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一度逼近跌停!连花清瘟致肝衰竭?以岭药业紧急澄清,新冠药概念也颓势难挡
格隆汇 12-19 11:50

过去的这个周末,以岭药业又上了热搜。

作为最为“抢手”的防疫药品,连花清瘟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从价格飙涨到一药难求,近来又被网传致肝衰竭,以岭药业只得周末出来紧急澄清。

不过,还是受消息影响。周一,以岭药业开盘即一路走低,截止发稿,跌超9%报41.12元,最新市值68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一(12月12日)收盘,以岭药业总市值为864.6亿元,由此来看,近一周内以岭药业总市值已蒸发179.6亿元。

今年以来,以岭药业总体经历了两轮涨势,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超过116%。从9月底的这轮上涨来看,以岭药业在12月13日开始有了下行趋势。

除了以岭药业大跌之外,今日新冠概念股也全线走低,截止发稿,珍宝岛、陇神药业、太龙药业、贵州百灵均大跌超9%,龙津药业、红日药业、香雪制药跌8%。

伤肝?以岭药业紧急澄清

对于连花清瘟可造成肝损伤、肝衰竭的网络谣言,以岭药业18日发布关于连花清瘟安全性的声明。

声明表示,网络谣言称连花清瘟可造成肝损伤、肝衰竭,此类不实消息严重误导了广大民众,严重损害了连花清瘟的产品形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连花清瘟从组方用药历史、系统毒理学、临床研究及荟萃分析、上市后大规模人群中不良反应监测等多方面均证实有良好的安全性。连花清瘟药品说明书针对不良反应有明确体现。

据悉,连花清瘟胶囊(颗粒)作为以岭药业的主导产品,主要用于感冒、流感、新冠相关疾病的治疗。2020年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在原批准适应证的基础上,增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的新适应证。

以岭药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2021年,公司连花清瘟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17.03亿元、42.56亿元、40.6亿元,自疫情后,销售收入实现翻倍。

今年5月11日,以岭药业披露的一则“关于连花清瘟胶囊获得尼日利亚注册证书公吿”中透露,2021年,公司连花清瘟产品实现营业收入40.6亿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40.15%,仅一款产品为公司贡献四成营收。

而伴随着连花清瘟的畅销,其市场占有率也在逐年走高。据以岭药业披露的2022年半年报显示,2017-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在零售终端感冒用药/清热类中,公司连花清瘟产品市场份额由2.44%增至9.37%,位列第一。

医药股后市怎么走?

伴随这轮疫情的爆发,近期梁万年、曾光、张伯礼、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多位专家研判认为,疫情或在一个月左右达到感染高峰。

连花清瘟、布洛芬等防疫物资也随之成为了最为紧缺的物品。为了让“一药难求”的局面得到缓解,近日,湖北、山东、浙江等地开始加大保供力度生产布洛芬并投放市场。

另外,此前也有市场消息称工信部商请各地委托生产连花清瘟产品。此外,武汉市市场监管局也强调,连花清瘟胶囊有上百种替代药,因此,不需要拘泥于某个单一药物,其他很多中成药如金银花、金花清感、柴胡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等也可以选用,消费者可到药店感冒药专柜选择或由药师推荐代替用药品种。

随着防疫药物的需求得到缓解,再加之各药企研发新冠药物加速,医药股后市会如何走?

近日来,多家上市药企相继披露了自研新冠药物的临床进展。

今日,先声药业在港交所发布公吿,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合作的抗新冠病毒(SARS-CoV-2)候选创新药先诺欣TM(SIM0417)三期临床入组完成,并称“积极准备新药上市”。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主任医师庞博表示,国产新冠口服药具有价格、有效性等多重优势,国内市场空间依然充足,于海外市场也依然有望跻身第一梯队,但短期内会否形成巨大的市场规模仍存在不确定性。另外,目前新冠口服药研发公司颇多,进度落后的企业或比较难开拓市场,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冠口服药上市,价格可能会出现下降趋势。

国海证券认为,逻辑上来看,老百姓会储备一些常用药并不意外,但各方已经在呼吁大家理性购药、备药,不要盲目囤药。因此,相关产业链或有望迎来阶段性业绩爆发,但业绩可持续性或不强,且在大涨过后业绩预期已基本甚至超水平兑现。所以,尽管抗病毒概念仍保持着较高的活跃度,但短线仍需留意风险控制。

中航证券表示,覆盘2022年以来的四次新冠产业链主题的行情,总体来看,随着备类治疗药物产能的提升、供需缺口的改善和管理优化,新冠主题产业链的投资机会的性价比在下降,预计震荡加剧。中航强调,行业基本面整体依旧稳健,短期内低估值的板块及其前期跌幅较大的优质个股有望迎来结构性的估值修复行情。

安信证券认为,在目前防疫政策持续优化的大背景下,新冠防疫引发的增量需求还将持续释放,如零售药房、新冠疫苗、新冠相关药品、抗疫器械、民营医疗机构等;另一方面,医药生物行业本身具备持续创新与发展的活力, 创新药研发突破、血制品行业回暖、医药国企改革、创新及国产化替代等方向亦具备较强的成长红利。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