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终于升了。
(来源:同花顺)
财报季已过,如今很难有什么好消息能够刺激这家龙头上升,拉长时间看,你会发现今年大部分时间,通威股价一直处在下跌通道里。
为什么?
去年靠硅料赚得实在太多了。
和20年靠运费一赚吃三年的中远海控有些类似,这类公司第二年利润滑坡得快,估值上市场往往不留情面,管你什么行业地位,只要增速不可持续,估值先杀一遍再说。
比起材料价格波动的供需规律,更难打破的是整个光伏无止尽的内卷。
硅料扩产节奏还要慢一些,但下游电池、组件少于一年就能投产爬坡,新电池卷成本卷效率,最后拼产能,唯有先手才能在还有技术溢价的时候捞一些利润,终局是同质化,是降价竞争。这个游戏没有出色的融资能力,是很难玩下去的。
结果是,行业绝大部分公司都在定增扩产。
Wind数据显示,在通威股份定增终止之后,目前A股光伏企业仍有20余家定增计划持续推进,募资总额接近700亿元。目前为止,今年已经有10家光伏企业完成了定增募集计划,募集资金接近300亿元。
有些公司定增不是因为太缺钱,而是不好借,杠杆已经太高了。
根据半年报数据统计,83家光伏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约为54.08%,其中有15家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70%,最高的协鑫集成达到79.46%,大多公司在披露定增计划时都预计将部分募资用于营运资金的补充或偿债。
通威的情况要好一些,作为硅料+电池片双料龙头,通威有开拓组件环节的优势,战略上很主动,扩产也很积极。
今年4月25日,通威股份同时披露2022年年报和《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计划募资160亿元,投向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和云南通威水电硅材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二期20万吨/年高纯晶硅项目),2个项目的总投资额均超过100亿元,拟使用募资分别为94亿元和66亿元。
这两个项目对于通威股份具有重要意义,是该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布局之一,也是其加强主业、拓展新业务的重要举措。预计收益方面,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运营期平均实现营收1,36.4亿元、净利润34.71亿元;云南通威水电硅材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运营期平均实现营收1,36.4亿元、净利润32.32亿元。
据通威股份上述定增预案,截至2022年底,在高纯晶硅领域,公司已形成乐山、包头、保山三大高纯晶硅生产基地,2022年所有在产产能满负荷运行,产能利用率122.91%,全年实现销量25.68万吨,产销率96.19%。2022年4月,公司紧跟行业增长趋势,规划2024-2026年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累计产能规模分别达到80-100万吨、130-150GW。
增发预案披露后,通威股份股价第二个交易日大升7.27%。
硅料价格下跌对公司上半年业绩有一定影响,但公司账面资金依旧充沛。
业绩方面,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1424.23亿元,同比增长119.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7.26亿元,同比增长217.25%。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40.68亿元,同比增长22.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2.7亿元,同比增长8.56%。
今年4月,公司将发展规划推进至2026年,计划届时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累计产能规模分别达到80-100万吨、130-150GW。截至2023年6月末时,通威股份形成的高纯晶硅年产能超过42万吨,太阳能电池年产能达到 90GW,组件年产能55GW。
截至6月末,通威股份账面存在货币资金331.75亿元,基本能够完全覆盖公司有息负债。
大部分公司现金流不足以支撑其扩张的野心,分红回购又少,还不断增发稀释股东权益,这对于股民来说本就难以交代。这把增发扩产直接变成了利空,之前写过晶科上月定增这事儿,隔天股价就直接跌停了。
昨天通威公吿终止四月份这次增发,通威股份股价反而跳空上扬,全天上升了4.03%,收盘价32.25元,市值上升了56亿元,总市值1452亿元。虽然此时的股价仍低于增发预案披露后的价格,但通威这次是做了个榜样。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终止后,公司将合理利用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其他融资方式,统筹资金安排,保障公司内蒙古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和云南通威水电硅材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顺利实施。
“终止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后,公司将合理利用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其他融资方式,统筹资金安排,继续推进公司2020年-2023年与2024年-2026年发展规划的稳步落地,确保相关项目如期完成。”公司表示。
今年通威除了进军下游,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便是换帅。
今年3月,原通威股份董事长、CEO谢毅因个人原因离职,同时公司选举刘舒琪为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兼任公司CEO。通威股份的现任董事长为通威股份实控人、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的女儿。
少帅这一上位就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
通威上半年业绩下滑,主因系硅料价格不似此前高速增长。据硅业分会统计,国内单晶致密料均价已从年初以来最高24.01 万元/吨降至最低6.57万元/吨,降幅超七成。
行业淘汰赛早就打响,价格竞争在所难免,如何持续地生存下去,保持领先低位,成为一家资本市场认可的光伏企业,看似通威或许要摸索出新的经营方式,摆脱光伏无止尽融资的怪圈。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坤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的资本市场,再融资项目暂缓的很多,通威股份此次改变再融资计划也是很好的一个转型。”
通威定增的终止,意味着今年以来光伏行业上市公司最大金额的定增案正式宣吿失败。至此,光伏行业定增市场上,单一募资金额超过百亿的企业则只剩下天合光能一家。
目前光伏各环节的扩张规模都比较大,如今的市场环境下也不好融资,虽然市场主推TOPCon技术,放缓扩产节奏其实能给予新技术更长的时间沉淀,既有利于延迟技术溢价的时间窗口,让更多企业有足够的时间量产,再有序过渡到下一阶段即将成熟的技术路线中去,倒也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