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這個週末,以嶺藥業又上了熱搜。
作為最為“搶手”的防疫藥品,連花清瘟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從價格飆漲到一藥難求,近來又被網傳致肝衰竭,以嶺藥業只得週末出來緊急澄清。
不過,還是受消息影響。週一,以嶺藥業開盤即一路走低,截止發稿,跌超9%報41.12元,最新市值68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週一(12月12日)收盤,以嶺藥業總市值為864.6億元,由此來看,近一週內以嶺藥業總市值已蒸發179.6億元。
今年以來,以嶺藥業總體經歷了兩輪漲勢,年初至今累計漲幅超過116%。從9月底的這輪上漲來看,以嶺藥業在12月13日開始有了下行趨勢。
除了以嶺藥業大跌之外,今日新冠概念股也全線走低,截止發稿,珍寶島、隴神藥業、太龍藥業、貴州百靈均大跌超9%,龍津藥業、紅日藥業、香雪製藥跌8%。
對於連花清瘟可造成肝損傷、肝衰竭的網絡謠言,以嶺藥業18日發佈關於連花清瘟安全性的聲明。
聲明表示,網絡謠言稱連花清瘟可造成肝損傷、肝衰竭,此類不實消息嚴重誤導了廣大民眾,嚴重損害了連花清瘟的產品形象,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連花清瘟從組方用藥歷史、系統毒理學、臨牀研究及薈萃分析、上市後大規模人羣中不良反應監測等多方面均證實有良好的安全性。連花清瘟藥品説明書針對不良反應有明確體現。
據悉,連花清瘟膠囊(顆粒)作為以嶺藥業的主導產品,主要用於感冒、流感、新冠相關疾病的治療。2020年4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連花清瘟膠囊/顆粒在原批准適應證的基礎上,增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輕型、普通型”的新適應證。
以嶺藥業披露的數據顯示,2019-2021年,公司連花清瘟產品實現銷售收入分別為17.03億元、42.56億元、40.6億元,自疫情後,銷售收入實現翻倍。
今年5月11日,以嶺藥業披露的一則“關於連花清瘟膠囊獲得尼日利亞註冊證書公吿”中透露,2021年,公司連花清瘟產品實現營業收入40.6億元,佔公司總營業收入的40.15%,僅一款產品為公司貢獻四成營收。
而伴隨着連花清瘟的暢銷,其市場佔有率也在逐年走高。據以嶺藥業披露的2022年半年報顯示,2017-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在零售終端感冒用藥/清熱類中,公司連花清瘟產品市場份額由2.44%增至9.37%,位列第一。
伴隨這輪疫情的爆發,近期梁萬年、曾光、張伯禮、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等多位專家研判認為,疫情或在一個月左右達到感染高峯。
連花清瘟、布洛芬等防疫物資也隨之成為了最為緊缺的物品。為了讓“一藥難求”的局面得到緩解,近日,湖北、山東、浙江等地開始加大保供力度生產布洛芬並投放市場。
另外,此前也有市場消息稱工信部商請各地委託生產連花清瘟產品。此外,武漢市市場監管局也強調,連花清瘟膠囊有上百種替代藥,因此,不需要拘泥於某個單一藥物,其他很多中成藥如金銀花、金花清感、柴胡口服液、清熱解毒口服液等也可以選用,消費者可到藥店感冒藥專櫃選擇或由藥師推薦代替用藥品種。
隨着防疫藥物的需求得到緩解,再加之各藥企研發新冠藥物加速,醫藥股後市會如何走?
近日來,多家上市藥企相繼披露了自研新冠藥物的臨牀進展。
今日,先聲藥業在港交所發佈公吿,公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武漢病毒研究所合作的抗新冠病毒(SARS-CoV-2)候選創新藥先諾欣TM(SIM0417)三期臨牀入組完成,並稱“積極準備新藥上市”。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國際醫療部主任醫師龐博表示,國產新冠口服藥具有價格、有效性等多重優勢,國內市場空間依然充足,於海外市場也依然有望躋身第一梯隊,但短期內會否形成巨大的市場規模仍存在不確定性。另外,目前新冠口服藥研發公司頗多,進度落後的企業或比較難開拓市場,而且隨着越來越多的新冠口服藥上市,價格可能會出現下降趨勢。
國海證券認為,邏輯上來看,老百姓會儲備一些常用藥並不意外,但各方已經在呼籲大家理性購藥、備藥,不要盲目囤藥。因此,相關產業鏈或有望迎來階段性業績爆發,但業績可持續性或不強,且在大漲過後業績預期已基本甚至超水平兑現。所以,儘管抗病毒概念仍保持着較高的活躍度,但短線仍需留意風險控制。
中航證券表示,覆盤2022年以來的四次新冠產業鏈主題的行情,總體來看,隨着備類治療藥物產能的提升、供需缺口的改善和管理優化,新冠主題產業鏈的投資機會的性價比在下降,預計震盪加劇。中航強調,行業基本面整體依舊穩健,短期內低估值的板塊及其前期跌幅較大的優質個股有望迎來結構性的估值修復行情。
安信證券認為,在目前防疫政策持續優化的大背景下,新冠防疫引發的增量需求還將持續釋放,如零售藥房、新冠疫苗、新冠相關藥品、抗疫器械、民營醫療機構等;另一方面,醫藥生物行業本身具備持續創新與發展的活力, 創新藥研發突破、血製品行業回暖、醫藥國企改革、創新及國產化替代等方向亦具備較強的成長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