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特朗普得罪了誰?
格隆匯 07-14 23:06

我媽總嫌我站沒站相、坐沒坐相。

我把今天的新聞發給她:你看,特朗普如果筆挺站着,直接就被爆頭了。

當地時間13日下午,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舉行競選集會演講,手舞足蹈左搖右晃之際……

突然槍聲響起,懂王右耳中彈,立刻捂着耳朵蹲下。

狙擊手共開了8槍,一名觀眾被誤殺,現場一陣混亂。

特勤局反應神速,迅速擊斃了槍手。

緊接着,高潮來了……

一個78歲的老頭,受槍傷後不僅能堅持起身,甚至高喊了三聲“Fight”?!

換成一般人,早就嚇尿了。

無論他是演技爆棚、還是真情流露,亦或是被激起了兇性,都太不可思議了。

台下的每一個人,想必都極其震驚。

美國人是信天命的,難道基督真在冥冥中庇護這老頭?

此時此刻,無論真相是什麼,結果都很明顯了:川普作為“美國英雄”的硬漢形象得到更廣泛傳播,與老態龍鍾的拜登形成鮮明對比。

刺殺案後,美國“數據世界”發起網絡調查,結果顯示,特朗普的支持率飆升至87.4%,遠超拜登12.6%。

雖然這個數據只是網上調查,有很多老人不會上網,但也足夠震撼。

不論你是什麼行業、關不關心這塊,都可以為特朗普上任後的各種政策做好預案了。

01

舊事重演?

除了特朗普,美國46任總統中,共有9位遭遇過刺殺,4位遇刺身亡。

其中與特朗普如今的處境最相似的,應該是英年早逝的肯尼迪。

1963年10月22日,為連任造勢的肯尼迪和妻子在行駛的敞篷車上,突然遭遇襲擊。

他的頭部和喉部中單,頭蓋骨被炸飛,當天下午去世,時年46歲。

詭異的是,在肯尼迪遇刺後的三年內18名關鍵證人相繼離奇死亡。

從1963年至1993年,115名相關證人在各種離奇事件中自殺或被謀殺。

……

肯尼迪雖然只在任3年,卻是歷任總統中最受愛戴者之一,為什麼光天化日下被槍殺?

在相關的民意調查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人認為,肯尼迪的死就是一場陰謀。

各種陰謀論中,比較流行的説法是,他的種種政策雖然利國利民,但得罪包括猶太金融家、華爾街銀行家、軍工複合體、石油商、軍隊……

最有權勢的集團都得罪完了,都想他死,所以被公開處決。

但真相究竟是什麼,半個多世紀外界依然不知道。

早在2017年,特朗普就曾在推特上承諾:將公開有關肯尼迪刺殺案的檔案。

他在任期內,的確監督公佈了超過19000份文件,但仍有部分剩餘材料未公佈。

按照進程,拜登政府本應於2021年、2022年、2023年公佈剩餘檔案,但白宮方面拒絕公佈有關檔案。

2023年7月,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承諾:若我在2024年競選成功,我將公開與肯尼迪總統遇刺案有關的所有剩餘機密記錄。

6月2日,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再次提到這件事:將公開“9·11”事件、美國前總統肯尼迪遇刺事件、愛潑斯坦案的資料,以挽回美國民眾的信任。

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提這件事?

撈流量、壯聲勢是一方面,肯尼迪案一直是美國民間談論不休的話題;另一方面,他可能也怕步肯尼迪的後塵,提前打個預防針。

誰也不想死啊。

特朗普所做的事、面臨的處境,與肯尼迪有極為相似的地方,而且更加複雜。

時間回到2020年2月,美國失業率降到了3.5%。

上一次3.5%,還是遙遠的1970年1月。

失業率低,意味着大家不愁沒活幹,企業必須加薪才能招到人。

於是,到2020年初,美國家庭年收入升幅為3.8%。不僅超過奧巴馬時期,甚至能俯視克林頓時期。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對比G7集團的其他盟友,美國的增長有些格格不入。

可以説,如果不是突然來了波病毒,拜登上台的機會很小。

對許多美國人來説,這個人確實會搞經濟。

畢竟普通人過日子,就是想着自己的工作,看着兜裏的錢。

就這一點,特朗普做的至少不壞。

但有得必有失。

一部分人獲利了,一定是以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作為代價。

02

十宗“罪”

作為一個劃時代的人物,特朗普是歷史上得罪人最多的總統。

換句話説,他的處境可能比肯尼迪更危險。

1.與官僚集團為敵。

早在2019年8月,特朗普開始兑現2016年的某項競選承諾——限制國會議員任期。

這等於是砸了傳統政治家族的飯碗。

不止民主黨反對他,大量共和黨議員也把心存怨恨。

美國參眾兩院議員雖然每個任期都有年限,但具體到每個人可以無限期連任。

每次競選中,至少有90%議員保持連任,因此出現了很多終身議員。

2.與跨國巨頭為敵。

美國的税制向來是,海外收入只有匯回美國才需要交税。

而2020年5月,特朗普語出驚人,威脅要對在美國境外生產的公司徵收新税,“蘋果公司在美國生產100%的產品才是正確的方式”。

就像政客無法容忍不能福廕子孫,跨國企業同樣無法容忍不能逃税。

一方面,毛衣戰本就讓大家不堪重負,額外徵税將使得財團利潤更加縮水;另一方面,徵新税意味着查舊賬,沒有誰的發家過程是光彩的。

斷人財路、揭人家底,如殺人父母。

這也是為什麼前幾年推特、臉書、谷歌等主流平台,居然公開違反新聞自由,封殺時任總統特朗普的言論,而對拜登家族的醜聞進行屏蔽。

從大選募捐也可以看出,拜登一邊倒獲得了微軟、亞馬遜、臉書、谷歌、蘋果、摩根等等財團的支持。

華爾街的金主、大鱷們態度也十分明確,比如索羅斯曾公開説,願意花100億美元趕特朗普下台。

3.踐踏主流媒體威信。

除了三權分立外,美國社會還有第四權——媒體監督權。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等媒體,過去多年一直致力於揭露和砰擊世界上一切醜事,逐漸稱為公信力的代名詞。

