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終於升了。
(來源:同花順)
財報季已過,如今很難有什麼好消息能夠刺激這家龍頭上升,拉長時間看,你會發現今年大部分時間,通威股價一直處在下跌通道里。
為什麼?
去年靠硅料賺得實在太多了。
和20年靠運費一賺吃三年的中遠海控有些類似,這類公司第二年利潤滑坡得快,估值上市場往往不留情面,管你什麼行業地位,只要增速不可持續,估值先殺一遍再説。
比起材料價格波動的供需規律,更難打破的是整個光伏無止盡的內卷。
硅料擴產節奏還要慢一些,但下游電池、組件少於一年就能投產爬坡,新電池捲成本卷效率,最後拼產能,唯有先手才能在還有技術溢價的時候撈一些利潤,終局是同質化,是降價競爭。這個遊戲沒有出色的融資能力,是很難玩下去的。
結果是,行業絕大部分公司都在定增擴產。
Wind數據顯示,在通威股份定增終止之後,目前A股光伏企業仍有20餘家定增計劃持續推進,募資總額接近700億元。目前為止,今年已經有10家光伏企業完成了定增募集計劃,募集資金接近300億元。
有些公司定增不是因為太缺錢,而是不好借,槓桿已經太高了。
根據半年報數據統計,83家光伏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約為54.08%,其中有15家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70%,最高的協鑫集成達到79.46%,大多公司在披露定增計劃時都預計將部分募資用於營運資金的補充或償債。
通威的情況要好一些,作為硅料+電池片雙料龍頭,通威有開拓組件環節的優勢,戰略上很主動,擴產也很積極。
今年4月25日,通威股份同時披露2022年年報和《2023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預案》,計劃募資160億元,投向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和雲南通威水電硅材高純晶硅綠色能源項目(二期20萬噸/年高純晶硅項目),2個項目的總投資額均超過100億元,擬使用募資分別為94億元和66億元。
這兩個項目對於通威股份具有重要意義,是該公司在新能源領域的重要佈局之一,也是其加強主業、拓展新業務的重要舉措。預計收益方面,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運營期平均實現營收1,36.4億元、淨利潤34.71億元;雲南通威水電硅材高純晶硅綠色能源項目運營期平均實現營收1,36.4億元、淨利潤32.32億元。
據通威股份上述定增預案,截至2022年底,在高純晶硅領域,公司已形成樂山、包頭、保山三大高純晶硅生產基地,2022年所有在產產能滿負荷運行,產能利用率122.91%,全年實現銷量25.68萬噸,產銷率96.19%。2022年4月,公司緊跟行業增長趨勢,規劃2024-2026年高純晶硅、太陽能電池累計產能規模分別達到80-100萬噸、130-150GW。
增發預案披露後,通威股份股價第二個交易日大升7.27%。
硅料價格下跌對公司上半年業績有一定影響,但公司賬面資金依舊充沛。
業績方面,公司2022年實現營收1424.23億元,同比增長119.6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57.26億元,同比增長217.25%。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740.68億元,同比增長22.7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2.7億元,同比增長8.56%。
今年4月,公司將發展規劃推進至2026年,計劃屆時高純晶硅、太陽能電池累計產能規模分別達到80-100萬噸、130-150GW。截至2023年6月末時,通威股份形成的高純晶硅年產能超過42萬噸,太陽能電池年產能達到 90GW,組件年產能55GW。
截至6月末,通威股份賬面存在貨幣資金331.75億元,基本能夠完全覆蓋公司有息負債。
大部分公司現金流不足以支撐其擴張的野心,分紅回購又少,還不斷增發稀釋股東權益,這對於股民來説本就難以交代。這把增發擴產直接變成了利空,之前寫過晶科上月定增這事兒,隔天股價就直接跌停了。
昨天通威公吿終止四月份這次增發,通威股份股價反而跳空上揚,全天上升了4.03%,收盤價32.25元,市值上升了56億元,總市值1452億元。雖然此時的股價仍低於增發預案披露後的價格,但通威這次是做了個榜樣。
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事項終止後,公司將合理利用自有資金、金融機構貸款以及其他融資方式,統籌資金安排,保障公司內蒙古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和雲南通威水電硅材高純晶硅綠色能源項目順利實施。
“終止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事項後,公司將合理利用自有資金、金融機構貸款以及其他融資方式,統籌資金安排,繼續推進公司2020年-2023年與2024年-2026年發展規劃的穩步落地,確保相關項目如期完成。”公司表示。
今年通威除了進軍下游,還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便是換帥。
今年3月,原通威股份董事長、CEO謝毅因個人原因離職,同時公司選舉劉舒琪為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兼任公司CEO。通威股份的現任董事長為通威股份實控人、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的女兒。
少帥這一上位就面臨着非常大的挑戰。
通威上半年業績下滑,主因系硅料價格不似此前高速增長。據硅業分會統計,國內單晶緻密料均價已從年初以來最高24.01 萬元/噸降至最低6.57萬元/噸,降幅超七成。
行業淘汰賽早就打響,價格競爭在所難免,如何持續地生存下去,保持領先低位,成為一家資本市場認可的光伏企業,看似通威或許要摸索出新的經營方式,擺脱光伏無止盡融資的怪圈。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坤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目前的資本市場,再融資項目暫緩的很多,通威股份此次改變再融資計劃也是很好的一個轉型。”
通威定增的終止,意味着今年以來光伏行業上市公司最大金額的定增案正式宣吿失敗。至此,光伏行業定增市場上,單一募資金額超過百億的企業則只剩下天合光能一家。
目前光伏各環節的擴張規模都比較大,如今的市場環境下也不好融資,雖然市場主推TOPCon技術,放緩擴產節奏其實能給予新技術更長的時間沉澱,既有利於延遲技術溢價的時間窗口,讓更多企業有足夠的時間量產,再有序過渡到下一階段即將成熟的技術路線中去,倒也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