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光伏板块上升,石英股份、德业股份、通威股份升超4%。广发光伏ETF龙头升超2%,光伏ETF华安、国泰基金光伏50ETF、银华基金光伏50ETF、汇添富基金光伏ETF基金、光伏ETF平安升超1.5%。
光伏ETF跟踪的是中证光伏产业指数,从沪深市场主营业务涉及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上市公司证券中,选取不超过50只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深市场光伏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从指数成分股行业分布来看,主要布局电新及机械等光伏相关行业。指数成分股涉及7个一级行业,主要以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为主,指数50只中有29只成分股均属于该行业,累计权重占比达到78%。
从三级行业来看,指数成分股主要集中于太阳能、输变电设备、光伏设备、储能、配电设备等行业,这几个行业累计权重占比达到86%。
从指数前十大成分股来看,指数前十大权重累计占比55%,前十大成分股集中度较高,主要聚焦于光伏相关产业的龙头。指数前三大成分股分别为光伏组件一体化龙头隆基绿能、光伏逆变器的龙头企业阳光电源、光伏硅料龙头企业通威股份。
目前市场上有10只光伏ETF,规模最大的是华泰柏瑞基金光伏ETF,最新规模168.89亿。
消息面上,通威股份4月9日晚间公吿,1月至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50-360亿元,同比增长约42%-46%;实现净利润约83-87亿元,同比增长约60%-68%,超出市场预期。
从业绩环比增幅的角度看,通威股份2022年净利预计252亿元-272亿元,据此测算,4季度净利预计34.7亿元-54.7亿元,1季度净利环比预增52%-151%。
对于一季报预增的原因,通威股份在公吿中称,2023年一季度,光伏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主要光伏产品产销两旺。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四季度开始,硅料价格处在持续的调整中。据硅业分会最新消息,截止4月1日当周,国内硅料价格降幅进一步扩大,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0.4-21.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20.88万元/吨,周环比降幅为4.31%;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0.2-20.8万元/吨,成交均价为20.67万元/吨,周环比降幅为4.39%。
今年以来,沪深300指数上升6.02%,同期光伏板块下跌1.97%,跑输沪深300指数,表现不尽人意。
从估值水平看,光伏板块已处于历史极低水平,当前市场对光伏行业有担忧,主要包括:
1.一体化组件企业单W盈利处于历史高位,2023年在硅料环节不再成为瓶颈的情况下,2023年单瓦盈利恐难维持。
2.欧美地区部分国家推行光伏制造本土化政策,市场担心其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等不利于我国光伏企业。
3.由于俄乌战争等带来的刺激因素逐渐削弱,中国电网对风光电力的消纳能力存疑等因素,对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增速难以预判。
从光伏产业链看,硅料价格下行拐点已至,产业链利润迎重新分配。
硅料和硅片方面,硅料新增产能迎来释放,2023年硅料产量有望高增,整体硅料供大于求,长期价跌趋势不改。目前硅片名义产能过剩,高纯石英砂已成为硅片产出主要限制因素。随着高纯石英砂价格高升,硅片价格拐点上行,2023年落后的硅片产能或将迎来出清,具备“砂”、“埚”保供优势的硅片公司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电池片上,N型电池片和大尺寸电池片的需求在未来有望持续增长,当前电池片环节步入价格承压期,210大尺寸产品溢价能力凸显。组件上,2022年国内组件产量高增,2023Q1组件价格持续下行,一体化组件企业凭借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一体化组件企业在产能、技术、成本、品牌、渠道端具备领先优势的一体化组件龙头企业。
银河证券认为,随着硅料进入下行周期,光伏产业链利润进入再分配阶段。2023年绝大多数公司的盈利能力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主产业链(除硅料)毛利率回归15%的中枢区间。
一体化企业能最大化享受硅料释放的利润红利,把握两条主线:一是盈利水平边际改善空间大、具备抵御周期波动能力、竞争壁垒强大、享受海外市场红利的一体化企业或辅材龙头,二是新技术引领市场,N型电池大幕拉开,颗粒硅+CCZ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