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光伏板塊上升,石英股份、德業股份、通威股份升超4%。廣發光伏ETF龍頭升超2%,光伏ETF華安、國泰基金光伏50ETF、銀華基金光伏50ETF、匯添富基金光伏ETF基金、光伏ETF平安升超1.5%。
光伏ETF跟蹤的是中證光伏產業指數,從滬深市場主營業務涉及光伏產業鏈上、中、下游的上市公司證券中,選取不超過50只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滬深市場光伏產業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從指數成分股行業分佈來看,主要佈局電新及機械等光伏相關行業。指數成分股涉及7個一級行業,主要以電力設備及新能源行業為主,指數50只中有29只成分股均屬於該行業,累計權重佔比達到78%。
從三級行業來看,指數成分股主要集中於太陽能、輸變電設備、光伏設備、儲能、配電設備等行業,這幾個行業累計權重佔比達到86%。
從指數前十大成分股來看,指數前十大權重累計佔比55%,前十大成分股集中度較高,主要聚焦於光伏相關產業的龍頭。指數前三大成分股分別為光伏組件一體化龍頭隆基綠能、光伏逆變器的龍頭企業陽光電源、光伏硅料龍頭企業通威股份。
目前市場上有10只光伏ETF,規模最大的是華泰柏瑞基金光伏ETF,最新規模168.89億。
消息面上,通威股份4月9日晚間公吿,1月至3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350-360億元,同比增長約42%-46%;實現淨利潤約83-87億元,同比增長約60%-68%,超出市場預期。
從業績環比增幅的角度看,通威股份2022年淨利預計252億元-272億元,據此測算,4季度淨利預計34.7億元-54.7億元,1季度淨利環比預增52%-151%。
對於一季報預增的原因,通威股份在公吿中稱,2023年一季度,光伏行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主要光伏產品產銷兩旺。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四季度開始,硅料價格處在持續的調整中。據硅業分會最新消息,截止4月1日當週,國內硅料價格降幅進一步擴大,國內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20.4-21.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20.88萬元/噸,周環比降幅為4.31%;單晶緻密料價格區間在20.2-20.8萬元/噸,成交均價為20.67萬元/噸,周環比降幅為4.39%。
今年以來,滬深300指數上升6.02%,同期光伏板塊下跌1.97%,跑輸滬深300指數,表現不盡人意。
從估值水平看,光伏板塊已處於歷史極低水平,當前市場對光伏行業有擔憂,主要包括:
1.一體化組件企業單W盈利處於歷史高位,2023年在硅料環節不再成為瓶頸的情況下,2023年單瓦盈利恐難維持。
2.歐美地區部分國家推行光伏製造本土化政策,市場擔心其產業政策、貿易政策等不利於我國光伏企業。
3.由於俄烏戰爭等帶來的刺激因素逐漸削弱,中國電網對風光電力的消納能力存疑等因素,對2024年全球光伏裝機需求增速難以預判。
從光伏產業鏈看,硅料價格下行拐點已至,產業鏈利潤迎重新分配。
硅料和硅片方面,硅料新增產能迎來釋放,2023年硅料產量有望高增,整體硅料供大於求,長期價跌趨勢不改。目前硅片名義產能過剩,高純石英砂已成為硅片產出主要限制因素。隨着高純石英砂價格高升,硅片價格拐點上行,2023年落後的硅片產能或將迎來出清,具備“砂”、“堝”保供優勢的硅片公司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
電池片上,N型電池片和大尺寸電池片的需求在未來有望持續增長,當前電池片環節步入價格承壓期,210大尺寸產品溢價能力凸顯。組件上,2022年國內組件產量高增,2023Q1組件價格持續下行,一體化組件企業憑藉完善的產業鏈佈局具備穿越週期的能力,一體化組件企業在產能、技術、成本、品牌、渠道端具備領先優勢的一體化組件龍頭企業。
銀河證券認為,隨着硅料進入下行週期,光伏產業鏈利潤進入再分配階段。2023年絕大多數公司的盈利能力都將出現不同程度的改善,主產業鏈(除硅料)毛利率迴歸15%的中樞區間。
一體化企業能最大化享受硅料釋放的利潤紅利,把握兩條主線:一是盈利水平邊際改善空間大、具備抵禦週期波動能力、競爭壁壘強大、享受海外市場紅利的一體化企業或輔材龍頭,二是新技術引領市場,N型電池大幕拉開,顆粒硅+CCZ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