而特朗普卻主張通過社交媒體,以簡潔直接的方式與人民溝通,繞過了傳統媒體。

不僅如此,還經常質疑它們被財閥控制,失去了講真話的能力。

4.精簡政府,削減預算。

美國GDP中有25%都是與政府業務相關的。

特朗普雖然沒阿根廷那麼瘋狂,直接要砍掉一半部門,但也主張政府部門必須削減10%-25%經費,還主張政府裁員。

這不僅會使得很多靠承包政府業務的公司失去財源,也意味着數百萬公務員的飯碗受到影響。

5.要求簡化法律,新法出台不得多於50頁。

(昔日劉邦中箭僥倖不死,今日川普中槍撿得姓名;昔有漢高祖約法三章、今有懂王化繁為簡……

看來,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啊。)

今時今日,不論在哪個國家,普通人一般不太懂法律。

不是大家不去了解,而是太複雜了……

法律越繁瑣,越不會讓人看出破綻。美國好多立法,動輒幾千頁,實際上每一頁都對應着一個利益集團的訴求。

如果法律簡化了,不僅意味着律師大批失業,更是對長期利用繁瑣條文牟利的集體宣戰。

6.改革醫藥價格體系。

美國沿用了100多年的醫藥流通體制(當然不止是美國),必須經過層層扒皮,形成了盤根錯節的中間商集團。導致同樣的藥,美國售價全世界最貴。

空有全球最發達的製藥業,民眾卻享受不到物美價廉的產品。

特朗普要求藥降價,就是在動醫藥公司和中間商的基本盤。

7.提出醫療服務價格透明化。

長期以來,換着看醫生或住院,必須在治療後、接到賬單後,才知道費用。

而特朗普要求所有非急性治療都透明化,讓患者在治療之前就知道自己要花多少錢,才能貨比三家。

但這樣一來,醫生、醫院、保險公司的利益循環,勢必被打破。

8.反移民,不強調政治正確。

美國有3000w非法移民,這些移民不用按照法律規定的最低工資和工作時間來發放待遇,因為他們不是美國人。

他們為社會提供了難得的廉價勞動力,也搶了許多底層普通人的工作。

而特朗普最重要的票倉就是廣大的“紅脖子”,自然是堅決反對非法移民,主張本國人優先。

更關鍵的是,特朗普在説“本國人命貴”的同時,沒有強調“黑命貴”。

好巧不巧,他還是林肯的fans,很多黑人和白左都認為推動黑奴解放的林肯是個種族主義者。

美國先賢們的很多雕像都被拆除,特朗普強烈反對,不僅沒用,反而立刻被左派媒體打成種族主義者。

林肯像被推倒,來源:推特

9.主張改變美國出錢出人的結盟模式,拒絕當冤大頭。

北約很多國家都認為,美國出錢保護他們是天經地義的。

但特朗普是個商人,投資必須要有回報。保衞你可以,但是必須出錢,不能讓美國為他國免費自帶武器看家護院。

這又就得罪了德法英日韓這些受保護的國家。

10.反對戰爭,反對軍方腐敗,主張削減不堪重負的軍費。

肯尼迪拒絕擴大越南戰爭後不久,就遇刺身亡。

如今五角大樓大概也不想特朗普活下去。

特朗普曾經派遣審計人員對軍方的貪腐查賬,然後審計人員沒了,自己也被趕下台

與同行們相比,特朗普是真的和平主義者,任內沒有發動一次對外戰爭,積極縮減軍費,剩餘的盟友出。

之前阿富汗戰爭20年花了20萬億刀美元,特朗普叫停了,損失何其巨大。

現在好不容易才挑起俄烏戰爭,軍火才賣了2年,結果特朗普又多次公開表態:若當選,將在一天之內結束俄烏戰爭。

他當然不可能一天就打敗俄羅斯,但用一天時間,將用於戰爭的資金撤回,卻是可以做到的。

對此,普京最近也明確了態度,期待特朗普當選。

不打仗,怎麼賺錢?

他在上一任期已經與軍方近乎決裂,成為在國會山事件時被美軍拋棄的“三軍總司令”。

這次大選又大佔上風,他們還坐的住嗎?

對普通人而言,特朗普的這些罪狀,每一項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但對利益集團而言,與其説他是總統,不如説是造反頭子......

03

尾聲

事實上,特朗普並不是一個橫空出世的人物,他的反移民、反全球化的理念,也不新奇。

但他的崛起,似乎順理成章。

有本書曾經在經濟學理論圈、政界、商界甚至普通民眾當中都引起轟動,書名叫《21世紀資本論》,裏面蒐集了百年以來的歷史數據,作者通過考察數據發現:排除通脹因素後,資本淨收益率長期保持在5%左右,而國民收入的增長率,長期穩定水平只有1%。

換句話説,貧富差距的擴大是不可避免的。

一個國家的發展,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走到一個“人心思變”的節點。

的確,經濟擴張會掩蓋掉一些問題,但如果將其忽視,只會在未來以更尖鋭的形式爆發。

擺着面前的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當這種思潮開始湧現,就會出現所謂的“天選之子”。

過去有,現在又,未來依然會有。

彼處有,此處呢?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