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朱少醒新進一家公司,張坤加倉這家消費股

近一個月來,不少上市公司因回購事項披露前十大流通股東。

朱少醒、張坤、謝治宇和傅鵬博頂流基金經理最新調倉動向曝光。

大消費賽道成為頂流重點加倉方向,新能源成為減持重點方向。

1

頂流基金經理最新動向曝光

張坤二季度加倉220萬股伊利股份,截至5月10日,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在4月加倉200萬股伊利股份後,5月再度小幅加倉20萬股,最新持倉達5720萬股。

朱少醒新進一家預製菜公司,截至5月14日,朱少醒管理的富國天惠精選成長混合新進57.46萬股千味央廚。

(本文內容均為客觀數據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與此同時,謝治宇減持千味央廚,該公司曾在4月底披露公吿稱,截至4月26日,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混合新進102.14萬股,胡昕煒管理的匯添富消費行業混合新進70萬股。

但截至5月14日興全合潤已退出前十大流通股東,從最新數據推算,在4月26日到5月14日期間,謝治宇至少減持近50萬股千味央廚。

傅鵬博大手筆減倉新能源公司。

通威股份發佈的公吿顯示,截至4月底,傅鵬博管理的睿遠成長價值已退出該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其在今年一季度末持有4210萬股,合計市值超10億元,而二季度以來至少減倉了近2000萬股。

電池公司新宙邦也被傅鵬博大手筆減倉。根據相關公吿,截至5月6日,睿遠成長價值持有該公司905.87萬股,較一季度末的1262萬股減持了超350萬股。

2

年內收益率高的基金重倉股來自傳統行業

自2月6日市場低點反彈以來,不少基金淨值逐步回血。

今年以來,有近半數主動權益基金實現浮盈。據Choice數據,截至5月底,全市場7400多隻主動權益基金中,3324只基金年內淨值復權增長率為正。

Wind數據顯示,規模超100億主動權益基金中,截至5月底數據,大成高新技術產業A今年以來收益率最高為16.98%;東方紅啟恒三年持有A收益率為16.81%。

今年一季度收益率較高的主動權益基金,重倉股中主要集中在傳統行業,比如電力、資源、家電等。

公開信息顯示,劉旭管理的大成高新技術產業A前十大重倉股包括美的集團、中國移動、格力電器、豪邁科技、中國海洋石油、中興通訊、福耀玻璃等。

張鋒管理的東方紅啟恒三年持有A前十大重倉股包括長江電力、中國海洋石油、紫金礦業、洛陽鉬業、寶鋼股份、華魯恒升等。

與此同時,一些百億級基金經理旗下產品,業績同樣實現“翻盤”。

景順長城基金鮑無可(規模合計約200億),截至5月31日,今年以來該基金經理旗下的景順長城國企價值A收益率達到21.31%。嘉實基金譚麗(規模約200億),今年以來該基金經理旗下的嘉實價值創造三年持有A收益率也實現21.62%。

翻看一季報持倉顯示,重倉股依舊集中在資源和家電領域。

景順長城國企價值A報吿顯示,前十大重倉股為紫金礦業、中國海洋石油、銅陵有色、川投能源、神火股份、華能水電等。

嘉實價值創造三年持有A前十大重倉股為萬華化學、成都銀行、柳工、海信家電、紐威股份、萬科A等。

此外,今年以來歐美股市持續創出歷史新高,受此影響,國內QDII基金淨值走高。

據數據寶統計,460餘隻QDII基金(A、C類不重複計算),年內復權單位淨值平均增長4.35%,超過70%的QDII基金取得正收益。 

截至5月29日,今年以來,205只QDII基金收益率超10%,表現最好的收益率高達30.30%,另外有6只QDII基金年內收益率超20%。

排名靠前的主動型QDII產品,大多都重倉持有全球AI龍頭股英偉達和芯片相關科技公司。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英偉達升幅高達121%,其他相關芯片科技公司升幅大多超過30%以上。

3

超2000億美元!再現回購狂潮

標普500指數4月表現疲軟,5月逆勢創下歷史新高,有一個不容忽視的推手——上市公司回購計劃。

據Birinyi Associates統計數據,今年5月,美國企業所披露的總計回購計劃高達2010億美元。這一回購規模同比上年同期,罕見猛增超41%。

5月份美國企業官方宣佈的股票回購價值超過以往的5月,打破該月有統計數記錄以來紀錄。

5月初,段永平、巴菲特重倉股蘋果公司宣佈11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創下該公司股票回購的歷史紀錄,為美股史上最大回購。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美國企業披露遠超市場預期的股票回購計劃。今年一季度,標普500指數成分公司已完成的回購規模高達2020億美元。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宣佈高達700億美元的回購計劃,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也宣佈高達500億美元的回購計劃。雲軟件巨頭賽富時將其股票回購計劃增加約100億美元,總額達到300億美元。

強勁的回購使美股逆轉疲軟態勢,助推標普500指數在5月創下歷史新高。

段永平曾統計,蘋果過去10年的股數已經減少了40%左右了。他認為股票最大的買家就是公司本身。

2009年以來美股一路長牛,股票回購規模也一路高歌猛進,回購成為美股最大的買家之一。數據顯示,美股過去10年牛市,股票回購貢獻了標普500指數高達40%的升幅。

華爾街大行高盛預計,美國股票市場的股票回購規模將在2025年首次超過1萬億美元大關,主要受到美國經濟韌性,加上蘋果、英偉達、微軟以及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利潤強勁增長趨勢,以及美聯儲尋求降息的背景下全球金融環境的寬鬆預期相比於前兩年明顯呈樂觀態勢。

另一方面,對於回購也有不同的聲音。一些投資者警吿,回購本身並不是買入股票的理由,回購可能是業務放緩的信號,因為快速增長的公司通常會將現金投資於擴大業務。

企業回購的本質,段永平還曾補充道:其實是不是回購沒那麼重要,但有沒有回購的能力非常重要。回購能力的唯一的來源就是企業健康持續的盈利能力。很多公司市值很低也無法回購的原因實際上就是缺乏回購的能力,不是不想回購。

對於A股股王貴州茅台的回購,段永平則坦言,能理解茅台不回購的原因,大概率是因為決策機制太複雜,但是茅台大股東其實當時還有一個非常智慧的決定,就是堅決不賣(當然,賣的決策可能比回購還複雜)!茅台雖然不回購,但用比較高的比例的分紅實現了相近的功能。

數據顯示,截至5月29日,A股今年以來已有1491家上市公司實施回購,回購金額達858.68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

天風證券認為,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後進行註銷,意味着這些股份將不再參與二級市場流通,股本減少,在當期利潤與分紅比率不變的情況下,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產回報率、每股分紅等財務指標有望提升,從而提高上市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