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今年最慘獨角獸IPO誕生了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投中網,作者:劉燕秋

全球拋售中連續10個交易日暴跌後,印尼獨角獸GoTo成為2022 年最慘的科技股IPO。

看股價,今年4月11日上市當日,GoTo市值落在390兆印尼盾(249億美元),到12月25日收盤,已經下挫至82兆印尼盾(53億美元),下跌約79%。

論市值,按IPO發行價338印尼盾算,GoTo上市時估值達400.3兆印尼盾(280億美元),如今卻只有104兆印尼盾(66億美元),不到一年,市值蒸發200多億美元。

要知道,GoTo來頭不小,它是印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由印尼網約車巨頭Gojek和電商巨頭Tokopedia於2021年合併而成。簡單理解的話,這個組合相當於印尼版“滴滴+淘寶”,主營業務為網約車、線上購物及食品配送。

作為明星項目,GoTo股東陣容堪稱豪華。在官宣合併5個月後,GoTo完成了IPO之前的最後一輪融資,金額高達13億美元,谷歌、阿布扎比投資局、春華資本、富達國際等全球資本紛紛押注。此前,這家公司就已經網羅了一眾知名投資者,阿里、騰訊、京東等中國互聯網巨頭,紅杉資本印度、軟銀、黑石、KKR、DST、淡馬錫、貝萊德、華平投資等一線VC和PE,均在其股東名單上。

落得如此結果,不能不令人唏噓。但在東南亞市場上,GoTo並非孤例,今年陷入拋售潮的科技公司還包括網約車巨頭Grab和電商平台Bukalapak。前者自在美國上市以來下跌了74%,後者自去年8月在雅加達上市以來下跌了75%。

科技獨角獸們在二級市場表現慘淡,估值倒掛,對於VC和PE來説,東南亞還是那個令人興奮的新興市場嗎?

鎖定期滿,股東意欲離場

這場失敗曾有一個亮麗的開場。

根據招股書,GoTo計劃發行520億新股,佔總資本的4.35%,IPO的價格範圍設定為每股316至346印尼盾,這意味着其預估市值在376.6兆印尼盾(262億美元)至413.7兆印尼盾(288億美元)之間。儘管俄烏局勢導致全球市場波動,投資者對科技股的興趣減弱,但在詢價圈購過程中,GoTo的IPO計劃仍吸引了不少機構投資者,其IPO最終定價為,每股338印尼盾,這是一箇中上位的價格。

4月11日,GoTo在印尼證券交易所上市。頂着“2022年亞洲第三大、全球第五大IPO”的光環,上市當日,GoTo股價在盤中交易期間一度躍升了23%,截至收盤上漲了13.02%,每股股價為390印尼盾,市值約為320億美元。

但好光景轉瞬即逝。2022年,全球科技股遭遇殘酷拋售。GoTo股價暴跌,很大程度上也來自於投資者對禁售期到期的擔憂升温。

在招股書中,GoTo規定,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和股東不得在IPO後立即出售其股票,鎖倉時間為8個月。今年11月30日,GoTo股票鎖定期已到期,理論上,約1 兆印尼盾的股票有出售資格,佔已發行股票總數的90% 以上。

為避免股票大量拋售,GoTo不是沒努力過。10月,GoTo一度與阿里、軟銀在內的主要股東進行談判,計劃有序出售其持有的GoTo股份,同時協調溝通增發事宜。(由於淘寶早年在tokopedia身上下重注,在兩家公司合併之後,淘寶共持有GoTo公司9.16%股份,是其第二大股東。)然而,這次協商並沒有成功。在鎖定期的最後一天,GoTo表示,IPO前股東決定不進行增發。

GoTo今年大部分時間都在下跌,在鎖定期到期後,GoTo的股票開啟暴跌模式。12月1日,GoTo股價隨即下跌7%。

除大股東不再支持外,圍繞這家公司的利空消息還包括:在2018年到2021年中,GoTo連續4年虧損。2021年,其虧損達14.7億美元。今年前9個月,GoTo累計虧損就飆升至近13億美元。甚至在招股書中,GoTo的管理層也承認,未來公司將難以盈利,虧損主要來自於為支持業務增長而產生的運營、銷售等各項成本。

這還是一家處於燒錢階段的互聯網公司。只不過,大環境已經變了,舊有的模式難以為繼。在互聯網企業降本增效的風潮下,今年11月,GoTo也宣佈將裁員12%。

東南亞獨角獸小敗局

GoTo是印尼本土第二家上市的科技獨角獸,它的一舉一動也將左右着投資者對東南亞市場的信心。

東南亞,一度是中國企業出海的熱土,也備受中國投資者的青睞。2019年的《東南亞科技創投發展報吿》顯示,近三年半來,東南亞科技項目獲得了262.95億美元融資,其中,中國資本是最大的資金來源,國內投資機構總計在東南亞投資了132.11億美元,佔東南亞科技類企業全球募資額的46.8%。

以GoTo總部所在的印尼為例,這片土地上素來流傳着“得印尼者得東南亞”的説法。投資者們津津樂道的是,此地擁有2.76億人口,是世界上第四大人口國,且59%的人口在15歲到55歲之間,人口年齡中位數為29歲,這意味着其人口結構非常年輕。數字經濟也被視為印尼經濟重要驅動因素之一。DealStreetAsia報吿顯示,2021年東南亞新誕生了25家獨角獸企業,其中7家是印尼公司,在東南亞僅次於新加坡。

上市的東南亞科技公司為投資者提供了進入東南亞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的機會。然而,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正在對科技股造成衝擊。

去年12月,東南亞網約車巨頭Grab在納斯達克完成了當時規模最大的SPAC,交易估值近400億美元,但上市首日股票即下跌21%至8.75美元,市值跌去五分之一。截至12月23日收盤,Grab股價收於3.27美元,市值約125.9億美元。

去年8月,電商平台Bukalapak在印尼上市,募資15億美元,成為印尼首個上市的科技獨角獸。儘管Bukalapak首日股票飆升25%,後續數週卻開始下跌。截至12月27日,Bukalapak股價已經跌至270印尼盾(約0.017美元),僅佔IPO時股價850印尼盾(約0.054美元)的三分之一。上市前,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螞蟻金服、微軟等都是Bukalapak的投資人。

一度,樂觀的情緒在東南亞市場蔓延。進行IPO前融資時,GoTo集團首席執行官Andre Soelistyo曾對外表示:“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最令人興奮的增長市場之一,我們希望我們的首次公開募股能夠向世界展示我們國家和整個東南亞地區存在的巨大機遇。”

GoTo的上市也擔負着重振人們對東南亞科技股信心的責任。印尼Praus資本研究主管Alfred Nainggolan透露,在經歷了Bukalapak上市的表現後,GoTo等大型科技公司的上市將為印尼市場注入新的樂觀情緒。

但目前來看,結果並不如他們想象得那般樂觀。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