專項維修資金。
房屋與普通商品相比,它的生命週期較為漫長。在這個過程中,為了保障房屋安全與正常使用,必然會出現房屋及其附屬設施設備的保養、維護、維修乃至更換、重建的費用。這類費用統稱為房屋養老金。
其實早在2022年,房屋養老金等就出現在各種官方文件、會議以及講話中。2023年以來,住建部方面更是多次公開表態,要研究建立房屋養老金制度。
2023年6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倪虹在文章中指出,住房發展已經從總量短缺轉為結構性供給不足,進入結構優化和品質提升的發展時期,城市發展由大規模增量建設轉為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並重,進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要研究建立房屋體檢、養老、保險三項制度,為房屋提供全生命週期安全保障,讓人民羣眾的居住生活更加舒適美好。
我國部分地區已經展開了房屋養老金制度的探索與實踐。
例如,青海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於年初印發《關於在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中積極探索建立房屋體檢、養老、保險三項制度試點工作的通知》,鼓勵各地在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開展房屋體檢、養老、保險“三項制度”探索試點,切實維護人民羣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據住建部統計,目前已有上海等22個城市正開展房屋養老金相關試點。
上海市房地產科學研究院在報吿中指出,目前中國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結餘超過1萬億元民幣,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結餘超過百億元,但累計使用資金僅佔累計歸集資金的10%左右,成都和深圳分別約為4%和5%,大量資金沉澱未有效利用,且單項使用率不均。
隨着中國房地產市場逐漸進入存量時代,需要維護、改造的老舊房屋佔比快速提升,僅依靠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已經難以滿足小區維護改造需求,亟需增量資金入場。
不過關於房屋養老金制度,主要是使用公共資金、建立房屋養老金公共賬户。目前,房屋養老金公共賬户的款項來自於公共資金,按照“不增加個人負擔,不減損個人權益”的原則,由地方政府探索資金籌集渠道。因此不會加重業主負擔。
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房屋的安全性與耐用性更多的受到關注。就像人需要定期體檢一樣,房子也需要定期進行檢測,以確保其安全和功能正常。
為了滿足這一需求,住建部近日提出了一系列關於房屋定期體檢、房屋保險和房屋養老金的政策。通過系統性的監控和維護,可以及時發現並解決房屋的安全隱患,提升城市的安全韌性。
住建部表示,房屋安全是城市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推進房屋定期體檢制度,可以實現對房屋安全的系統性監控和維護,從而提升整體安全水平。
有數據顯示,到2022年底我國城鎮既有房屋中建成年份超過30年的接近20%,到2040年前後,我國大概有80%的房屋會變成“老小區”。
這些老房子就跟生病的人一樣,到處都是問題,牆體結構或者基礎設施説不準什麼時候就產生安全隱患。這會嚴重影響居民的居住體驗。
業內人士指出,過去我們過分重視房屋新增建設,特別是解決居住空間和有沒有房子的需求,對住房配套設施及時補短板、解決安全隱患等程度不夠,很多城市進入高度城市化階段後,一些短板和漏洞迫切需要補上。
在此背景之下,房屋體檢及房屋檢測概念股備受關注,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展望未來,房屋檢測行業將會變得更加重要,為人們提供更安全和更舒適的居住環境。
國盛證券指出,住建部表示將研究建立房屋養老金制度,並於部分城市開啟試點,有望為房屋定期體檢、安全管理提供穩定資金池,帶動存量房檢測、房屋質量保險評估等需求放量,建議重點關注:
1)房屋檢測龍頭國檢集團、上海建科、建科股份等;2)第三方工程質量評估龍頭圳市瑞捷。
概念股一覽:
國檢集團:擁有多家國家級和行業級檢測中心,提供專業的檢測服務。
建研院:公司的主營業務為工程設計、工程檢測、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以及精密檢測儀器的研發與製造等。
建科股份:主營業務為以檢驗檢測為核心主業,產品及主要服務檢驗檢測業務、特種工程專業服務、新型工程材料。
羅普斯金:主營業務包括鋁合金型材及鋁合金系統門窗、光伏鋁合金邊框、智能化建築施工及與建築領域相關的檢驗檢測。
譜尼測試:公司提供綜合性、一站式檢驗檢測服務,業務領域涵蓋健康與環保、電子及安規、消費品質量鑑定和安全保障等多個領域 。
上海建科:圍繞房屋體檢工作,積極應對,組織研究,在科技引領、數字賦能等方面,圍繞國家和地方重點研發課題,相關技術標準、管理規定、指導手冊等文件的起草與編制,數字體檢大模型數據庫搭建、技術標準管理等開展進一步探索實踐,並積極響應“三師”聯創工作機制,為推進城市更新高質量發展持續作出建科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