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鐵鏽地帶的一個城市經營麻將館的劉寶祥,在看到他擁有的兩套公寓在過去兩年中貶值了大約三分之一後,他不再揮霍奢侈的時尚單品。
“我以前在該地區被認爲是富有的,”在東北城市遼源也擁有一些商業地產的劉說。
“我以前買的貂皮大衣都是幾萬塊,但最近基本沒買,也沒出去旅遊過。”
雖然約佔經濟活動四分之一的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初步企穩跡象,但該行業自2021年以來急劇下滑的影響仍在波及整個經濟,併爲其復甦蒙上陰影。
經濟學家稱之爲財富效應:在價格急劇下跌後感覺更窮的資產所有者往往會削減開支以重建財富。
現在,在中國,大約70%的家庭財富都在房地產領域,這種現象正在影響家庭消費的大流行後復甦,而中國決策者已誓言要使家庭消費成爲經濟增長的更重要驅動力。
凱投宏觀估計,由於房價和股價下跌,去年家庭淨財富總體下降了4.3%,這是至少自2001年以來的首次下降。
“家庭似乎已經削減了消費以應對負面的財富效應,”該研究公司中國經濟主管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說。
“最近擁有大量抵押貸款的購房者將受到最大影響,因此可能會減少最多。”
與生活在上海或北京等大城市的居民相比,小城市的居民感受到的痛苦更大,這些地方的房價一直更爲穩定。
在統計局調查的70個城市中,被稱爲“三線”的35個最小城市的平均新房價格在2月份連續第13個月同比下降。
該局沒有公佈確切的價格,但房地產經紀人表示,其中一些城市的房價比高峯期低20-30%,在官方調查未涵蓋的較小城市(如遼源)甚至更遠。
統計局的另一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2月,全國新房銷售均價爲每平方米10,558元(1,543美元),比2021年1月至2月的峯值低6.0%。
北方城市廊坊的一位居民說,她的公寓現在售價爲每平方米8,000元,不到她三年前支付的18,000元的一半。
“我已經支付了數十萬元的首付,還清了超過100萬元的貸款,目前還有超過100萬元的貸款要償還,”艾米麗說。
“今年我什麼都不打算花錢了,我要勒緊褲腰帶,苦不堪言。”
可以肯定的是,自中國去年12月取消嚴厲的COVID限制措施以來,家庭消費有所回升,其中國內旅遊、電影院和餐飲業處於領先地位。另一方面,3月份汽車銷量同比持平。
消費者信心雖然仍低於過去二十年設定的範圍,但也正在從去年的歷史低點回升。
零售額在1月至2月同比增長3.5%,與去年受COVID限制和封鎖影響的較小基數相比,預計未來幾個月將加速增長。3月數據將於週二公佈。
但一些經濟學家——指出去年家庭銀行存款增加了17.8萬億元人民幣(2.60萬億美元)——曾預計家庭支出會更快復甦,就像西方在取消COVID-19限制措施後所看到的那樣。
迄今爲止的數據,包括低迷的通脹數據,表明大流行病導致的大部分預期被壓抑的需求尚未釋放。
事實上,今年一季度存款又增加了9.9萬億元。許多中國人正在使用儲蓄來提前償還抵押貸款。
央行最新調查顯示,今年前三個月,表示傾向於儲蓄的受訪者比例環比下降3.8個百分點,但仍處於58%的較高水平。
華寶信託經濟學家聶文表示,在今年年底或2024年之前,創紀錄的儲蓄不太可能轉化爲大量支出,因爲在世界經濟放緩的情況下,中國增長前景的不確定性仍然很高。
“佔消費50%的中產階級居民保持謹慎,”聶說。
社交媒體內容創作者簡會覺得自己更像是一箇中產階級,因爲她位於西南部城市重慶市中心的150萬元人民幣的公寓沒有貶值約14%。
“我們不再買新衣服,也不出去了,”她說,指的是她和丈夫。“感覺就像我們爲自己買了一座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